《哲學·科學·常識》:為國人寫出這樣好的作品而高興

《哲學·科學·常識》:為國人寫出這樣好的作品而高興

來自專欄觀蒙薦書4 人贊了文章

讀完了陳嘉映先生所著的《哲學·科學·常識》,內心有一種莫名的欣慰感與興奮感,我欣慰的是這是一本好書,自己用來度這讀這本書的時間沒有白費,這本書能夠在多個方面或給我啟示或引發我思考;我興奮的是,像作者這樣的中國學者默默地鑽研探索,在自己的領域已達登頂之境,為不曾多見但已所見的中國學者寫出的好作品發自內心高興。

讀罷該書,我迫不及待地推薦該書。可是,面對著電腦屏幕,我又不知道從何寫起。滿腦子裡都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和思考,這種知識獲得感和思考快感竟然有些讓我不知所措了。

從結構上來說,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科學發展的歷程,第二部分則探討了與科學相關的一些概念,比如,實驗和數學化,還通過與哲學進行比較的方式探討了科學的特徵。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背景和基礎,第二部分是對第一部分的延伸。

讀完全書,才可以理解作者為什麼把書名定為《哲學·科學·常識》。縱觀全書,作者通過多方面的討論理清了哲學、科學與常識之間的關係:哲學依據常識通過推理而得出結論,哲學意義上的結論不會離常識太遠,即使與常識相悖,基於常識經過幾步推理就可以理解;科學依據數學和實驗得出結論,數學是一門很精確的語言,適合於長程推理,實驗是在理論指導下設計出來的,與現實困難存在很大差別,因此,很多科學結論是無法依靠常識來理解,甚至與常識完全相悖。

從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在初始階段,哲學與科學是分不開的,比如,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是一門哲學著作,嚴格來說,這是一本自然哲學著作,但這本書也孕育了科學的種子,因此,作者把這一時期的科學稱為哲學-科學。作者以天文學為例簡述了科學的發展歷程。亞里士多德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希帕恰斯提出了均輪-本輪說,托勒密發展並完善均輪-本輪說,至此古典的天文學模型已經非常完善,預測力也很強。近代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引起了廣泛關注,開普勒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行星運行三大定律。近代科學開始發展,伽利略和牛頓則構建了完善了近代科學體系。科學的腳步不會在此停留,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代表的現代科學很快就來了。誠如作者所言,哲學為科學發展提供了背景,提供了營養,但哲學並不是科學的初級階段。

這本書的特點有三:第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雖然作者討論的是極為艱深晦澀的科學哲學問題,但作者通過舉例、打比方等多種形式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並不難懂。第二,客觀開放,不偏不倚。身為哲學家的作者在論述哲學與科學的關係時,並沒有偏袒哲學,而是說了不少關於科學的「好話」。這與目前流行的自說自話的模式有很大不同,這也是作者崇高境界的反映。第三,文筆優美,行文有勢。作者說,好的哲學論述應該像詩一樣優美,從多個方面給人以啟示。哲學講究啟發性,科學講究嚴謹性。從這個意義來說,這是一本哲學著作。

這本書對我的啟示有四點:

第一,雖然感應思維與現代科學大相徑庭,但感應思維所創造的認知原型仍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認知。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認知大致可以劃分為:感應思維-經驗思維-思辨思維-科學思維。雖然感應思維是初民的認知思維,沒有道理,更沒依據,但這種思維創造出來的認知原型仍在起作用,比如,開業要選個好日子,重要場合要有一定的儀式,等等。因此,我們並不能說感應思維已經進入了歷史垃圾箱。

第二,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若有必要,可以在哲學中汲取一定的營養。科學研究是以提出假設為起點的,然後通過實驗或收集實際數據來驗證假設,那麼,如何才能提出一個具有突破意義的好假設呢?哲學也許可以提供幫助。畢竟,哲學的歷史早於科學,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哲學一直在提供營養。

第三,雖然現代人已經認可科學結論可以與我們的常識相違背,但這裡的「科學結論」被更多地定義為「自然科學的結論」。社會科學研究所得結論要想得到人們的認可,還是不能離常識太遠,即使與常識相悖,也要讓人們在短暫的幾步基於常識的推理之後就可以理解,不然,社會科學的結論很難被認可。從這個意義而言,當代的社會科學研究與哲學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性。當然了,能否被認可並不是判斷社會科學研究結論的標準,再說了,即使當代不被認可,也不意味著未來不被認可,從這個意義而言,社會科學研究與自然科學研究並無不同,都是要探索現象背後的規律,構建整體理論。

第四,對於科學理論而言,解釋與預測在本質上是一回事兒,定位有所不同。這裡的「預測」是指預測到我們從未經歷過的新事物。比如,根據元素周期表可以預測到新元素的存在,這種新元素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但可以在實驗室中生成。科學理論是對繁蕪複雜的現象背後的規律和機制的總結,只要對規律和機制把握得足夠深刻,理論的解釋力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跨越時空的限制,這樣一來,理論就不僅可以解釋已經發生過的現象,而且可以預測未曾發生過的新現象了。科學理論的任務在於解釋世界上的某些現象,但是,對於同一類現象提供解釋的理論有很多種,那麼,到底哪一種理論是可靠的呢?這就要看哪種理論能夠準確預測新現象了。因此,能否準確預測新現象成了評價科學理論的一個重要標準。

如果說一本好書不僅要闡明作者的觀點,還要從多方面給人啟示並引發讀者思考,那麼這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

當今科學具有哪些特徵?目前科學研究中流行的範式有哪些呢?未來又有可能出現什麼樣的科學研究範式呢?我在2018年7月5日晚20:30分的live中與您分享這些問題。

一小時理清科學研究的四種範式?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第九大行星到底在哪裡?科學家信心滿滿!!
來自遙遠深處的不速之客,14年後或毀滅地球,科學家稱已能阻止
從科學視角解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科學務實推進「三步走」戰略
三合一伺服送料機結構特點

TAG:哲學 | 科學 | 科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