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論道,到底論的什麼道?

論道論道,到底論的什麼道?

1 人贊了文章神霄野客著

論道論道,到底論的什麼道?是論道是什麼嗎?道祖有雲:古 之 善 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識 。夫 唯 不 可 識 , 故 強 為 之 容。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字 之 曰 道 ,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道祖尚不知何為道,也只能勉強描述,我等又有何德何能去討論道是什麼?當然那些言辭鑿鑿說道是海是水是冷熱的另當別論。既然論道不是論道是什麼,那麼論道到底論的是什麼?這裡告訴大眾:論道,是論道在何處!其實道祖老子已經說出了答案,即人的識神只是小神無法感知道具體是什麼。但是識神也不是一無是處,因為識神的邏輯思維比較縝密細緻,可以通過蛛絲馬跡測繪道的具體方位。所以論道有三個層次,即聞道、行道(修道)、得道。

聞道。這是識神探索道在何方的努力。正如西遊記主題曲中的一句:敢問路在何方?通過讀道書打下基礎,通過論道擴展思維,通過悟道理清思路,最後聞道明白道的具體位置。這個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困難,很難有志士能夠摸清道的具體方位。

行道。行道就是具體修行,所謂實修。大眾亂鬨哄的都說實修,實際上他們也確實在實修,不過都是在沒有完全聞道的情況下實修。方向都是錯的,盲目冒進,最終自取其辱。而人一旦實修就如射箭,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剪一旦射出就沒有挽回的餘地。未聞道而實修就好比蒙上眼睛不知目標在何處一通胡射,喻之修行便是盲修瞎煉!而早期的聞道則是知道目標在何處,瞄準紅心一箭穿心!

得道。有了之前的聞道與行道,則大道可期,蓬萊可遙。只有這時候,陽神已出,識神與元神合體,方才可見道之真面目。那些所謂剛入門就已見道之人不是可笑而是可悲可嘆。嘆其冥頑不靈自欺欺人,悲其一世求道自廢武功。

備註:道德經古之善道者後面那句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這是說修士日常品質的表現。孔子家語孔子觀周廟金人銘對弟子說:「小人識之,音志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恐也兢兢戒也恐墜也恐陷也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孔子足縮縮如有循。

老子曰,夫惟不識,故強為之容。以明其內之真不可得而測,其外之容有可強而形焉。其心心慎獨,在在存誠,如豫之渡河,必俟冰凝而後渡;若猶之夜行,必待風靜而後行,最小心也。其整齊嚴肅,亦如顯客之遙臨,不敢稍慢;其脫然無所累,夷然無可系,又似冰釋為水,杳無形跡可尋;其忠厚存心,仁慈待物,渾如太朴完全,雕琢不事,而渾然無間;其休休有容,謙謙自抑,何異深山窮谷,虛而無物,大而能容耶?其形如此,其性可知。要皆渾天載於無聲,順帝之則而不識。

夫大道之要,不過神氣二者而已;但有先後天之別,修士不可不知。古經云:先天元神,體也;後天識神,用也。無先天元神,大道無主;無後天識神,大道無用。


推薦閱讀:

一句「福生無量天尊」福德無邊
道教洞天福地之洞天篇
拜月祭土 道教信仰過中秋!
道教資料符咒大全2
轉載:道教科儀等

TAG:道教 | 宗教 | 修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