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萬美金改寫膳食指南,製糖業的甜蜜陰謀 | 野獸生活研究所

5 萬美金改寫膳食指南,製糖業的甜蜜陰謀 | 野獸生活研究所

來自專欄野獸生活23 人贊了文章

大家好,又見面了。

今天,我們繼續上周的「低脂騙局」,聊聊把低脂理論普及向全民的美國膳食指南,特別是1980年的初版——制定背後的小秘密:

僅用 5 萬美金改寫膳食指南,製糖業 50 年前的天才營銷。

不 多 廢 話 請 看 視 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994551941707489280

時 間 緊 迫 先 讀 文 字

「周六視頻」已經更新了 4 期,VOL.1中,我們從進化論的角度,分析了過去幾百萬年間,人類群體中出現的三次飲食革命。

而後,VOL.2&3,又分別聊到了節食、卡路里平衡理論的片面性,和人體激素的重要作用。

最後,也就是上一期 VOL.4,我們講到營養學史上最大騙局,低脂理論的破滅。

四期節目下來,相信足以給你傳達這樣的信息:

人體是複雜的生物體,任何過分關注熱量,而毫不關注激素變化的減肥方式,不僅很不健康,而且不可持續,更不符合生物進化的底層邏輯。

這些錯誤的方式最終會導致:絕大多數人要麼已經復胖,開始了又一次的減肥之旅;要麼就是繼續捧著計算器,算著熱量差,為了維持現有的成果,自虐般地過著「永遠在挨餓」的苦日子。

那正確的減肥方式到底是什麼?

聰明的你早就看到了答案:

拒絕高碳水,多吃健康脂肪,適量補充蛋白質,哦,也別忘了,多多吃蔬菜——這樣,你就不僅能如願減肥,更能輕鬆收穫健康。

不過,這段話,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可難。不少同學更是覺得:這麼反傳統的飲食方式,起來怎麼這麼極端?

我們在 B 站的視頻下,就有一票同學義憤填膺地留言:

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膳食指南說啥,我吃啥!

UP主就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聽得脊背一陣冷汗)

不過...仔細想想,真的是有毒的我在倡導極端飲食嗎?

所謂的均衡飲食,不過就是「什麼都要來兩口」的和稀泥式吃法。這真的讓你更健康了么?

我們家裡那些對官方膳食建議深信不疑的父母長輩,又真的因為聽從醫生建議、少吃油膩、「管嘴邁腿」的做法,而免於糖尿病、脂肪肝、痛風的困擾了嗎?

無論你的答案是與否,我們都先不急著爭論。

在這之前,我們不妨先一塊兒看看,被絕大多數人都捧在手裡當權威的膳食指南,到底是怎麼制定出來的:

美國賓州費城,國家火車站西邊,有一棟不起眼的 5 層大樓。

然而在這棟外表普通的大樓里,卻有一個研究中心,它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被整個食品工業,尤其是幾大食品巨頭,視作「下一個商業奇蹟」誕生的地方。

這個地方就是「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

過去的四五十年間,三四百位生理學家、化學家、神經學家、生物學家等都曾多次受邀,前來研究我們的味覺、嗅覺,與食物味道之間的複雜關係——為食品工業打造下一個「可口可樂」般的全球明星單品,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食品工業如何操縱人體感官的化學極樂點,讓消費者欲罷不能地對產品上癮,這都是後話,我們留待以後再講。

(還是沒忍住,先做了幾幀)

而現在,擺在莫奈爾研究中心面前,最棘手的問題是,研究經費不足。

根據美國調查記者 Michael Moss 的報道,聯邦政府每年補助的 1.75 億美金,僅夠支付這裡昂貴研究費用的一半。

那,剩下的一半來自哪兒呢?

沒錯,另一半費用幾乎都來自於食品和煙草公司的贊助。

萬寶路的老家,世界最大煙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卡夫,雀巢...等等這些企業的大名,都明晃晃地掛在研究中心大廳里的金色牌匾上。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

數學模擬考,試題特別難,全班同學考的都不好。

然而上課總在睡覺的小明,卻莫名其妙考了95。你剛想說,以後要好好向小明學習,積極了解小明的高效學習法,爭取下次也考好。

這時卻意外得知,原來負責出題的數學組教研員,竟然就是小明的親表舅...

這,會讓你產生什麼聯想?

同樣的裙帶邏輯,即「糖廠給經費緊缺的科研人員拿錢做研究,作出的研究造福糖廠的良性循環」——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反覆在莫奈爾研究中心上演:

食品巨頭通過對研究的贊助,解鎖了更多操作許可權:

他們可以要求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為企業特別定製符合利益方向的研究。也就是說,只要你有錢,你甚至可以先想好結論,再找人給你做過程。

2015 年,紐約時報就報道:可口可樂基金會多次資助科學家,扭曲大眾對添加糖飲料和肥胖症之間關係的認識。

2016 年,美聯社也曾揭露,糖果製造商資助研究,捏造結果,讓吃糖的兒童比不吃糖兒童的體重更輕。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還曾揭露,穀物巨頭「家樂氏 Kelloggs」故意捏造了一份研究,聲稱多吃麥片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來提升銷量。

膳食指南?嗯,也沒跳出這個利益圈。

2016 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教授斯坦頓·格蘭茲及其他幾位學者,一同在「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堪稱當年營養學史上的驚天大事。

因為幾位學者的這篇報告,揭發了膳食指南制定時的內幕:

研究人員在分析了美國糖業基金會,也就是如今的糖業協會的內部文件後,發現:

在上世紀 60 年代,糖業協會曾經向 3 位哈佛科學家支付 5 萬美金,並買通當時的頂尖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讓他們在 1967 年發表了一篇關於糖、脂肪和心臟研究的綜述文章

這篇文章只有一個目的:

極力淡化「糖與心臟病」之前的重大關係,

把導致心臟病的污名推給「飽和脂肪」。

並且,這 3 位拿了錢的科學家中,有一位特別引人矚目——他就是,馬克·赫格斯特 Mark Hegsted。

馬克的第一個身份是哈佛大學的營養學教授,但在這之後,他就當上了「美國農業部營養部」的部門負責人。

1977 年,正是他,幫助起草了聯邦政府的第一版膳食指南。

這就意味著,自那之後,乃至今天的官方膳食建議,也許基本都是由製糖業一手塑造的。

油管上有一部由「CNN Money」頻道推出的訪談型短視頻,雖然只有短短 3 分鐘,但卻爆出了太多猛料。

節目中紐約大學文化教育學院的瑪麗恩·內斯特爾博士,一直以一線鬥士的身份奮戰在所謂「Food Politics」(暫譯食品行業政治)的前線,她對主持人說:

...食品行業作出了反擊。製糖業非常善於遊說,尤其是在他們想要的東西面前。

如果你留意了本文的封面圖,你也會看到——這是兩家亦敵亦友的企業,在共同開創糖飲市場時,為「Food Politics」作出的一些投入:

光有假研究,並不能打壓那些不斷揭露真相、訴說糖類危害的真科學。

雖然低脂飲食已經在多方利益的驅動下,成為一時風潮,但糖帶來的實際問題:比如蛀牙,肥胖,上癮,卻在上世紀80年代,又一次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論和普通百姓的關注。

食品及藥品管理局 FDA 甚至已經提出明確警告:蛀牙問題日趨嚴重,糖分極有可能導致心臟病,消費者基本已經失控。

輿論變向,糖廠勢弱。

誰來接盤呢?

輿論危機漸起的當下,美國眾位參議員,包括喬治·麥考文,鮑勃·杜勒,沃爾特·蒙代爾,泰德·肯尼迪,休伯特·漢弗萊迅速作出反應,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

他們從「貧困」和「飢餓」入手,將公眾對糖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營養結構不良的問題上,藉此機會,宣布了第一條關於美國人飲食結構的官方指導守則——這也就是此後農業部膳食指南的基礎。

從 1980 年到今天,雖然膳食指南每五年一次改版,但以穀物為基礎的低脂理論,從來沒有動搖。

期間當然也有科學家對推薦飲食中包含的大量穀物表示強烈質疑,並且對「飽和脂肪」所擔負的污名也非常擔憂。在麥考文的報告會上,有一位營養學家言辭懇切地對麥考文說:

我已經在我的文字報告中求過一次情了,

但我必須用口語再求一次情。

先生,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去制定這種指南。

然而,麥考文先生的回應是:

對不起,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科研經費。

不能等到集齊所有科學證據,才做這個決定。

大量的穀物攝入,讓糖尿病這種糖代謝失調為病理的疾病,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呈現出了爆炸式的增長。

難怪美國內科專家 Sarah Hallberg 就曾多次公開反對膳食指南,她說:

…想要逆轉糖尿病,就別聽膳食指南的。

通行膳食建議沒有一條是為「逆轉糖尿病」而擬定的。

我們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的最低下限是,零。

這些都並非發生在北美地區的個例。2016 年,大洋彼岸的英國也發生了同樣的對峙:

全英最大肥胖獨立機構「英國國家肥胖論壇」和非營利性組織公共衛生合作組織聯合發布了一份報告,指責英國官方膳食指南:

對民眾造成了嚴重誤導,

是純粹的扯淡,

應該徹底推倒重寫!

《紐約時報》也曾刊載調查記者妮娜·泰柯茲的長文,妮娜稱:

膳食指南,就是美國政府的愚蠢建議。

它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糟...

故事講到這兒,孰是孰非就應該都很明白了吧?

雖然難以接受,但面對錯誤,及時止損,調轉方向,不僅是最理性的做法,更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

從食物攝入上減少疾病的發生,比得了病之後再吃藥,落得一身副作用,肯定要強多了吧?

視頻內容周六放送,已經是跟大家過去一個月來的小約定。但昨天因為一些原因,延遲到了今天,這裡跟大家說聲抱歉。

五期節目下來,算是把我們目前認為「最需要跟大家第一時間分享」的內容都聊了聊。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打算從更細化的方向,講點兒更實用的內容。比如營養知識、慢性病、減肥技巧及其他泛健康類的資訊。如果你對這檔節目感興趣,就請幫我一個忙,留言告訴我:

1.你最想看到的內容

2.對這檔節目的體驗及評價

我很希望能在你的反饋下,把它做得更好。只看過圖文版內容的同學,也別忘了回到頁首看視頻哦。

下周見!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

了解一大波關於「吃」的真相

斷食 | 醫生 | 營養 | 減脂 | 三餐

增肌 | 痘痘 | 糖癮 | 大姨媽 | 健康 | 好處

脂肪肝 | 高血壓 | 糖尿病 | 痛風

豆類 | 果汁 | 肥肉 | 食用油 | 麵食

全穀物 | 心臟病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回復「吃」獲取一份簡單的低碳水食譜!


推薦閱讀:

紅酒配乳酪減肥法
5大減肥誤區,6個輕斷食秘密,7個中國版輕斷食食譜
要減肥,高蛋白飲食究竟有多重要?
【中醫減肥】腹瀉≠減肥,這樣做才是減肥的正確打開方式!
秋季冬季如何預防肥胖減肥藥可以吃嗎

TAG:減肥 | 健康 | 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