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麼樣獲得他人的敬重?

我們怎麼樣獲得他人的敬重?

4 人贊了文章

之前哈佛大學的成人發展研究提出:最近針對千禧年出生的年輕人所做的調查,有超過8成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的人生目標是「想成為有錢人」,而有5成的年輕人說他們另一個人生目標是「變得有名」。

在中國這同樣存在,有更多的錢有名望也是許多人的目標。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包括:生存,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實現。成為富有和有名望的人,大多為的實現交往和尊重的需要。所以這個價值觀推動人們努力爭取,但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因為只有少數人可以實現這個目標,我們不一定在此列。

1人們的迷失

最近網上一首歌很火,去外面吃中午飯的時候,一位初中生的手機外放的「卡路里卡路里卡路······美麗,我要美麗,我要變成萬人迷」聽完整首歌,腦內開始不斷循環,被洗腦的痛苦難以解脫,請幫我解救大腦。

歌詞總的意思是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注,要努力控制熱量攝入。再深處地思考一下,為什麼要得到別人的關注。因為每個會關注的人都是流量,有流量就有收入,可以給得到關注的人帶來實際的利益。所以鳳凰網最近做的一個調研結果——大學生嚮往的新興職業:54%選擇網紅主播。

可惜他們進入後就會發現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一位非常優秀的90後製作人,給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國漫寫過OP,ED和配樂。然而去銀行貸款被拒了,理由是職業填的是「音樂製作人」。銀行職員說他們一般不會貸款給音樂人,也不管你的徵信、收入和流水。因為覺得做音樂的沒錢,很容易還不起貸款。確實我們作為消費者,也很少去關注一些不知名的歌手,站在頂端的只有那麼幾個。

因為要生存和競爭,所以我們要暫時放下那些想要做但是不掙錢的事,去做那些儘可能獲得更多資本的事。然而大多人無論怎麼做都只在底層徘徊,丟棄了所熱愛的,也獲得不了想要的,我們一生到底在做些什麼?

2人們的痛苦

有一次外出旅遊,一位三十剛出頭的驢友說到階層固化的問題:「現在社會上,寒門難出貴子,有錢有勢的普遍是有背景和人脈,或者抓住了機遇的人,而我們這些在底層的人,是基本不可能爬到上層去了。」

一位畢業幾年的大學生說道:父母是普通農民,多年辛苦供我和哥哥上大學,畢業了我和哥哥都工作成家。結婚買房生孩子,父母花了不少錢。母親帶孩子摔了一下,去醫院一查,頸椎壓迫神經,要動手術。母親頸椎疼了20年小病熬成大病,手術後就更捉襟見肘。以前想著考上大學,有了工作日子就好了,但是努力拚搏背後是犧牲健康為代價,年輕時候以命換錢,老來以錢換命,最終不剩下多少,甚至還拖累孩子,窮人只有拚命才能勉強生存。」

富有階層的靠著盤剝他人,積累他們根本用不完的資本,而底層的人一直被盤剝,只能混著過日子。

3人們的放棄

民政部發布《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稱,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2017年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結婚率為7.7‰,比上年降低0.6個千分點。自2014年以來,中國結婚率連續四年出現下降情況。2017年的結婚率,只有2013年的77%左右。

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受影響的 還將有生育率再持續的走低。日本的老齡化社會將是我們的前車之鑒,年輕人不願意生,社會生產和創作的勞動力都缺乏了,社會延續成為難題。

男士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娶不起老婆,女士覺得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嫁不好,在朋友面前得不到尊重,所以都是一邊讓自己變優秀一邊等,等到發現「優秀」只有少數人做到,就放棄了直接佛系。年輕人都認為自己擁有的太少,自己是個失敗者、不重要,所以少自己一個沒什麼大不了,社會將正常運轉。

然而當大多人都這麼認為的時候,人類的存續都成為問題。終結人類社會的,是我們人類自己!

改變思路

問題在於這種社會評價是否合理。簡單地以個人擁有多少作為為評價標準,意味著只有那些超越大多人的財富與名聲的擁有者,才算得上是優秀的,值得交往和敬重的。這種價值觀下,我們大多數人一生都得不到他人的敬重。

金錢,名聲主要是社會上對於一些有貢獻之人的回報,是讓人持續產出成果的手段。然而當手段即將危及到人類幸福甚至是延續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回歸目的了。在以後的社會中,對他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應當給予更多的敬重。而這些人會擁有以下的品質:

1個人的勤奮和獨立

人民日報曾報道過:杭州愛心冰櫃免費提供冷飲,專為清潔工人,快遞小哥,交警提供。民眾不僅僅不會亂拿,有老人家特意將自己新買的蘋果放進冰箱裡面,有的孩子則是寫了感謝信給這些受到夏日煎熬的人。當時看到這份報道,我猶如喉嚨裡面堵了棉花,既酸澀又感動。一個國家的素質,不是看白領的文明行為,而是看人們對最底層人的態度。

只要用自己的一份努力,養活自己。就可以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同時也就值得獲得別人的敬重,只要是肯努力的人就應當被敬重。

只有敬重自己和身邊每一位勞動者,對他們表達一句:辛苦了,感謝你的勞動。

敬重每個人由此建立起平等的社會關係,這一份敬重才能回到我們的自己身上。否則我們大多人將永遠處於被奴役被利用的、低人一等的位置。

2愛人如己的奉獻

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 阿德勒的理論,我們的痛苦是起源於將自己作為世界的中心,世界要滿足我的需要,然而這個目標終將失敗,因為我們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永遠不可能成為中心。

而要感覺到自己可以進入到人類的共同體中,被他人和社會敬重。就必須通過為這個共同體做出努力和貢獻來獲得融入感。也就是停止對自己的執著,換成「對他人的關心」

一 理解他人的痛苦,並給予他們慰藉

正如龍應台在《目送》一書中講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二 發現人快樂的源泉,讓他人獲得幸福

如羅素在《幸福之路》書中講到「幸福的獲得,在極大的程度上卻是由於消除了對自我的過分關注······漸漸地,我學會了對我自身缺點的漠不關心;懂得了將我的注意力日益集中到外部事物上:世界的狀態,知識的各個分支,我所喜愛的個人等等。」

正如周恩來「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並且終生為此目標而努力。

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己立立人」,掙得億萬家財在捐獻的時候無比豪邁,卻對自己的吃穿用度上異常節儉。

正是為了更多人而活著,他們不會因為自我的一點成就而止步,也不會因為自身的一點挫折而消沉。也是因此成就更大的事業,換取得更多人的敬重。

正是由於幫助到了許多人,並且給他人帶來了歡樂,所以這些人也被不同的人所支持和敬重。

3創新和改變

要對社會貢獻度更高,只是遵從社會已有的模式,重複的勞動是不夠的。還需要發現身邊存在的問題,尋找為什麼。然後創造出自己獨有的成果。

這不僅僅是從社會上獲得資本那麼簡單,因為資本只是社會原有之物。我們要創造出社會上 地球上原來沒有的、而且值得存留的事物。

屠呦呦以獨特的方法提煉出「青蒿素」解決了數千萬人瘧疾的問題。所以即使她在實驗室中經歷孤獨和各種困難,她仍會被現在的我們已經後代所銘記和敬重。

路遙創作《平凡的人生》,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日常的生活沒有規律,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來吃了百餘副湯藥,身體略有恢復,1988年完成巨作,而最終1992年因嚴重的肝硬化與世長辭,。

這些創造是再多的財富都換不來的,可稱得上我們生命的結晶,是我們存在過的證明。耗盡創造者的心血和腦力。所以不得不讓人敬重。

以獲得多少來判定人的價值,我們大多人在人類金字塔的底端,不被重視。但是回歸本質,以貢獻的多少來判斷人的價值,我們平等而相互敬重,且更能激發自身內在的潛力。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人開始做起,相信我們終會成就一個更平等、更幸福的世界。

推薦閱讀:

天使還是惡魔?只是精神病態而已
社會學教授:千萬別讓三觀不正的中國神話毀了孩子一生!
「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過不戀」的社會學思考(雜感1)
金小貝:連夜刷出一堵牆,面子工程何時休?
老婆和自己有血緣關係,孩子和自己沒血緣關係,竟然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

TAG:社會學 | 心理學 |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