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與學習:重新發明輪子與重新造輪子

妄想與學習:重新發明輪子與重新造輪子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36 人贊了文章

有朋友想聽我聊聊民科和民哲的故事,但我和這兩個群體接觸得都不多,也不太關心這兩個群體,沒有多少有趣的內容能分享給大家。

不過,我想到了論語里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後半句很適合描述這兩個群體。

民科和民哲就是「民間科學家」和「民間哲學家」的簡稱。他們不在科學共同體之內,卻以「科研」工作為己任。這些人經常思考科學問題和哲學問題,甚至還以為自己做出了跨時代的貢獻,只是科學共同體不承認自己的貢獻。

這群人經常處於心理不平衡的的委屈狀態。他們覺得自己的功績非常大,牛津應該請自己去講課,MIT應該聘自己去研究,各國科學院都應該給自己授予院士身份。

常有人說,自己推翻了相對論,建立了另一套可以解釋萬事萬物的大一統理論。也常有人說,什麼亞里士多德、休謨、萊布尼茨、康德等人,都是垃圾,其思想體系,比不上自己的一根毫毛。

這些人還會拿出一本或厚或薄的小冊子,熱情地向你介紹他們的想法。你如果問他們,為什麼不和大學和研究院里的同行交流?他們會說,那些人都是有眼不識泰山,不識貨。

有的數學家經常受到民間數學研究者的信件,宣稱自己解決了數學中的某個重大問題。聽說,一些數學家會印製好特定的卡片來回復這些人的來信:親愛的X先生/女士,很高興受到你的來信。你的第一個錯誤出現在X頁X行……

我曾經和一位民哲有5分鐘的面對面交流,他讓我印象很深刻。5分鐘的時間,我就能概括出他這些年都在幹什麼:他想在不了解洛克、貝克萊、休謨的情況下,重新建立英國經驗主義傳統的認識論。

換句話說,他想在21世紀重新發明英國人在17和18世紀做出的研究。你要是問他當代認識論的研究,他是一概不知的。你要是問他當代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他更是一無所知。

這就叫重新發明輪子。明明某個問題,已經在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就有人提出來了,也給出了不錯的答案。但這個民科或民哲,非得要用自己的表述方式重新提出問題,再重新回答一遍這個只有他自己才關心的問題。這人就是不願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進,非要重新發明輪子,還要怪罪全世界的人認識不到他重新發明的輪子有多好。

這就是典型的痴心妄想。現在地球上有70多億人,每個人都會遭遇無數的問題。你現在提出任何一個問題,很有可能已經有人問出來了,並且已經著手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了。很可能論文和著作都寫好了,你只要在谷歌學術搜索引擎里輸入幾個關鍵詞,就有可能下載到全文了。

但民科和民哲是不會去幹這種事情的。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懂英語和數學,看不懂論文。而是因為他們一旦真的去讀,那自己長期以來徒勞無功的研究工作就會暴露在陽光下面。顯然,他們不願意直面慘淡的人生。

重新發明輪子必須要避免。但重新造輪子則不必避免。重新造輪子就是以歷史上的巨人為標杆,將他們的實驗研究,數理化的論證過程,原樣重複一遍。這不是在重新發明輪子,而是重溫巨人們已經發明的輪子,有助於學生理解巨人們已經做出了什麼樣的成果,已經做到什麼程度了。

在心理學中,重新造輪子就叫做重現經典實驗設計。這有助於學生掌握設計出高水平的心理學實驗的方法。在哲學中,重新造輪子叫做論證重構。這有助於學生寫出高水平的分析性論文。這種看似重複無功的訓練,其實對學生大有助益。沒有人會期待一個剛剛進入大學的本科生就做出什麼跨時代的貢獻,反而會期待這些學生靠重複前人的研究,吃透前人的想法,慢慢爬上巨人的肩膀,再做出微小的創新。

在商業活動中,也要避免重新發明輪子。「拿來主義」是個好東西,只要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可以為我所用,那隻管拿來就行了。想法是沒有版權的,只要你有本事理解別人複雜的想法,那你就可以利用好別人頭腦中的智慧。做產品時,我們都會去參考別人家做得非常好的產品,也就是業界標杆。當然,除非是開源的產品,否則不能原樣拷貝別人家的代碼,但可以用同樣好的方式去實現那些功能。

我的批判性思維教育是希望訓練優質信息的產出者。而產出優質信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對於基礎較差的學員,必須先不斷重新造輪子,鍛煉理解輪子和造輪子的能力。等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就可以在前人造的輪子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和創新。

民科和民哲,以及商界中的一些腦子不太靈光的人,特別喜歡乾重新發明輪子這種蠢事。他們還會以為自己真的做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自己不受認可,是整個世界的錯,是市場的錯,是消費者的錯,是投資人的錯……

做人還是要腳踏實地,要一步一個腳印地爬上巨人的肩膀,而不是「另闢蹊徑」。現在市場競爭特別充分,「蹊徑」很可能是死胡同,不然別人早就另闢蹊徑了。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都要能做到,而且還要做得更好。而不是換個沒人關心的問題來回答,那隻能孤芳自賞,或者一小群人圈地自萌罷了。

這個「不要重新發明輪子」和「需要重新造輪子」的比喻,不僅適用於批判性思維教育,對於各種活動都適用。歡迎大家秉持「拿來主義」的原則,拿去實踐。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計算機論文精選-20180612
滲透基礎——Windows下計劃任務的使用
/.git/index.lock』 File exists
使用 Dubbo 對遺留單體系統進行微服務改造
如何開始學習PHP

TAG:計算機科學 | 學習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