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版的「小偷家族」就在你身邊!

中國版的「小偷家族」就在你身邊!

就在8月23日,湖南長沙一商場內,一位家長帶著幾個孩子公然鑽進娃娃機內偷娃娃。

店家說,他們是趁店員出去吃飯時鑽進去的,共丟失6隻娃娃,而且機倉內是通電的,稍有不慎出了事故那傷害可是非同小可。

在這起案件中,家長「指導」孩子「抓」出娃娃後,會對這幾個孩子造成什麼心理影響?

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背後熊父母的言傳身教。

在孩子犯了錯後,作為父母你該怎麼做才是真正的為他好?

【麗曼老師說】

大家好,我是麗曼,開學季的話題特別多,之前我們談過了暑假裡鋪天蓋地的夏令營,開學後要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現在的父母們為養育孩子盡心儘力,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孩子到底是要富養還是窮養,相信大家參與過這樣的討論。

那今天我們想跟大家說的是不要富養,也不要窮養,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有教養。

持續很長時間,媒體會報道一些關於熊孩子的新聞。把昂貴的汽車划出了很多的印痕,將可樂倒在幾十萬的鋼琴上,甚至更有危險的將孕婦推倒的行為,熊孩子們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

很多人就會說,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個熊家長。的確家長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家長在教育中對於孩子的放任,也會更加去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更糟糕。

怎麼樣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而不是「熊孩子」呢?你怎麼樣可以清清楚楚的告訴,你做到了什麼,就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了?

你會在生活里一次次地告訴他,公共場合不喧嘩,不要打擾別人的休息,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

如果有更加簡潔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明白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什麼,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做有教養的人就是「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

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互動:

不單純地制止孩子,而是明確告訴他可以怎樣做

當孩子在公眾場合甚至是家裡,做了某些事,打擾到別人時,不要簡單地說「你別跑了」「你別吵了」,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來說,他還是不知道如何做,把這些引導語換成「你可以小一點聲」,或者「請你在卧室玩,我在這裡看書,需要很安靜,」然後提完每一個要求後,再加上一句「謝謝你」,孩子更願知道如何做,也願意配合。

有效的傾聽、有效的溝通

很多時候,父母說半天,然後發現孩子無動於衷,那你要反思的是,你有仔細地聽孩子說每一句話嗎?孩子需要尊重,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聽」。

父母用心地傾聽,不以作為成年人的經驗來評判孩子的行為和思考,孩子自然也能夠通過父母的身教學會傾聽。孩子的感覺好,他們才有改變行為的動力,才學會愛和尊重。

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用懲罰來消滅問題。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技能不足會犯各種錯誤。有句話說「年輕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對於孩子一樣適用,人正是在犯錯中一點點去修正,才知道什麼是對的。

責罵可能會有短期的震懾作用但卻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在孩子內心種下「我不夠好」的種子,成年後需要很長時間去修復。

鼓勵努力和進步,而不僅僅是直奔結果。

通往成功需要努力、需要自信和不斷的進步,沒有一蹴而就。這一點無論是對於引導一個孩子來說,還是對一個家長練習養育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我們給孩子和自己時間,看見當下的進步。

作家卡夫卡說:「人不是從下往上生長,而是從裡向外生長。這是一切生命自由的根本條件。」

成長不只是一種身體的變化,更是心智的成長。所謂父母和子女一場也就是要協助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做孩子的擺渡人。


推薦閱讀:

孩子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策略
作家劉墉:家庭教育不強勢,孩子養不成好習慣
孩子被欺負時,這句話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從味覺開始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