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欠煤老闆一個感謝

我們都欠煤老闆一個感謝

來自專欄若然堂14 人贊了文章

某位著名編劇說:煤老闆的時代,才是好時代。

因為煤老闆們沒別的要求,只要有女演員可以潛,他們就放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因為是專業的演員,專業的導演,專業的編劇,於是就有了好看的電視劇——在香港TVB輝煌的時代,大陸劇還能有一系列如《少年包青天》、《重案六組》、《鐵齒銅牙紀曉嵐》、《三少爺的劍》等一系列優秀的作品湧現出來。

當然,我沒做過考證,不知道哪些劇是煤老闆投資的,哪些劇不是煤老闆投資的,更不清楚煤老闆們都潛了哪位女演員。

但是考慮到各行各業的發展規律,我倒是也能理解這種現象的產生。比如網路主播這個新興行業,也在走著演藝圈的老套路。

但需要說明的是,我並不認為這種潛規則就是正確的,我們現在說懷念煤老闆,只是因為跟現在這些互聯網投資相比,他們更好一些。

就好像兩個賊到了你家,一個講道上的規矩,只拿些東西就走了,另一個卻不講規矩,見啥拿啥,拿完還要在你家床上撒泡尿。

相比之下,大家當然更傾向於如果有賊的話,希望來的是前者,但不會有人說,希望家裡來賊的。

最近重溫了好幾部老劇,剛看完的就是《少年包青天》。

我想反覆強調「包黑炭」,說不定就是為了向煤老闆致敬。

在沒有自己寫小說之前,看電視劇大多只是圖個樂,看看劇情而已,自己寫小說之後,就會開始研究整部戲的編劇和框架,甚至還要看看布局、背景、配樂乃至選角(畢竟說不定將來我的小說也要改電視劇呢)。

有趣的是,以同樣的標準把當年的劇本和現在的劇本拿來對比,卻發現當紅的很多劇本幾乎是被從前的劇本吊打的,能在這種對比中勉強留點臉面的,也就《琅琊榜》等寥寥數部。

有時候想想,看來真的不是我們90後的叔叔阿姨太懷舊。

煤老闆潛規則這種事我們當然要堅決抵制——當然,我們抵制不抵制,似乎意義不大,畢竟一個願投,一個願躺。這也不是煤老闆的專利。

但除此之外,我們對煤老闆這種「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的精神也要大家鼓勵,不然老搞跨界,讓那些導演去唱歌,歌手去拍戲,演員去導演,營銷總監去編劇,編劇卻去做武指的話,咱們還能找點老劇懷舊一下,新生代卻真的不免荼毒了。

在這我們來講個小故事:

梁家輝在拍《垂簾聽政》的時候跟劉曉慶對戲,他是香港演員,又是TVB訓練班出身,自以為對演戲的事知之甚詳,卻沒想到跟劉曉慶對戲,處處都自覺不如劉曉慶專業。

他心裡不服氣,對劉曉慶開始留心起來,這才發現劉曉慶對自己要演的角色是下了苦功夫鑽研,細心打磨的,功課筆記記了一堆,言行舉止處處都反覆練習。

我們在這裡小小補兩個花絮:

劉曉慶不懂廣東話,梁家輝又不懂普通話,二人演戲就靠一把扇子,飾演皇帝的梁家輝不停撥扇,只要扇子一停,劉曉慶就馬上按劇本接對白。

當時,中國內地演員的伙食都是兩個饅頭加一塊黑鹹菜,但中國香港演員開飯時,每人一輛餐車,雞鴨魚肉都有。因為內地和香港演員的伙食待遇不一樣,劉曉慶不僅罷演,還在片場哭了。

劉曉慶這種敬業在同劇組的皇阿瑪張鐵林看來沒什麼(以至於他以後演什麼都像演皇阿瑪),但對梁家輝來說,卻讓他對「專業」這兩個字有了新的認知。

他學習劉曉慶這種精神,對《垂簾聽政》這部戲下了苦功夫,這是他第一次演男主角,也是他第一次拿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導演李翰祥很看好他,說:家輝,我要捧你當明星。

梁家輝說:我想當演員。

十三年後,他跟劉德華拍《黑金》,為了飾演好大反派周朝先這個角色,他在看完劇本後,寫了十萬字的人物小傳,在腦海中想像著周朝先這樣的角色,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做什麼,跟身邊的人如何相處,如何問答,如何舉手投足。

在這部戲裡,身為主角的劉德華和一眾主演如趙文瑄等高配選手,都被梁家輝一個人的演技給壓下來。

但就是這麼專業的演員,他最近新上映的所謂巨作《阿修羅》卻因為口碑太差在幾天後就下線了。這個鍋,顯然不能讓演員來背。

有人說:這個鍋觀眾背一半,要不是觀眾們願意為這些劇買單,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跟風拍呢?

其實這話錯了一半,不是觀眾願意買單,而是觀眾的選擇空間被降低了,就像大數據殺熟一樣,我們翻開一個又一個電視台,一個又一個首頁,推薦的都是些什麼呢?

觀眾素質低,要求低,也跟製作方們沒底線有關——比如抄襲這條大紅線都能不斷被跨過去。

然後素質低、要求低的觀眾粉還要幫他們洗地:這叫致敬,電視劇的事,能叫抄襲嗎?

在這順便要點名批評一下《我不是葯神》,好好的口碑,好好的電影,好好地票房,你們的設計就不能走點心,做個海報還要抄襲人家日漫?

尾聲

我們當然不希望那些煤老闆又來潛規則,現在的電視劇也沒有差到完全不如從前,從前那些煤老闆投資的劇,也有一大堆爛片。

我們之所以懷念煤老闆時代,是因為我們希望不僅影視圈在內的各個行業,都能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只要能滿足這個條件,你是煤老闆也好,是互聯網公司也好,是房地產商也好,這都不重要。

我對那些動不動談「跨界」的人是很鄙視的。

雖然美國有個大騙子,靠著看電視模仿就能偽裝成醫生、律師等一系列職業,但一來這個大騙子後來進了FBI做顧問,二來這也說明人家的電視電影拍得很好,很真實——假如他看的是我國的《外科風雲》、《離婚律師》的話,恐怕就被人當場抓現行了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經濟環境越差,影視票房卻越高?好萊塢就是在一次次經濟危機中崛起的!
為什麼超人、白娘子和奧特曼飛的時候習慣一個手臂朝前,這有什麼說法嗎? | 睡前科學故事
小偷家族:被「拋棄的6個人」——偷愛偷溫暖
《唐磚番外之忘憂草》今日開機 同名小說改編打造網大強IP時代
TVB優雅古典美人葉璇古裝影視劇照/視頻薈萃

TAG:影視 | 文學 | 跨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