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使用體驗!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使用體驗!

來自專欄火星測評4 人贊了文章

產品優點:

1、 顏值出色,佩戴舒適,方便出街配搭;

2、 配置全面,AEC主動降噪的同時還標配了音頻插口和音頻線,方便用戶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當然,更多的是一些臨時沒電情況的使用補充;

3、 入門的價格,降噪功能(個人主觀80%)和音質基本可以滿足一般用戶的需求,在續航方面的表現相對出色(實測開啟降噪的情況11小時);

產品不足:

1、 音量低至零的時候連續高頻的仿人聲提醒會讓人覺得不適,建議改為單次提醒;

2、 藍牙傳輸距離不足10米,近距離連接穩定,有隔門、牆的情況會出現不穩定;產品包裝細節與質感不足,開箱的體驗感不好。

產品開箱作為擊音的老用戶,從最早的聽鍵AI開始接觸,後面聽過兩款擊音的耳機,一款藍牙運動耳機,一款頭戴系列;擊音最具特色的地方應該是耳機的觸控方式,基本上主要的操作都是通過敲擊耳機的表面,以「觸控」的方式完成。這次新品居然「砍」掉了觸控的部分,而是以降噪為主題推出新品,還是有一點點意外的。不過,從實際需求來看,尤其一般用戶,無線降噪確實更能滿足日常的需求。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 包裝正面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 包裝背面

擊音(iGene)K5無線降噪耳機相比之前推出的產品在包裝方面是有明顯的升級的,起碼在設計上面是更顯得專業得。當然,也需要吐槽一下盒子的選材和細節處理(職業本能),相對於設計而言可以說「糟糕透了」。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我們一起來看看耳機究竟如何?

包裝最外層有一層塑封,採用側開合的方式。開箱的感覺還是略帶驚喜的,整體黑色的調性搭配細節部分的金屬質感,給人眼前一亮。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 外觀展示

K5耳機側面的不鏽鋼刻度拉伸帶來視覺上的效果,外殼部分採用了航空鋁材的面蓋,;雷瑟工藝的iGene LOGO顯得精緻不失格調;360°包耳式設計在外殼金屬部分與耳機主體黑色部分的對比下,讓耳機整體的看上去顯得清秀很多。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耳罩細節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 頭梁內側細節

K5耳機的耳套採用了蛋白質仿生皮革,舒柔更透氣,初次佩戴的感覺很舒適,手觸耳機皮質部分的感覺細膩。頭梁內部細節的部分精緻,不鏽鋼拉伸的部分在內部是有刻度顯示的。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 3.5mm音頻線

擊音(iGene)無線降噪耳機K5 Micro USB數據線

配件方面,K5耳機標配了一根3.5mm音頻線(100cm),一根Micro USB數據線,說明書。我記得擊音2還配過一個收納袋的,這裡居然沒有。

開箱的部分就展示到這裡,接下來會從操作、佩戴、降噪與音質4個方面反饋一個主觀的使用體驗。

使用體驗耳機開箱的時候正好在朋友的咖啡店,當時有幾個朋友也在。正好耳機用的這兩天也基本上都是讓不同的朋友一起體驗,給一個反饋。所以體驗這個部分基本上都來自個人或朋友的主觀反饋。

1. 操作體驗開頭的部分其實有提到過擊音之前特色在於手勢控制,以「觸控」的方式來進行耳機的一些常規操作,但是這次K5耳機取消了這個部分,回歸了實體按鍵的方式。

K5耳機右耳(R)的後邊有三個實體按鈕,分別為:開關(長按3秒),音量+-鍵(長按切歌);然後有一個LED指示燈,主要用於顯示各種狀態。不過,從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樣可能比較的美觀,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開機鍵按下的時候根本看不到提示燈,而且語音提示的部分已經很明顯了。耳機底部是一個3.5mm的音頻插口。

開/關機:紅/藍燈長亮2秒

配對狀態:紅藍燈交替快閃爍

充電狀態:紅燈長亮,完成後熄滅

低電狀態:紅燈閃爍並伴有提示音

K5耳機的另外一側有一個ANC的滑動按鈕和LED指示燈(居然忘記拍細節了,後面佩戴的部分可以看到)。ANC往上滑動,指示燈顯示綠色即為開啟降噪;之前用過的很多降噪耳機都會帶監聽,這裡是不帶的。然後左側(L)耳機的底部有一個Misrc USB的充電介面。

藍牙連接方面,開機設備會直接進入藍牙連接狀態,打開藍牙搜索連接即可。如果是一拖二的情況,連接完第一台設備,同時按音量+-按鈕3秒,則進入藍牙配對狀態,連接另外一台設備即可。一拖二的功能,擊音基本上所有的音頻設備都是支持的。

2. 佩戴體驗佩戴方面我戴的時間最多,那就我來說(故作正經.JPG)。初次佩戴的感覺是非常舒適的,所以上周末帶過我這個耳機的朋友反饋都是比較好的。沒有夾耳的感覺,尤其耳朵包裹的部分比較的舒適。但是戴著久了一點,還是能夠感覺到頭梁的部分有一單點壓的感覺285g的耳機不算重,但是也不算最輕巧的。

不好意思,因為過度的美顏,模糊了背後妹子的美容(後面補一張)。假裝抱歉.gif

3. 降噪測試即便是沒有人講話,環境裡面也有很多細微吵雜的聲音,尤其在心情不佳的時候,可能會因為聲音而感到焦慮;上下班的輕軌,出差時候的火車,尤其那些外放的「抖音聲」,簡直有毒。所以降噪可能對於一般用戶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會成為首選因素。期間也體驗過朋友的Beats Solo3,作為普通用戶可以聽出一些差別,但是整體體驗上看是看「錢」。

場景一:咖啡店咖啡店相對比較的安靜,因為臨近馬路,還是有一些環境音。這裡是媳婦測試的。我鏈接手機打開音樂給她試,然後我問她覺得怎麼樣的時候,她已經聽不到我說什麼了。

場景二:咖啡店門口的馬路邊因為媳婦的反應。我拿過耳機後就站在了門口的馬路邊,反覆撥動ANC降噪開關。說實話第一反應降噪並不是非常的理想。當然,我跟媳婦的體驗角度是不一樣的,她是單純的使用,而我是仔細聽對比。感覺K5耳機的降噪是滑動到降噪模式,大概5秒左右,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相對的安靜,聲音由近變得很遠。

場景三:輕軌&卧室輕軌上面有機械的聲音和人聲,可以說是一半一半。體驗的時候人聲相對變得很遠,機械的聲音變輕。如果給個比例,大概80%左右。但是今天在寫評測的時候,我在房間里相對很安靜的環境。當然,如果對比可以聽到明顯的環境音(很小的雜音),然後媳婦和小孩在房間里說話,這個時候人聲很相比輕軌上要明顯很多。有沒有大神解釋一下。

最後補充騎車的時候降噪的體驗,以前聽入耳式的降噪耳機,騎車有風是降噪模式是無法使用的,K5耳機因為包耳式的原因,不開降噪可以聽到風聲透進來,但是開啟了降噪的感覺是風聲在耳機外面。相比較之下降噪時的聽感更好。

補一張妹子圖。

4. 音質體驗(無線/有線)首先我個人最近在用的耳機是linner NC50(無線降噪)和三星的U Flex (無線耳機),雖然不是主流的大牌耳機,但是價位都在500左右。個人主觀的覺得K5的在音質方面是不輸的。有線連接的部分個人覺得主要是解決沒有電的情況,因為作為普通用戶習慣了藍牙其實是很少在去聽有線(日常一般使用場景)。

因為辭彙量的限制,加上家裡不具備風電、火點和各種線。不對,藍牙耳機本身就不聊線材。舉例幾首歌,主要談下在普通模式和降噪之間的體驗。不足之處,輕拍!

蔡琴的《渡口》:前面三次鼓聲個人的聽感清晰中帶一點點悶的感覺,人聲的部分感覺有一點點渾濁感;陳百強《偏偏喜歡你》:高音部分無明顯的刺耳,不過有點吱一下的聲音,很短;小開提《坂城的姑娘》:聽不出幾重男聲(有明顯個人原因),不過聲音和樂器的聲音還是比較的舒服。

對著文描反覆聽了半個小時,實在是儘力了!日常一般我比較喜歡聽的還是民謠和嘻哈,尤其最近一直在聽嘻哈。換了耳機沒有太明顯的感覺,聽著舒服。周末朋友小聚的時候,兩個美女聽過的反饋都還不錯。

體驗總結:關於降噪的部分K5耳機的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滿足一般人群的場景所需。當然,擊音的在價格方面一直都還是比較親民的定位,所以這個就看不同人群的選擇。音質部分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也一如既往的而支持國產。從整體K5在外觀和功能方面的表現,推薦給學生和白領人群,尤其女性用戶應該是比較喜歡和適合這款耳機的。

推薦閱讀:

BOSE QC30評測,佩戴極為舒適的降噪藍牙耳機
90周年的神作 藍牙降噪耳機從未如此奢華JVC M10BT
如何評價SONY/索尼WH-1000XM2頭戴式降噪耳機?趣測網深度體驗評測
讓耳朵聽感更純粹,linner聆耳藍牙降噪耳機開箱體驗

TAG:降噪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