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挽救戰爭中的平民

科技挽救戰爭中的平民

11 人贊了文章

如同硬幣的正反面一樣,有些事,換個角度,就能看到不同的東西。

比如微博雖然是一個沒有底線的社交平台,但一些社會熱點,山東壽光、Metoo、滴滴殺人等事件依靠這個平台擴大了社會影響力,讓更多人能參與其中。

在國外,社交媒體最近被認為減少了敘利亞內戰中空襲造成的傷亡人數。

由高科技初創公司 Hala Systems 開發的早期預警系統,利用遠程感測器檢測到了反對派控制的北部伊德利卜省上空飛行的飛機。

通過 Facebook 和 WhatsApp 等即時通訊應用程序,警報被發送給了受災地區的平民和救援人員,這些信息包括可能受到猛烈轟炸的區域以及襲擊的持續時間。

據報道,該系統自2016年投入使用以來,已經將該地區因空襲造成的傷亡人數減少了27%。該系統還觸發了傳統的空襲警報,在向災區的關鍵人群傳達信息時,這種警報實際上可能比社交媒體更有效。

不過舉這個例子,更想說明的是在國外,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緊急事件管理人員向受災民眾提供準確及時信息的重要渠道

發生在2012年9月的颶風「桑迪」,當時災難應急團隊利用了社交媒體的「集體智慧的力量」,在平台上分享關鍵信息,很大程度上幫助了解形勢變化。

它們還在糾正錯誤信息,和消除有可能妨礙在受災地區恢復關鍵服務的謠言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Twitter 上起到特定作用的是話題標籤,比如當時的「fire spaces」,將公民生成的數據轉換為信息,幫助急救人員將資源分配給最需要的人。

應急管理人員一般使用 Ushahidi 和 Twitcident 等信息收集平台來幫助他們在事件的每個階段篩選這些主要社交平台上可用的大量數據。

他們還動員了「數字志願者」,讓他們不用離開家只需要抽出時間就能完成這項任務。虛擬行動支持小組、數字人道主義網路等組織幫助分析了颶風哈維等自然災害期間產生的社交媒體數據,以及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襲擊等恐怖事件。

普通公民同樣可以使用社交媒體為生活在受災地區的人提供情感和物質支持。下面就有一些由公民主導的社交媒體活動的例子。

比如話題#hasselthelp,它為2011年Pukkelpop音樂節上逃離的觀眾提供了避難所。還有#PorteOuverte,為那些陷入巴黎恐怖襲擊的人們提供了同樣的功能。

這些主題標籤似乎使當地社區能夠加入災難響應,從理論上提高了他們對未來此類事件的應對能力。

然而,一旦社交媒體用戶對此事的疑問得到解答,他們通常就會脫離這些在線群體。

研究發現他們並沒有表現出對災難做出更大的反應。此外,在可預見的未來,應急管理組織可能仍然是最有影響力和信譽最好的危機信息來源。

依靠數字媒體應對災難的問題在於,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它。許多人仍然對網上發布的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持懷疑態度。

研究表明,公眾更傾向於相信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而不是社交媒體。

由於移動互聯網總是存在風險,因此任何傳播策略都必須結合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研究發現,無線電仍被視為最具彈性的通信渠道,可以在電源中斷時幫助大量人群。

另外,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社交媒體成為應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對社交媒體保持過度樂觀的態度,指望它能作為解決危機的靈丹妙藥,可能忽視了傳統與數字相結合的重要性。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敘利亞空襲警報系統如此成功的原因,它是根據社交媒體收集的數據向災民發出傳統警報。

【推薦閱讀】

這些「無聊」的網站可以玩一天!

我們的銀河系可能已經「死」過一次

數學家解出了由來已久的「義大利面謎團」

作家的移動辦公:從 writing box 到 Mac

姨媽巾上的血也要利用起來——這屆初創公司很敢想啊!

歡迎關注我們:

@W-Pwn


推薦閱讀:

人人都有麥克風 ,社交媒體的"弱鏈接"大效果
英國欲嚴懲「不負責」社交媒體
特朗普社交媒體發文「不允許變性人從軍」,美軍中現有數千人
《十條立刻刪除你的社交媒體賬號的理由》這本書說了什麼
我的生活好像被演算法控制了

TAG:軍事 | 科技 | 社交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