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就有用?| | 一文了解心理諮詢怎麼起作用

聊聊天就有用?| | 一文了解心理諮詢怎麼起作用

說明:本文主要針對領悟導向的心理諮詢流派,包括心理動力學、人本主義、完形(格式塔)療法等。以行動為導向的流派有另外一套思路和方法,如行為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自從轉行做了心理諮詢師,就常常遇到熱心吃瓜群眾帶著一臉好奇或不解,拋來一個個噎死人的問題。

比如:

「諮詢就是聊天唄,我也能聊,咋還收費呢?!」

再比如:

「聊聊天就能治病?!鬼才信呢!!」

再再比如:

「來來,咱聊10塊錢兒的,我體驗一下唄!!」

面對這些挑釁,我的內心通常是這樣的:

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心理諮詢究竟是怎麼起作用的,熱心吃瓜群眾可以搬小板凳做好啦!

問題1:心理諮詢能解決哪些問題?

諮詢能解決的問題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

  • 情緒困擾:被抑鬱、焦慮、強迫、易怒等情緒困擾,不熟悉自己的情緒,不了解如何調節情緒
  • 關係問題:親密關係總是出現問題,處理不好日常人際關係(上司、同事、同學、朋友關係)
  • 性格探索:不喜歡自己性格里的某些方面,希望能有所改善
  • 尋找自我:生活缺乏目標感,總是感覺空虛無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創傷療愈:童年創傷,成年後遇到家暴、性侵等創傷性事件

除此之外,諮詢還包括職業發展及規劃、成癮問題,性心理諮詢等方向,在國外較為普及,國內因為這些主題尋求諮詢的朋友相對較少。

問題2:心理諮詢是如何起作用的?

作用之一:「打通任督二脈」——連通身心意行

我們的教育體系從小就十分重視智力開發,培養思維能力,養出了一個個「大頭娃娃「,硬生生把生活過成了一場只有脖子以上參加的比賽。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包括身體感覺、情緒、認知、行為四個部分,也就是「身心意行」,每一部分各有作用,協調合作才能讓整個系統順暢運行。

其中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和認知(也就是想法)我們更加熟悉,往往開發的比較充分,但身體感覺和情緒更容易被忽視或看作累贅,總想控制或消滅它。

雖然這些年情商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語,但大多數情況都被誤用來形容一種精於世故的能力,大大偏離了本意。(小知識: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包括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五個方面。)

實際上,情緒系統調節著你體內的激素,影響著你的精神狀態和注意力,還能通過交感/副交感神經直接控制你心肺系統和循環系統,這都不是你通過大腦和意識可以操控的。如果你不好好照顧情緒,它在背後可以搗鬼的地方可太多了。

另外,情緒和身體感覺緊密相連,我們通過身體感受到情緒,情緒又會影響著身體。而身體本身作為我們存在的物理基礎,更是最忠實和任勞任怨的夥伴。

所以諮詢中會格外重視情緒和身體這兩項短板,可以用「打通任督二脈」來比喻與情緒和身體重新建立聯結。這本是人人生而具有的能力,就好像順暢流動的河道,因荒廢已久被淤泥堵塞了,只要疏通淤堵就可以重新靈動流淌起來。

關於情緒,諮詢師會引導你去識別、感知、熟悉情緒,進而擴大對情緒的容量和耐受力,學會健康安全的調節和表達情緒。

關於身體,諮詢師會帶你去感知身體感覺,解讀身體的信號,讓你從「只活在頭腦里」過渡到「活在整個身體里」,讓身體重新成為你的夥伴,而不是工具和奴隸。

在這個基礎上,諮詢會幫你熟悉由身心意行四個部分組成的整個系統,看到它們如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你作為指揮官能更好的協調各個部分通力合作,而不是相互阻礙。

作用之二:「轉換角色」——從演員成為導演

如果說人生是一部電視劇,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劇本,有固定的人設和人物關係,相同的情節不斷循環上演,就像各大電視台不斷重播了幾百遍的86版西遊記或98版還珠格格。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這部劇的主演,深深沉迷在劇情當中,以為唯一的選擇就是按照劇本一遍遍的演下去。於是一邊傾情賣力出演,一邊哀嘆命運弄人,怨天尤人。

作為主演的你在心理諮詢中被稱為「體驗性自我」。

而諮詢師會拍醒入戲太深的你,帶你跳出舞台,看一看這部戲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你這才發現舞台背後還有一套幕後班底,導演、編劇、攝影、燈光、音樂、剪輯一應俱全。

諮詢師會帶你一起解析劇情,回顧你的過去,尋找過去與現在的連接,了解這台劇目是怎樣形成的。

你往往會發現這一切與你的早年經歷有關,你與養育者的互動關係,從小習得的思維方式,家庭中的情感基調和情緒氛圍,哪些話題是可以被公開談論的,哪些內容是絕對禁忌不被允許的,都深深的影響著你。

只是當時的你還沒有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照單全收,儘力去學習去適應。漸漸的,你理所應當的以為這就是世界運作的規則,這台劇目的幕後班底就這樣在你內心悄然形成了,心理諮詢中稱為「內部工作模型」。

內部工作模型在後台穩定運行,導致你一次次陷入了相同的困境,選擇性的注意你想注意的,忽略那些你不想看到的,用習慣的方式去解讀他人和世界,去塑造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這是為了讓自己呆在一個熟悉的世界裡,熟悉意味著安全和可控,哪怕是痛苦的。

看清了這一切,你可能會傷心難過、感慨唏噓,為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不完美感到深深的惋惜,哀悼這些永遠失去和錯過的東西。

最後,你終於開始理解自己和身邊的人,漸漸跟過去和解、告別。

完成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而後你可以從一名演員成為導演,獲得三件寶物:

  • 觀察性自我:擁有了一個觀察者的視角,除了能夠在劇中參演,還能隨時跳出來看看劇目中在發生什麼,你在扮演什麼角色,自己如何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 心智化能力:能夠覺察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或行為背後的意圖或意義,具有同理心
  • 拿回生活的主權:意識到自己「不僅是演員、而且是導演」是一個賦權的過程,你不是無能為力、被動接受,而是始終為這個劇目負責。這意味著,你擁有改寫它的能力和自由選擇的權力,你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作用之三:「盡情實驗」——獲得矯正性體驗

諮詢室與現實分隔開來,像一個異次元空間,你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實驗室,盡情做出新的嘗試。

體驗取向的諮詢師會通過多種方式幫你打開體驗通道,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身體感覺、角色扮演,幫你去感受那些不熟悉的感覺,演練平時說不出口的話、做不出來的事。

另外,你的人生劇本無處不在,自然也會帶到諮詢室中,在你和諮詢師之間上演。諮詢師會用新的方式來回應和對待你,與你過去的經歷有很大不同,這在心理諮詢中稱為「矯正性體驗」。

諮詢師的這種新姿態也是一種示範。在矯正性體驗和新的示範下,你學會了新的關係模式,如何在理解自己的同時看見他人,如何設置清晰的人際界限,如何處理衝突和矛盾。這可能是你第一次體會到兩個人可以獨立自主而又深深聯結。

作用之四:「接納與愛」——一段特殊而深切的關係

國外關於心理諮詢起效因子的實證研究很多,雖然心理療法多種多樣各不相同,但最終起作用的共同因子都指向諮詢關係。

人本主義諮詢相信人就像一顆種子,只要放在適宜的環境里自然會發芽,過去生長受阻是因為缺少了適當的營養。諮詢關係就像一個提供陽光雨露的溫室,讓你得到二次成長的機會。這一思想現在已經滲透到所有心理諮詢流派當中。

諮詢師會提供安全、開放、包容、接納的氛圍,你不喜歡自己、嫌棄自己的地方ta都可以允許和接納,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ta都不會評判比較,ta對你沒有任何特定的期待和要求,只希望你成為自己的樣子。

儘管如此,諮詢師絕對不完美,ta也是個普通人,也會犯錯誤,如果的確做錯了什麼,ta會向你道歉,承擔自己那部分責任。

這樣的關係在現實中實在難得,或許是你第一次體會到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你感到被認可被允許,這為你營造出成長的空間,你先學會被愛,然後學著去愛。

問題3:通過諮詢能帶來哪些改變?

如果完成了上述過程,你有可能收穫這樣的自己:

  • 能夠適當容納和調節情緒,擁有更符合現實的內在情緒狀態
  • 對自己和他人的內在世界有較好的覺察和反思能力
  • 有同理心,能夠經營好生活中的各種關係
  • 更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生活中的不如意
  • 更從容平和的面對這個不確定、不可控的世界
  • 恰當的自我認知和評價,良好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 能夠對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擁有更豐富完整的人生

看了這些你會不會覺得簡直太完美了,恨不得馬上開始一場心理諮詢。

需要提醒一下,這是一個理想情況的描述,就像考試中的100分,心理諮詢教會你接受不完美,所以也不必要求自己滿分。只要達到60分就及格了,如果能到80分相信你已經能夠擁有非常不錯的人生。

至於每個人具體能到多少分,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先天生物性因素、後天成長經歷、改變的動機等等。如果經歷過重大童年創傷或持續嚴重的發展性創傷,可能經過很大的努力才能勉強達到60分,但相比之前已經很不錯了不是嗎?

更重要的是,通往你內心的路就好像一場旅程,經歷這個過程本身就足夠有意義。

問題4:心理諮詢做不到什麼?

最後想說說諮詢的局限。

大家來到諮詢中,往往希望直接求一個現成的答案,解決自己難以搞定的難題。但實際上,諮詢師不會提供明確的答案和建議,也無法代替你做出決定。

  • 諮詢不能直接解決現實問題:雖然有一些問題解決取向的諮詢流派,但我個人覺得在解決問題這個維度上,來諮詢遠不如找身邊的親朋好友幫忙或者尋求相關的專業資源,畢竟諮詢師不是所有領域的專家。諮詢在這方面的作用更在於,去了解背後有哪些難以覺察的心理原因阻礙著現實問題的解決,移除這些障礙。
  • 諮詢不能消除痛苦: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充滿了bug與艱難困苦,諮詢只會幫你看清這些痛苦,接納痛苦常在,更勇敢的去面對。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覺得,天花亂墜講了一大堆,還是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

我想告訴你,這就是心理諮詢,百無一用又包治百病

說它百無一用,是因為諮詢只解決你內心的問題,除了內心我們還有那麼多現實要去面對,房子車子票子孩子,諮詢一樣都幫不到你。

說它包治百病,是因為諮詢解決了你內心的問題,就像「磨刀不誤砍柴工」,幫你磨亮「自己」這把刀,再到現實世界中去肆意的生活

Hi,我是安生,一名在北京個人執業的心理諮詢師。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來了解安生,預約心理諮詢。

dwz.cn/Fg1Nnzp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丟失的自己
對於新手諮詢師來說,最最重要的是什麼?(深入揭秘行業內幕)
關於心理諮詢師的那些事兒
無法笑著說出只是不能原諒自己的愚蠢
帶您走進不一樣的心理設備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