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情緒做事

如何控制情緒做事

4 人贊了文章很多時候,大腦計劃著現在應該做某件事情,但是此刻身體的感覺卻是抗拒的。情緒是低落的。

此時該如何處理呢!

先分析產生這樣情緒的原因,大腦從高度思維上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做某件事,例如,練字,看書,收拾家務等等。目的是來提高我們的社會競爭力,讓自我們身更加優秀。純粹從功利心來考慮,是單純的思維。

但是,人的情緒卻是,受到了當前的環境,身體的狀況等影響,例如,此刻身體不舒服時,對當前環境不滿意,有所顧慮的事,之前遇到不高興的事等等。都會影響此刻的情緒。

大腦在純思維的情況下對所做事情會設定一個完美的情緒,但往往是本可能做到的。這就是我們通常在條件時間都允許下想做事卻感到彆扭難受。大腦的思維與身體的感覺不統一時,我們就會陷入矛盾之中。往往是感覺戰勝思維。或者勉強去做,卻了了結束。無所結果。

此時應該怎樣做

忍耐是必須的,但是忍耐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矛盾的關鍵是 大腦思維對當前所要從事的工作,有完美的情緒要求。大腦潛意識裡認為我目前所要做的事身體應該保持一種極度的亢奮情緒,鬥志昂揚。一旦身體不能提供,大腦就會認為我此刻的情緒不夠完美,產生失落。

解決問題

降低大腦對身體情緒的過分需求,此刻當情緒是平淡的,又或者有些低落。沒關係,忍耐 ,讓自己嘗試著去試試看,哪怕不知道該從哪做起,都沒關係,讓身體先從能想到的最簡單的東西入手。堅持一段時間,此刻感覺便有了引入點,接下來就是身體會慢慢被引導進情緒中,當大腦思維與情緒結合時,思維 認識 經驗 靈感等都會自然調動起來,事情就可以繼續了。

如果 堅持做了一些時間,還是感覺不到情緒的範疇。就可以考慮放棄了。此時應該形成一種意識,我可以放棄,我可以不堅持。我可以懶惰,我可以不努力。我可以不!!!!!!

拋棄自己潛意識裡的那種此刻應該做的事,沒能完成就是不好,失敗的意識。這種意識往往產生在童年父母對於孩子過度的期望上,即使以後脫離父母形成的一種潛意識。
推薦閱讀:

TAG:情緒轉變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