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還記得孩子第一次生病時的手忙腳亂嗎

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還記得孩子第一次生病時的手忙腳亂嗎

4 人贊了文章

這是發表在我的微信公眾號「鐵蛋媽育嬰育兒」上的一篇文章。

鐵蛋現在一歲三個月,整體來說身體還是棒棒噠。

不過一歲以內的小孩子由於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所以,發燒、咳嗽、拉肚子這些不可避免。

鐵蛋第一次感冒發生在他六個月大的時候,時間是初夏,就是那種可以穿短袖,也可以穿長袖的氣候。但是小孩子都是穿的長袖長褲,我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腦子短路還是怎麼著,在鐵蛋午睡起來後,給人家換上了一套無袖,褲子是短褲,然後還帶著人家去快餐店吃了份薯條,當然是我吃,不是鐵蛋吃。快餐店開了冷氣,雖然整個過程只有十分鐘不到,可是鐵蛋還是中了招。

當天晚上小傢伙呼吸就有點異常,呼呼的響,鼻子通氣不怎麼順暢,我真是太坑娃了。

次日一早就開始掛清鼻涕。

感冒第一天我們是想著先觀察,暫不喂葯,多給他喝點溫開水。第二天還是流鼻涕,我就坐不住了,給孩子吃了點感冒藥,吃完葯喝了奶就睡覺了,可能是藥物作用,鐵蛋一覺睡了三個多小時,醒來後鼻涕感覺少了一些,精神狀態都很好。晚上再吃一次葯,第三天鼻涕就不怎麼流了。我是想再吃一天,鞏固一下,我老公覺得小孩子太小,還是盡量少吃藥為好,他當時想的是病毒性感冒一般一周天左右會自愈,但是他沒有想到小孩子免疫系統都沒有完善,不藉助外力,根本很難自愈(我這個觀點可能無法得到大部分家長和醫生的認同)。

然後鐵蛋就吃了一天的感冒藥之後就沒吃藥了,感冒也是將好未好的樣子,鼻涕沒有說很多,但是斷斷續續還是在流,這樣過了大概有三天左右。拉肚子又來了,一天拉三到四次,比較稀,酸臭味。小孩子腸胃脆弱,所以大部分感冒都伴隨拉肚子。

我給他餵了點媽咪愛,吃了兩天沒有效果,問了兒科的同事,建議先觀察。第三天還是繼續拉,於是就去醫院做了一個大便常規和血常規,都正常,血常規提示有病毒感染,因為感冒還沒有好。醫生建議加點思密達,後來思密達吃了兩天,拉肚子的狀況有所緩解,鼻涕還在流。

接著咳嗽也來了。

一開始是咳一兩聲,我們都沒有很在意,然後慢慢的就咳的厲害起來了,要連續咳好幾聲,早晨咳的更厲害,基本上就是連續不斷的咳,聽得到有很多的痰。小傢伙這時候應該是很難受了,臉蛋通紅,一咳就吐奶,精神也不好,愛哭,要抱抱。又帶他去醫院,醫生開了一些止咳化痰的糖漿和沖劑,可是這些藥味道不太好,而且小孩本來感冒胃口就不好了,所以,他很抗拒,就算吃進去了,也會噁心到連奶都吐出來,看孩子這麼可憐,我就跟孩子爸說乾脆不給吃這些葯了,我們直接做霧化吧。相對於口服給葯,霧化吸入藥物直接作用呼吸道,效果更好一些。

然後就開始了霧化治療。一天兩次霧化。買了霧化機,自己在家裡做,霧化的藥物根據兒科同事建議,主要是化痰止咳類,剛開始一兩天還看不到多大的效果,之後就慢慢有所好轉了。晚上睡覺踏實了很多,早晨也不咳了,白天偶爾咳嗽一兩聲,精神狀態也好了起來。我就把霧化改為一天一次,又做了兩到三天,然後就徹底好了。

從一開始感冒到徹底治癒,時間大概是兩周半左右的時間,這個過程真的是太煎熬了,這種焦心當過媽媽的都能感受的到。我當時拍了一張孩子在我懷裡睡覺的照片,臉蛋通紅,眼睛半閉,由於鼻子不通,嘴巴微張著呼吸,神情萎靡,完全不忍心多看一眼。

總結鐵蛋的這一次感冒,主要原因在於我。

我當時太冒失了,給孩子增減衣物應該要循序漸進,小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還不成熟,貿然的減少或增加衣服,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鐵蛋當時由長袖長褲突然改為無袖短褲,又吹了一會冷氣,不感冒才怪。

其次,在治療上,雖然說普通病毒性感冒是一個自愈的過程,但是孩子的免疫系統不成熟,所以,還是要適當的藥物治療,而且最好是去醫院,聽專業的兒科醫生的建議。說來慚愧,我還是在兒科工作了幾年的護士,丟兒科護士的臉啊。我老公就不說了,不是兒科專業的醫生,習慣以他們成人科室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第三,咳嗽這一類的呼吸道疾病,霧化治療的效果真的不容小覷。鐵蛋這一次因為還沒有發展到肺炎的階段,所以我就只單獨採取了霧化吸入治療,如果已發展至肺炎,則需要結合抗生素消炎治療。咳嗽其實是很容易發展至肺炎的,所以要早期干預。這個早期干預不是說馬上止咳,而是要早期幫助孩子清理呼吸道,如化痰,使痰液容易咳出來,不至於堵塞呼吸道。當然這些都是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我看到有媽媽問六個月的孩子咳嗽一直不好,身體比較差,要不要吃點冬蟲夏草補一補,這個我真是不敢恭維了。這麼滋補的東西還是不要用在一個六個月的孩子身上為好。

(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兒童安全座椅:選購、安裝和使用經驗分享
回憶錄|雙胞胎哥倆親歷皰疹性咽頰炎
44個錯誤育兒方法,別再這樣害娃!
吉玉育兒:百天照應該注意些什麼
家有濕疹寶寶怎麼辦?避開這些誤區,別做坑娃爹媽!

TAG:育兒經驗 | 寶寶感冒 | 母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