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靠什麼出頭

女孩子靠什麼出頭

1 人贊了文章

之前無意看到了一篇微博《女孩子靠什麼出頭》

文中引用了一個女孩子對於人生髮展道路的觀點:

我一個女孩子,唯一的資本就是自己的人力資本,無論顏值和腦子我都會想辦法提升,女孩子要上遷婚天經地義,又不是男人按倒拆遷妹吃軟飯

自己的上海211本科學歷,在老家也許還稀缺,在上海爛大街,正常畢業也就做一個普通的小白領,租自如甲醛房,還是合租的,找同階層的屌絲,真不知道那時候兩家的存款能不能湊得起上海房子的首付,還要畢業之後等五年社保,也就是說得九年之後,目前的經濟環境放水是一定的

最初,我只是用旁觀者的態度評價了此事,認為這反應了現代社會價值觀體系的混亂,對於人生目的的解讀不同,有人認為通過美色獲得成功也沒什麼,有人認為實現人生價值是最重要的,名利只是順帶的東西。但對前者我們是不鼓勵的,很多女性奮鬥了一生才能獲得世人認可,這種認可是對一個人的認可,是作為人的智慧與獨立性,而不是只注意她身上性的一部分,為了獲得尊重她們付出了很多。你可以說這只是你獲得成功的途徑,但如果越來越多的女性有這種想法,社會的倒退,女性地位的下降,就是它的結果了。

但闡述過這樣的想法之後,我卻一直隱約覺得自己漏掉了什麼重要的事,這種感覺讓我很難受。我最近總是碰到一些想法超出我認知的人,在火車上我碰到一個人,他給我和這個姑娘一樣的感覺,甚至說了一樣的話,他們都說老師是一個不錯的職業,

等到快畢業了我再去考一個教師資格證,做一名老師,也是拿得出手的職業,而且中產家庭注重子女教育,教育圈有人也是無形的資源。

但衡量不錯的標準僅僅是因為這個職業在社會關係上的優勢,而不是為了自己做這份工作是不是開心,能不能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眸。

我突然想要想清楚為什麼他們和我的價值觀不一樣,我一直認為無論貧窮或富有,人都是應該為自己的理想活著,為了實現自身價值活著。我是最普遍的家庭狀況,最普遍的教育情況,最普遍的名字,我可以代表大多數人的背景和生長軌跡,為什麼我們的價值觀會不一樣。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價值觀的不同,我的價值觀是不是真的是對的,是書本和影像教育讓我有了這種價值觀么?畢竟我連表達自己想法的辭彙都是來自於書本,那它所構成的句子到底是不是我自己的想法,這樣想的話我的堅持也沒有了作為人獨立選擇的意義了。而她的價值觀是不是真的是錯的,是什麼讓她有了這種價值觀,對於一個人來說,實際的階級痛苦可能比虛無的社會女性地位來得更明顯。對於大腦來說,除非親身體驗否則它很難理解這種感受,畢竟大腦對外界事物的解讀是基於內部的模擬。所以如果我真的有和她一樣的經歷,我的價值觀可能也會和她一樣。

基於這樣的自我懷疑,我突然覺得自己價值觀的理論支柱是極其脆弱的。我們所基於的道德,我認為道德其實本身就是為了維持更好社會結構的一種東西,它本來就是虛無的,女性當自強本來就是為了實現女性平等所倡導的口號。

我所謂的實現自身價值其實沒有具體的東西,就從女性權利來言,其實普通人對它是影響甚微的。我一直以為自己可以做著普通的工作,但是精神高尚,也許是太過理想化的想法了。如果每天生活在茅屋裡,當著任人宰割的韭菜,還會想這些維護女性權力地位維護社會風氣么,因為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是,想再多也沒人在乎,也改變不了什麼, 社會的螺絲釘們少一個也無所謂,都少了也無所謂,這個社會可以自我調節的。 真正能像我說的那樣提高社會對女性尊重的人,都是很厲害的,處於頂端的人。

我忽視了社會的階級差距有多大,大到有些人註定沒有資源做任何事,有任何影響。如果以後只能當個流水線無產階級,註定一輩子沒法實現自我價值,真的比利用自身資源跨越階級,從而有更多資源做符合自己追求的事好么。

所以對於沒法利於自身資源跨越階級,自己實力也不夠強,但是又意識到價值觀的羸弱無力的人,就會真的很痛苦了。本來女工人可以說我是為了女性平等在奮鬥,現在沒了這層皮,生活只剩下痛苦了。

推薦閱讀:

法官的公正與女權主義者的偏狹——從法官朱迪否認女權者身份說起
la sienne性別計劃的完整活動清單文案!
走向女尊是女權的必然結果
你們都是中華田園女權!!!!
″白左主義之女權″為什麼莫名在韓國遍地開花?

TAG:女權思潮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