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性與攝受》無禪夜話第四期 語音整理

《根性與攝受》無禪夜話第四期 語音整理

1 人贊了文章

原創: 成都菩提樹 無禪法苑

【前 言】:本周二晚的《無禪夜話》沒有講見地和佛法。佛法,就是世尊以及後世高僧大德闡述這個終極真理的指月之手以及教導我們如何獲得證悟的度人之舟。我們在不斷思考和圓融般若見地的同時,也需要對整個佛之了義不了義理論有個大致的框架性的了解,同時,佛法之所以「方便有多門」,就是為了依照不同的根性來行施不同的教育法,以便讓所有一切眾生都能獲得究竟的解脫。這一期的夜話,我們就來簡單講講這個話題。

---*---*---*---*---*---*---*---*---

【菩提樹】2018年9月4日 21:03 :

---*---*---*---*---*---*---*---*---

大家好,又「見面」了,今天我們講一下「根性與攝受」,今天我看群里來的人比較多,估計應該是上面有人發兩個紅包的作用吧,看來微信紅包的效力比我要講的東西還吸引人,原來我還是沒能深刻理解世尊說的那句話:「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

之前的夜話我們講的都是和見地相關的,了義部的大乘般若義理。這一次我們談的是不了義。屬於知識的範疇,今天講的這些東西大家都能百度到,我做的也只是給大家串起來。基於根性和攝受這個話題,希望大家今天在我講完之後能更多的問一些關於修行方法論的問題,因為你們每一個人在我眼中都是獨一無二,都是不一樣的,平時你們每個人的修行方法應該是有差異的。雖然《維摩詰經》也說了「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因此不同的根性,不同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些不同特性所適應的法門也應該是不一樣的,當然我們也可以組合的來看,組合的來修,並不是說我們只能奔著一條方法去,並不是這樣。

那麼我們所說的根性,也叫做根器,不同的人根性是不一樣的,它有什麼不一樣呢?根性有大小,高下,利鈍和善惡等區別。我們平時看到比較多的是利鈍這一點,就是上利根還是下利根,也就是他夠不夠聰明,他思維能力好不好,思維強度夠不夠高,他能否理解複雜和抽象的問題,我們基於這些差異大致的劃分為了「三根」:上、中、下,當然這裡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去評判。

對於這個思維水平問題,我之前也給朋友們講: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只有兩類,第一類我們稱為複雜問題,第二類我們稱為抽象問題。對於第一類,無論問題多麼複雜,我們面臨多麼複雜的局面,或者局勢,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拿張A4紙,條分細縷,一定能把它理清楚。那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問題太複雜,搞不清楚呢?不是沒有搞清楚的能力,是懶惰、拖延、迴避心裡在作祟,只要你能靜下心來,再複雜的問題都一定可以理清楚。

但還有一類問題我們叫做抽象問題,抽象思維能力既有業力所帶,也有從小培養,這個能力我認為只有六歲以前可以培養起來,這個培養方法我今天不講了,大家下來可以探討下,我也知道一些方法。抽象問題是什麼意思?就是一個問題不具象化,不能一下子直觀的在腦海中呈現圖景,去思考它時,已有的邏輯甚至都理不出個發力方向。這類問題,今年想不明白,當下想不明白,可能十年二十年我們仍然想不明白。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我的一個父輩,從我讀初中開始他就問了我好幾年,為什麼月亮會圍繞地球轉,我給他講萬有引力,講了很多次,他最後還是不能理解,這個問題對於他來說就是抽象問題。

這就是兩種問題的區別,而我們說的上利根,更多不是複雜問題的思維能力更強,而是對抽象問題的思維能力更強,佛法了義部恰好是非常抽象的,可以說是最抽象的問題,所以說越是了義,越是接近了義部最後的不二法門,越是靠近如來實相這層紙,就越是上利根人攝受,原因就在於此。當然這個根性還 包括善惡的區別,有的人更多善根,有的人更多惡根,但他們兩者同時都可以非常聰明,但是一個就易攝受佛法,一個可能就不會攝受佛法,這也是其中的區別。

比如,最極端的惡根我們叫一闡提,就是內心完全沒有一點善種的極惡之人,在《大涅槃經》傳入我國的時候,最開始只翻譯了半部經論,經中就寫到,一闡提是不能信入佛法的,於是社會上很多禪師和學徒就認為一闡提不能成佛,當時有一個禪師,他就堅定的認為一闡提最終也能成佛。於是很多人攻擊他,很多人認為他的說法是錯的。但到後半部《大涅槃經》被譯出來之後,經文中明確寫到,一闡提最終也會成佛。所以,這個善與惡,和能不能成佛不能劃等號。

然而根性不同的成因在哪呢?

並不是說我們的這個本心,我們這個如來智這個究竟智有區別,這點是沒有區別的。無論我們根性怎樣,我們證得佛果位以後的佛智都是完全一樣的。那麼區別不同的成因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在累世的修行過程中的業力所導致。這個東西需要兩方面的培養,一個叫智慧資糧,一個叫福德資糧。福德是開心量養善根的,智慧資糧是激發智慧和見地的,舉幾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我們痴愚太重,總是執著於一些「非常低級」的無明,那麼在我們輪迴了以後就更易入畜生道。再比如說,根據經論,因為我沒有死過所以我不能說這是我的觀點,只能說依照經論給大家講,比如地獄道的有情眾生,他轉生以後一般是不會直接轉入人道的,它會先進入畜生道,而且會經歷很長周期的畜生道,它甚至可能先從蚊蟲開始,最後從畜生道轉為人道後的表現是極重的痴愚業習還在,所以他很多問題都搞不明白,活得也很辛苦。這就是我們根性的一個成因。因此根性的利鈍不是說有沒有無明,沒有證悟,每個人都處於無明中,聰明人的無明和愚鈍人的無明的表現形式不一樣,比如聰明人的表現可能是法見太盛,知見障太重,但是,你說他的無明和下根器的無明有什麼區別呢?我認為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無明在不同的執取範疇和語言、邏輯周界範疇。

再談下攝受,為什麼我單獨提出攝受,是因為同樣的聰明人,受不同教育方式感召和吸引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比如都是聰明人,有的人就喜歡禪宗,有的人就喜歡密宗,還有些人就喜歡凈土。比如永明延壽禪師,從延壽禪師的文字般若來看,他的智力水平是相當高的,他可以把性、相二宗的很多複雜的義理、對立的義理有機糅合在一起。這個人是上上根器,但是他既是禪宗的大法師,後來也成為了凈土的大法師,由此可見,無論任何根性水平,他都可能展現出不同的攝受,然而攝受又是因什麼而引起呢?攝受也是受累世修行的影響,如果我們前世沒有佛教的修行,那麼我們此生可能就不攝受佛教,可能我們攝受科學或者唯物理論,如果我們前世有比較深的佛門修行,無論是在哪一宗,那麼此生就能表現出對這些法理,這些方便法門的興趣和更高的理解接受程度。而這些習性,就是在我們入胎之後,由阿賴耶識的種子攜帶而來。

而攝受的深淺,由兩個東西來決定,一個就是我們累世修行的時間,比如我們前面三世、五世都專註修行禪宗,那就很容易表現為典型的禪宗攝受,而可能瞧不上凈土,或者排斥密宗。如果我們只修了一世的凈土,那麼凈土攝受之心還並不堅固,這個也能感知出來。另外,也要看我們的用功程度,這個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展開了。當然,還有攝受外道的,你給他怎麼講正法,他都聽不進去,一講怪力亂神的東西,耳朵馬上就豎起來了。所以我們自己選擇修行法門以及為對方去指導修行法門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兩條結合者一起,而不能只看根性不看攝受,以此我們才能更好的指導或者說引導不同的朋友更好的修行。當然,更多的情況是混合存在的,比較複雜,需要仔細鑒別。

老子有幾句話,叫「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大笑之」。這裡的上士就是上利根,他們聽聞正法就馬上攝受和信入,勤而行之。中士聞道,有的時候覺得是對的,有些時候又有些懷疑,所以叫信心不堅固。而下士聞道則不明就裡,大笑之。因此,在去年初剛徹底明白後不久,當時火龍對我說了一句話:「正法如外道」,當時說了好幾次,我不理解而且也不認可,我當時想,正法就是正法,正法怎麼會如外道!

後來逐漸開始明白了,因為這兩年我和火龍真實的接觸到很多外道,還有一些我們稱之為「新邪教」的,他們怎麼弄?就是完全滿足你的一切幻想!比如你想要陞官,你想要發橫財,你想要治病,你想要什麼「我」都能絕對辦到,你信我就行了,然後披上佛法的外衣,斷章取義,謬之曲之,摻雜挾帶歪理以不斷高推自己的聖境,以訓令信眾對自己這個人的絕對服從,目的就是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慾。這就是外道,就是邪教。我在《梵·道·如來:沒有維度的終極真理》一文中講了:「真理,是樸實無華的。如同對我們最重要的陽光和空氣一樣。沒有人可以獨自佔有,也絕不會是非要通過某一個特定的人才能得到。

那為什麼我們講「正法如外道」?正法是什麼?正法就是證得這個本心,也就是明心見性,證到這個清凈法界,解脫所有的煩惱和束縛,從此成為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絕對自由的人,內心不再跟內心再起任何的衝突和作對,這就是正法。正法是樸實的。能真心的接受和相信這一點,並仍然堅定信心的努力勤勉修行,才能稱為利根,才能稱為法器,但是我們上利根又有多少?可能社會上5%的人都不到,也可能更少。我們不能以身邊的人來估算比例,我們所處的群體,已經是經過了篩選的,因此能夠攝受正法的人很少。完全的正法,或者說這個究竟的真理,一定是少部分人可以攝受。

對於根性不同的人,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就會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但是這種感覺只在智商更高的那一邊,低的那一邊是注意不到的。智商不足的一個特點是自以為聰明,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儒家有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很重要,當我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就是往前走的第一步,因此去除我慢相當重要,如果還有我慢的話,就會阻止我們去知道我們所不知,但這只是我慢的弊端之一,我慢本身也會極大的阻礙對究竟真理的體征,它如同在我們身體外形成一層「盔甲」並給自己築了一個高台,讓我們不可能尋找到我們的真心,也不可能真心攝受真理。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最常見的三個宗派:禪、凈、密,它們是怎麼樣適配我們的根性呢?禪宗呢,大家應該很清楚,主要針對上利根的,我們把這種上利根又適合大乘的稱為「法器」,因為禪宗很抽象,禪宗的公案,我可以這樣告訴大家,《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碧岩錄》,我和火龍都看了不少,加在一起有記載的公案差不多都看完了,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有一些公案解不了,這很正常。因為公案寫的很簡略,只是文字的描述,並沒有完全的還原當時的場景。因此,禪宗是一個極其抽象的宗派。

我們再來說一下密宗,密宗它有很多的密法,它是方便法門最多的,但是,我認為適合它的是上利根和中等根性。而對於不少人就難以接受,為什麼說難以接受呢?舉個例子,就像我們密宗里有忿怒明王,很多人不理解特別是修凈土的。這個忿怒明王相很恐怖,有的飲血有的持法器舉頭顱,因為他是佛的教令輪相,不是正法輪相,是用來怖魔的。如果我們看到佛的正法輪相,比如漢地寺院里的佛神像,就升起喜悅,看到教令輪相就升起恐懼的話,那我們的心安住了嗎?當然,我對密宗了解還不夠深入,但它不是普世根性都能攝受。

凈土宗,我們稱為三根普被,凈土宗不是念阿彌陀佛這麼簡單。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它所蘊含的真理是非常深刻的,不亞於禪宗。凈土三經,觀想法門、念佛三昧、般舟三昧,它所蘊含背後的佛法、佛理,不容易幾句話解釋清楚。(我之前在《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三篇文章中有較為詳細闡述。)簡單來講,凈土宗就是佛門最大的「以楔出楔」,這是根本的認識,但又遠不僅止於如此。無論我們智力水平如何,都有可能通過念佛念到一心不二,當我們念佛之心和所念之名號合二為一,能所消亡的時候,同樣可以打開本來面目,但凈土宗不這麼講,凈土宗叫「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就是證悟,也是即身成佛。

上利根如何修行?上利根應該以見地為主,每一門宗派其實都有見地,只是禪宗更偏見地而已,因禪宗是心地法門,是佛教的正法門,密宗修行也需要先把三乘的理論圓融,再開始升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一步步修習,通過前面的有相密進入後階段的無相密,最後結果也是無法、無修、無證的如來實相,結果都一樣,比禪宗多繞了一個彎而已。而上利根應該怎麼修?就是要去學習、理解、認識到到這些見地,然後又去逐一破除這些見地,一層一層往上破除。先破有證空性,再破空,證不二法門。

而中等根性如何修行?中等根性我們要去理解、去貫通佛經,實在不行就背誦,大經裡邊的經典句子先熟記在腦海里,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等等。大家不要小看這一點,即便是下下根性之人,只要種子種下了,因緣交際的時候照樣開花結果。同時這些種子它會深刻的埋進阿賴耶識,一個孤立的種子不容易發芽。但是你把這些見地融會貫通以後,這就會更加深刻的烙印進我們的大腦中。這個道理很簡單,小孩子是靠機械記憶,大人更容易背誦的就是有邏輯的知識點。即便我們的根性沒有那麼上利,我們也可以嘗試將很多大經不同見地融會貫通起來。

我們這個群里在做的也是這麼一件事情,修行不一定會此生證悟,這還是存在一個概率和因緣的問題,大家一定要有這樣一個認識。但是,即便即生沒有徵得果位,這些種子,也就是正見,我們也會帶著,去流轉,去輪迴。

同時中等根性還應該多增加有為功夫修行,當然,上利根這樣去做了更好。功夫我們最常見的最實用的,橫跨大乘小乘,南傳北傳的,就是禪定功夫,我從來沒有什麼只講見地而否定禪定,相反我很肯定禪定。禪定可以幫我們止息念頭去制心一處覺觀。禪定屬於六度之一,整個六度都是非常好的修行法門,非常棒。我建議上利根也要了解和學習六度,六度就是我們說的六波羅蜜。但六度的法門並不簡單,我們看佛教的東西,禪凈密也好,六度萬行也好,般若見地也好,性相兩宗也好,無量心菩提心也好,真心直心也好,看似孤立,實則佛法是全部融會貫通的,包括了義和不了義之間。佛教經典里很少有孤立知識點,很難見到。但是要把它們理順需要透徹的見地。今天不講六度,所以點到為止。

中等根性還需要修一個「心」,也就是無量心,什麼叫無量心?無量心簡單的說就是包容心,廣大心,利益眾生心。舉個小例子,比如說我們有些菩薩,他自己沒有得度,自己未度而度人者,大菩薩發心。這就是無量心。越是能這樣想,越是能早日證得佛果,所以培養我們無量心這一點非常重要。大家不要小肚雞腸,比如我給大家講的法大家不願意分享,或者自己整理了一些東西別人要也不願意給,這樣不行,這是阻道品,阻礙自己證道的。

下等根性我們如何修行呢?下等根性結合的東西就比較多,我不建議花很多時間去理解見地,特別是不二法門的見地,容易把我們的心反而搞亂。比如「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我們可以理解這句,我們知道不能亂來,不能曲解,但是下利根聽了這句話就可能不知所從。所以主要是以福慧資糧的積累為主,以六度萬行為主,以培養自己福田為主,這個很重要。當然,如果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識,就另當別論了,多了解多學習般若義理肯定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為真正的善知識,他講的東西你即便一時不理解也不用怕,他可以為你不斷的糾偏。

這裡我們講一下,應該怎麼樣來修行,三根都可以依照的。這裡我講一個概念,就是四法界,即為: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什麼是理法界?就是我們的佛理,我們的教理,這些經論。它們就是理法界,理法界圓融,就是佛法圓融。事法界就是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這個娑婆世界,包括我們的衣食住行相關的,也包括我們和他人、和外部社會的交互。什麼叫理事無礙法界,有言道,「理因事顯、事因理成」理事無礙法界,很多高僧大德都有解釋,不定相同,其實簡單的講就是知行合一,就是把我們已經習得的佛法法理應用到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理法合一。這個法界並不究竟,也就意味著知行合一併不究竟,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內容,它是一個方便的操作和行為指南,陽明先生的天泉證道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到最後最究竟處,是沒有善惡二元分別的,「至善」和「知行合一」是經世濟民,指導「工作「」的綱領和要求而已。陽明先生也是大徹大悟的,他很清楚,究竟的真理,沒有這個二元,也就更沒有這個「知」也沒有這個「行」。有善即有惡,立善即立惡,真正的至善,是連善也沒有,純潔無瑕至極致的清凈本心。

最後是事事無礙法界,這是最後的「境界」,我們眼見耳聽意畫的所有東西,自心本自具足,本自圓融,眼見無一不是實相,破除了所有的二元對立,也就消除了所有的爭鬥和執取,這就是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了,就是解脫,就是觀自在。

我們修行的次第應該怎麼做?今天我從四法界來講,拿這個來講修行路徑的人很少。我們先應理順理法界,先把基本道理都搞清楚,哪些事情是正道,哪些想法是正念,哪些行為是正精進,心和相是什麼關係,分別和執取是怎麼一回事、煩惱和解脫又是怎樣的一種關係,等等。然後,我們要把法理運用到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實踐它,去驗證它,比如我之前說的觀念頭,你們有人在做沒有?比如我們說「觀察的對象就是觀察者本身」當我們去觀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觀察到我們觀察的行為?如果大家去做了,那麼就是在進入理事無礙法界,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把我們獲取的知識,學到的方便法門,把它們切實的用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去,我之前說過,佛法如果只能去證一個什麼果位,而不能當下受用,那就不是佛法。

我之前還講過,去我執有個方便法門,之前有在群里詳細說過。就是當我們面臨一場情緒的時候,無論是自己的情緒還是對方的情緒,這時我們迅速把自己放到第三者的視角,以觀察者角度去看當前的這一場事,我知道在這個群里有個朋友去認真實踐了,就在這一兩個月的時間就真正的大幅減輕了工作中遇到的煩惱,或者把煩惱持續的時間顯著降低了,她身邊的人也察覺到了變化,這就是理事無礙法界。最後當我們證得究竟的真理,證得不二法門以後,我們就進入了事事無礙法界。

---*---*---*---*---*---*---*---*---

過往相關文章列表:

《心·相 篇》無禪夜話第三期 語音整理

《梵·道·如來:沒有維度的終極真理》

《唯心和唯物》

《關於知識和見地的甄別與修持》

我們是不是把人生弄顛倒了?

事業的成功,為什麼讓我們更加孤獨?

我們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去修行?

什麼才是一個人的「見地」和「境界」?

《道德經》中的佛法 - 談一談「心量」問題

※ 《道德經》中的佛法-「道法自然」,原來如此。

※ 《當下的修行》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上)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中)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下)


推薦閱讀:

不要困在「佛法」里
恒超诸佛菩萨誓愿现生成佛法大全
凈空法師:人身難得,佛法難聞2
佛法修學參考——佛法問答:因果、定業不定業 (轉)
佛祖誕生地蘭毗尼:大道有岸 佛法無邊

TAG:佛教 | 修行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