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要求自己國家「廢除漢字」,可現在整個國家都在用漢字

他曾要求自己國家「廢除漢字」,可現在整個國家都在用漢字

來自專欄海外視角9 人贊了文章

歷史上,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由於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很多國家在文字和社會文化方面都顯得相當「中國」,包括韓國和日本在內,一些國家不但曾長期使用過漢字,甚至連當下的本國文字都有很多的「中國元素」。

不過,隨著近現代以來部分國家的極端國家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興起,一些國家開始想方設法「去中化」,但在這一過程中,這些試圖「去中化」的國家遇到了諸多例如文化斷片、文獻解析雜亂等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到目前還沒有國家成功過。

就比如臨近的韓國,早在上世紀,韓國的國家領導人就開始試圖讓漢字退出歷史,可即便是到了如今,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依舊有漢字註明,大量的地名也是用漢字表示。不僅如此,大量的重要歷史文件和社會合同,也多半是用漢字來呈現。而時間久了之後,韓國人發現「廢漢字」顯得不是那麼明智,於是韓國教育部門於2016年開會決議,決定2019年起試行恢復漢字教育的課程——到底是折騰了一圈,又開始回頭了。

而同韓國有過類似經歷的還有一個東南亞國家——新加坡。在新加坡建國早期,一個在當地有權有勢的華人站了出來,他高舉「廢漢字運動」的旗幟,開啟了新加坡歷史上最為轟轟烈烈的「去漢化」革命。這個領頭人正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這一舉措,也使得華文教育在新加坡的發展陷入低谷期。

那麼,作為有著純正中國血統的李光耀,為什麼要數典忘祖地「去中國化」、「廢漢字」呢?其實,這也是情有可原的。李光耀這麼做,是從當時新加坡所處的本國與國際環境出發的:新加坡地處東南亞,華人在當地只能算是少數族裔,而且是外來人口,而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又是一個小國,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種族問題、歷史問題和政治問題等都讓新加坡無時無刻面對強大的安全和生存壓力。

因此,為避免產生地區之間的衝突,李光耀想到當時全球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所以就試圖「廢漢字,興英語」,這樣不但可以緩解周邊矛盾,還可以讓新加坡加速邁入當時的西方經濟強國陣營。

於是,在1980年的時候,新加坡通過立法,下令廢除華文教育,轉而採用英語為通用的官方教學語言,並關閉了當時新加坡的唯一一所中文大學「南洋大學」。後來,新加坡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李光耀和自己的團隊還將這一成就歸功於「廢除漢字」。

其實,就短期來看,當時新加坡廢除了漢字,確實有利於和西方國家接軌,並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是利大於弊。但是,一個國家不可能只求存在幾十個年頭,所以還得考慮到長遠的未來。而從長遠來看,李光耀的政策,不但磨滅了歷史、文明,讓華人文化的根基被動搖,還疏遠了與中國的「血肉親情」。

可以說,當初的李光耀絕對是沒想到,在這短短的三十多年後,中國會一夜崛起,他更想不到,復興的中國會如此強大。而如今,在全世界都開始掀起「漢語熱」的情況下,新加坡這個國家,竟也開始意識到了漢語對自己的重要性,並逐步開始恢複本國的漢學教育。

事實上,要讓新加坡拋棄漢語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新加坡全國有超過70%的人口為華人,而宗族血脈的文化在華人群體中是尤為看重的。因此,在「去漢化」幾十年後的今天,新加坡大街小巷裡,依舊非常的「中國」。

而就全球來看,隨著中國影響力的迅速提升,目前包括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已將漢語教育列入了本國國民的基礎教育課程,在英、法、德等國,甚至出現了不少的漢語學校,一些高中也以開設「漢語課」為招牌,吸引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學習全球最「火熱」的語言。

另據英國媒體報道,調查顯示,目前在英國有超過一半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並掌握漢語技能。為此,英國政府也啟動了中文教育項目「中文培優計劃」,以此來鼓勵英國的青少年學習漢語。此外,俄羅斯也將在2019年起,將漢語正式納入外語科目選項;非洲40餘個國家設立了孔子學院,並有不少國家將漢語定位為了「第一外語」······可以說,漢語熱,正在席捲全球。

根據目前的資料顯示,除了中國本國以外,全球學習或使用漢語的總人數已經超過1億,而這一數字還在迅速攀升中,「漢語熱」的潮流時代,已經拉開帷幕。只是不知道,那些曾擁有得天獨厚的「漢語資源」的國家,在試圖廢除漢字之後,看見如今火遍全球的「漢語熱」,該會做何感想呢?

(本文為原創首發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liusilang520


推薦閱讀: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
以「國家安全」之名 南方周末質疑阿里巴巴
國家自由和個人自由
新成立的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帶上了開放印記

TAG:國家 | 政治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