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你來不來(職業規劃有用嗎?)

未來已來,你來不來(職業規劃有用嗎?)

5 人贊了文章

2018年7月11日,是我畢業三周年的日子。

在三年前,我背著書包,離開小城,獨自一人走在深圳的大街上,那一刻我豪情萬丈,躊躇滿志,我默默在心裡吶喊:未來,我來了!!!那個時候的我望著深圳廣闊澄澈的天空,對自己的未來立了3個小flag:一:要從事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讓工作的8個小時也幸福滿滿;二:要實現收入每年增長至少30%;三:要成為一個能給別人帶來一些正面影響和價值的職場人。站在今天來看,3個flag基本全都實現。儘管有不少不足,但我的確在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不算容易。

2015年,因為高含金量的ACCA證書和紮實的財務專業知識的積累,我在求職路上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來自知名國企、外企和民企的十餘個offer。那時候的我沒有任何想法,根據爸媽的意願選擇了一家壟斷性央企,從事預算分析工作。這樣的工作看起來還挺完美,我拿著在應屆生中還不錯的薪水,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同事喜歡,領導賞識,住著深圳華僑城寬敞舒適的房子,在公司食堂享用豐盛可口的菜肴,上下班都有專車在樓下接送。畢業之後我從來沒有擠過地鐵,甚至連自己的行李都是公司派人幫忙搬到房間的。「我努力考證、努力讀書就是為了有這樣一個未來「,我坐在自己家大大的飄窗上俯瞰著深圳繁華美麗的夜景,美滋滋地這樣想。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情況好像有點不太對,我對這份大家都覺得還算體面的工作並沒有什麼激情。每月每季每天對著excel上複雜的數字和公式,我的內心毫無波瀾。再後來,活潑的我越來越沉默少語,我發現我其實一點也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更談不上具備數字的敏感性。我慢慢對工作產生厭倦,甚至之後的很多個夜晚,我躺在床上,瞪著天花板,反覆地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未來嗎?我真的要和這些數字過一輩子嗎?」我好像病了,有一種不甘現狀的癢,有一種喪失熱情的痛。

直到有一天,我在ACCA平台聽到了一場有關職業規劃的線上講座。那一晚,像在沙漠中行走了很久的人終於看到了綠洲,我像一個渴了很久的旅人抱著水罐咕咚咕咚拚命地吸收水分。我才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原來職業是可以被規劃的。每個人會有自己擅長和喜歡的點,工作並沒有好壞,關鍵在於是否適合。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會讓人產生厭倦和迷茫,要想解決需要科學的方法論去向內挖掘,對外探索。我在講座結束後又馬上搜集了大量跟職業規劃相關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我好像找到我的解藥。可惜這些知識,學校和公司都沒有教,我們才會如此孤獨如此迷茫地在不適合的職業道路上走了這麼久。於是,我報名參加了新精英的生涯規劃課程,成為了第一個系統參加生涯規劃培訓的ACCA準會員。

職場沒有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他/她的不易

在2017年的五一假期,我來到了職業規劃師培訓的現場,跟我在一起的還有一群同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迷茫的小夥伴。上完第一節課,就給我打下了一支強心針,因為在所有的人進行了自我介紹之後,我發現:從22歲的我到53歲的老教授,從職業菜鳥到公司總經理,無論年齡、級別、行業,每個人都被各種各樣的職業問題所困擾。原來我遇到的這些困惑都是正常的,原來職場沒有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他/她的不易,原來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工作!

這個發現讓我的心慢慢放下來,我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這沒什麼大不了。我突然意識到大多數人對待工作的態度都是剛拿到offer時覺得樣樣都好,相處一段時間後覺得一無是處,這都是不成熟的職業觀念。真正成熟健康的工作態度應該是,面對一個選擇,你想明白哪些東西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進行深入分析後再去了解它的優缺點。當你覺得這個選擇其優點是自己最看重的,缺點是自己能夠接受的,才是接受這個選擇的合適時機。在此之後,不要再去過多地抱怨,因為你得知道這是你自己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別人家的工作也有它的毛病和缺點。

在樹立了正確的工作觀之後,我終於和掙扎了那麼久的自己握手言和,慢慢學著去接受自己的現況。改變,從心開始。我一直相信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來自於他的底層邏輯,來自於他的自我驅動力和自愈能力。而找到一個悅納自己的狀態,在道的層面就已經成功一半了。接下來就是怎樣讓自己更好發展的術的問題。老師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職業定位、職業適應、職業發展、職業轉型和職業平衡等問題,但是這些階段都有前人經歷和總結過,都可以用科學的模型與技巧去分析、解決,與其消極抱怨,不如勇敢地探索和剖析自己,最終才能破繭而出,擁有更美的未來。

做自己?你有那個底氣和資本嗎?

在後續的課程中,我們做了很多的遊戲和測試來探索最真實的自己,並通過霍蘭德測試、能力卡片、興趣的天空等工具來進一步深入地分析…….我享受著不斷向內探索的快樂,同時越來越理解自己之前工作的不開心和不滿意的原因。我開始深刻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典型的SAE(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的結果),最喜歡和人打交道而不是數字,喜歡的是有藝術有美感有變化的工作而不是條條框框的準則,喜歡的是挑戰創新而不是在國企的安逸…..在明確自己現有的工作既不是自己的熱情,也不是自己的天份所在之後,我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模型對自己的生涯進行了再次的探索。

我把自己看成一家人生無限責任公司,利用之前ACCA學到的商業分析思維,像公司做戰略規劃一樣,整合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剖析自己的優勢和興趣,確認自己的價值觀和願景。終於我找到了一個與自己價值、能力和興趣高度重合的領域——我要轉身投入ACCA和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的教育行業。當這個新的職業選擇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心頭一顫:這就是我未來想做的自己啊,多麼令人激動!我恨不得立刻就辭職!但是具備更成熟職業觀的我立刻意識到:做自己,我有那個底氣和資本嗎?新方向的要求我具備了嗎?應對新行業的不確定性和困難我準備好了嗎?每年有那麼多的年輕人打著「做自己」的口號辭職,去草草選擇一份新工作,重新去讀研究生,甚至回家啃老,這是真正的做自己嗎?連自己是誰,自己未來想去哪都不知道的「做自己」是不是其實只是對現狀的一種逃避?我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嗎?我慢慢冷靜下來。我告訴自己,不能這樣。「做自己」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是一份工作說辭就辭的衝動,而是深度剖析自己與外部環境之後,做出的一份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它需要的不只有勇氣,還有科學的方法和長期的沉澱。

三天的課程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有老師帶領的理論學習到此結束,而救贖自己,找到最佳職業發展狀態的路還很長。我們最大的救世主不是老師、不是模型,而只能是我們自己。於是,結課後我開始把未來的選擇作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每天早上5:30-8:30的安靜時間發展興趣,在新的領域有目標有節奏的精進;在9:00-18:00的工作8小時內拋棄負面情緒,盡最大努力去做好財務本職工作。終於有一天我辭去了之前不喜歡的工作,走向了一個和之前很不一樣的未來。

你與未來之間,只有一個行動的距離

在我辭職之後,我也會給自己的朋友和學生做一些職業規劃諮詢。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好羨慕你丫,能把自己的興趣當成職業。你是怎麼做到的?我每次都說,把興趣養成職業的方法很簡單,利用每天早起的時間去刻意練習,利用每天的零碎時間去混圈子,找到圈內真正的高手,向高手學習。然而,方法和原則總是特別的簡單,真正會去付諸實踐的人總是特別的少。所以大家總是喜歡抱怨職業規劃沒有用。其實很多時候,沒有用的不是職業規劃諮詢,是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喜歡聽,不喜歡做;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羨慕別人,從不推自己一把,很多時候,我們和想要的未來之間,只差一個行動的距離。

我看似毫不費力的辭職,背後是堅持把不那麼喜歡的財務本職工作也做到在同齡人中優秀的程度;能完成財務到教育的轉型,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是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充電和工作,以及幾年以來每天五點半早起的堅持;能在公眾表達力上不斷精進,是近千個小時的培訓時長的累積和在ACCA廣州頭馬俱樂部的反覆刻意練習。其實很多時候,看似輕鬆和「做自己」的背後都有著無數的行動在支撐。在改變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所顧忌,但是你可以一邊猶豫一邊行動,你可以一邊害怕一邊行動,你可以一邊沒信心一邊行動,你可以一邊焦慮一邊行動,你可以一邊不懂一邊行動。只要不停在原地抱怨,先站起來,先走出去,先行動起來,一個想要的未來就是可期的。

從懵懂一路走向未來,我去了解和學習了學校和公司都不會教的職業規劃課,去樹立了更成熟的職業觀和心態,去積累了「做自己」的底氣和資本,去付出了日復一日的堅持,並不容易,所幸也並不孤單。我相信規劃+行動=想要的未來」,相信未來「興趣=工作」的可能性,相信很多彎路和痛苦本可避免。很多事情,不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與其張望,不如從現在開始著手規劃與改變。

未來已來,你來不來?


推薦閱讀:

銷售,我應該用怎樣的眼睛看你?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別以為,你的能力可以賺大錢!(100%乾貨)
專業領域
告別油膩中年,實現人生逆襲的正確姿勢

TAG:職業發展 | 職業規劃 | 個人規劃 |

標籤:

未來已來,你來不來(職業規劃有用嗎?)

未來已來,你來不來(職業規劃有用嗎?)

5 人贊了文章

2018年7月11日,是我畢業三周年的日子。

在三年前,我背著書包,離開小城,獨自一人走在深圳的大街上,那一刻我豪情萬丈,躊躇滿志,我默默在心裡吶喊:未來,我來了!!!那個時候的我望著深圳廣闊澄澈的天空,對自己的未來立了3個小flag:一:要從事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讓工作的8個小時也幸福滿滿;二:要實現收入每年增長至少30%;三:要成為一個能給別人帶來一些正面影響和價值的職場人。站在今天來看,3個flag基本全都實現。儘管有不少不足,但我的確在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不算容易。

2015年,因為高含金量的ACCA證書和紮實的財務專業知識的積累,我在求職路上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來自知名國企、外企和民企的十餘個offer。那時候的我沒有任何想法,根據爸媽的意願選擇了一家壟斷性央企,從事預算分析工作。這樣的工作看起來還挺完美,我拿著在應屆生中還不錯的薪水,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同事喜歡,領導賞識,住著深圳華僑城寬敞舒適的房子,在公司食堂享用豐盛可口的菜肴,上下班都有專車在樓下接送。畢業之後我從來沒有擠過地鐵,甚至連自己的行李都是公司派人幫忙搬到房間的。「我努力考證、努力讀書就是為了有這樣一個未來「,我坐在自己家大大的飄窗上俯瞰著深圳繁華美麗的夜景,美滋滋地這樣想。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情況好像有點不太對,我對這份大家都覺得還算體面的工作並沒有什麼激情。每月每季每天對著excel上複雜的數字和公式,我的內心毫無波瀾。再後來,活潑的我越來越沉默少語,我發現我其實一點也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更談不上具備數字的敏感性。我慢慢對工作產生厭倦,甚至之後的很多個夜晚,我躺在床上,瞪著天花板,反覆地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未來嗎?我真的要和這些數字過一輩子嗎?」我好像病了,有一種不甘現狀的癢,有一種喪失熱情的痛。

直到有一天,我在ACCA平台聽到了一場有關職業規劃的線上講座。那一晚,像在沙漠中行走了很久的人終於看到了綠洲,我像一個渴了很久的旅人抱著水罐咕咚咕咚拚命地吸收水分。我才知道原來世界這麼大,原來職業是可以被規劃的。每個人會有自己擅長和喜歡的點,工作並沒有好壞,關鍵在於是否適合。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會讓人產生厭倦和迷茫,要想解決需要科學的方法論去向內挖掘,對外探索。我在講座結束後又馬上搜集了大量跟職業規劃相關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我好像找到我的解藥。可惜這些知識,學校和公司都沒有教,我們才會如此孤獨如此迷茫地在不適合的職業道路上走了這麼久。於是,我報名參加了新精英的生涯規劃課程,成為了第一個系統參加生涯規劃培訓的ACCA準會員。

職場沒有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他/她的不易

在2017年的五一假期,我來到了職業規劃師培訓的現場,跟我在一起的還有一群同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迷茫的小夥伴。上完第一節課,就給我打下了一支強心針,因為在所有的人進行了自我介紹之後,我發現:從22歲的我到53歲的老教授,從職業菜鳥到公司總經理,無論年齡、級別、行業,每個人都被各種各樣的職業問題所困擾。原來我遇到的這些困惑都是正常的,原來職場沒有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他/她的不易,原來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工作!

這個發現讓我的心慢慢放下來,我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這沒什麼大不了。我突然意識到大多數人對待工作的態度都是剛拿到offer時覺得樣樣都好,相處一段時間後覺得一無是處,這都是不成熟的職業觀念。真正成熟健康的工作態度應該是,面對一個選擇,你想明白哪些東西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進行深入分析後再去了解它的優缺點。當你覺得這個選擇其優點是自己最看重的,缺點是自己能夠接受的,才是接受這個選擇的合適時機。在此之後,不要再去過多地抱怨,因為你得知道這是你自己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別人家的工作也有它的毛病和缺點。

在樹立了正確的工作觀之後,我終於和掙扎了那麼久的自己握手言和,慢慢學著去接受自己的現況。改變,從心開始。我一直相信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來自於他的底層邏輯,來自於他的自我驅動力和自愈能力。而找到一個悅納自己的狀態,在道的層面就已經成功一半了。接下來就是怎樣讓自己更好發展的術的問題。老師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職業定位、職業適應、職業發展、職業轉型和職業平衡等問題,但是這些階段都有前人經歷和總結過,都可以用科學的模型與技巧去分析、解決,與其消極抱怨,不如勇敢地探索和剖析自己,最終才能破繭而出,擁有更美的未來。

做自己?你有那個底氣和資本嗎?

在後續的課程中,我們做了很多的遊戲和測試來探索最真實的自己,並通過霍蘭德測試、能力卡片、興趣的天空等工具來進一步深入地分析…….我享受著不斷向內探索的快樂,同時越來越理解自己之前工作的不開心和不滿意的原因。我開始深刻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典型的SAE(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的結果),最喜歡和人打交道而不是數字,喜歡的是有藝術有美感有變化的工作而不是條條框框的準則,喜歡的是挑戰創新而不是在國企的安逸…..在明確自己現有的工作既不是自己的熱情,也不是自己的天份所在之後,我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模型對自己的生涯進行了再次的探索。

我把自己看成一家人生無限責任公司,利用之前ACCA學到的商業分析思維,像公司做戰略規劃一樣,整合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剖析自己的優勢和興趣,確認自己的價值觀和願景。終於我找到了一個與自己價值、能力和興趣高度重合的領域——我要轉身投入ACCA和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的教育行業。當這個新的職業選擇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心頭一顫:這就是我未來想做的自己啊,多麼令人激動!我恨不得立刻就辭職!但是具備更成熟職業觀的我立刻意識到:做自己,我有那個底氣和資本嗎?新方向的要求我具備了嗎?應對新行業的不確定性和困難我準備好了嗎?每年有那麼多的年輕人打著「做自己」的口號辭職,去草草選擇一份新工作,重新去讀研究生,甚至回家啃老,這是真正的做自己嗎?連自己是誰,自己未來想去哪都不知道的「做自己」是不是其實只是對現狀的一種逃避?我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嗎?我慢慢冷靜下來。我告訴自己,不能這樣。「做自己」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是一份工作說辭就辭的衝動,而是深度剖析自己與外部環境之後,做出的一份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它需要的不只有勇氣,還有科學的方法和長期的沉澱。

三天的課程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有老師帶領的理論學習到此結束,而救贖自己,找到最佳職業發展狀態的路還很長。我們最大的救世主不是老師、不是模型,而只能是我們自己。於是,結課後我開始把未來的選擇作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每天早上5:30-8:30的安靜時間發展興趣,在新的領域有目標有節奏的精進;在9:00-18:00的工作8小時內拋棄負面情緒,盡最大努力去做好財務本職工作。終於有一天我辭去了之前不喜歡的工作,走向了一個和之前很不一樣的未來。

你與未來之間,只有一個行動的距離

在我辭職之後,我也會給自己的朋友和學生做一些職業規劃諮詢。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好羨慕你丫,能把自己的興趣當成職業。你是怎麼做到的?我每次都說,把興趣養成職業的方法很簡單,利用每天早起的時間去刻意練習,利用每天的零碎時間去混圈子,找到圈內真正的高手,向高手學習。然而,方法和原則總是特別的簡單,真正會去付諸實踐的人總是特別的少。所以大家總是喜歡抱怨職業規劃沒有用。其實很多時候,沒有用的不是職業規劃諮詢,是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喜歡聽,不喜歡做;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羨慕別人,從不推自己一把,很多時候,我們和想要的未來之間,只差一個行動的距離。

我看似毫不費力的辭職,背後是堅持把不那麼喜歡的財務本職工作也做到在同齡人中優秀的程度;能完成財務到教育的轉型,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是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充電和工作,以及幾年以來每天五點半早起的堅持;能在公眾表達力上不斷精進,是近千個小時的培訓時長的累積和在ACCA廣州頭馬俱樂部的反覆刻意練習。其實很多時候,看似輕鬆和「做自己」的背後都有著無數的行動在支撐。在改變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所顧忌,但是你可以一邊猶豫一邊行動,你可以一邊害怕一邊行動,你可以一邊沒信心一邊行動,你可以一邊焦慮一邊行動,你可以一邊不懂一邊行動。只要不停在原地抱怨,先站起來,先走出去,先行動起來,一個想要的未來就是可期的。

從懵懂一路走向未來,我去了解和學習了學校和公司都不會教的職業規劃課,去樹立了更成熟的職業觀和心態,去積累了「做自己」的底氣和資本,去付出了日復一日的堅持,並不容易,所幸也並不孤單。我相信規劃+行動=想要的未來」,相信未來「興趣=工作」的可能性,相信很多彎路和痛苦本可避免。很多事情,不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與其張望,不如從現在開始著手規劃與改變。

未來已來,你來不來?


推薦閱讀:

銷售,我應該用怎樣的眼睛看你?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別以為,你的能力可以賺大錢!(100%乾貨)
專業領域
告別油膩中年,實現人生逆襲的正確姿勢

TAG:職業發展 | 職業規劃 | 個人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