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哲學簡史》

來自專欄有才小家7 人贊了文章

▲《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 著 據說是 「全國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之一

馮友蘭是誰

馮友蘭是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好空泛的評價啊~)。他在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能在大佬雲集的西南聯大做院長,可見他實力之強。他是中國近代以來能夠建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之一,曾自擬「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的對聯來總結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中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六書是《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體系的著作。

1937年到1946年,是馮友蘭學術生涯的關鍵十年,新理學體系在此間創製而成。其中《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都是新中國建立前便已經完成,前者適合學術研究,後者適合入門。對於我這些門外漢,當然就只能從《中國哲學簡史》開始窺探哲學的奧秘了。

在文革和四人幫期間,馮友蘭牽涉到政治漩渦中,「梁效」成員、「批林批孔」、「諂媚」江青,儼然成為了高層人物的打手。這些種種,都成為了他人生中的「污點」,很多鍵盤俠對這些行為表示了不屑和批評。對此,我是這樣看的,在那個年代,活著不容易,好死不如賴活,為了活下去,即便是大師也只能如此。難道去未名湖跳一下就能流芳百世,不會被鍵盤俠攻擊么?太天真了,鍵盤俠會說你心理素質差,這樣的委屈也受不了。呵呵~~~活命尚不容易,哪有心思搞學術搞研究,只是可惜了大師的才華。

中國哲學簡史說了什麼

《中國哲學簡史》是由1948年美國賓州大學上課教材編寫而成。此書被翻譯成十多國語言,銷售數百萬冊,是西方各國大學學習中國哲學史必用的教科書,也是西方了解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途徑,當然也是中國人了解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途徑了。這本書能暢銷國外,證明了大家對它的認可,也體現了它的價值。

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進行了梳理和概況,在我看來,應該是分了了以下幾個階段:

1.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這段時間,很多哲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和觀點。其中在《史記》中引用了一篇題為「論六家要旨」的文章,把各個流派主要劃分成六個。包括了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等。書中用了十章左右的篇幅介紹了這六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主要觀點與分支。

2.秦朝統一天下,把天下很多的東西也統一了,當然也想把思想給統一起來,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實施,秦朝已經成為歷史。漢朝則完成了這個使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創建了確立儒家正統的基本制度,為儒家成為「國學」奠定基礎,孔子也就成了「聖人」。

3.三國兩晉南北朝,經歷四個世紀的戰亂和動蕩。政治、社會方面的黑暗實際,悲觀主義流行。文化卻更為興盛,繪畫、書法、詩歌和哲學在這個時代都是極好的。在此期間,道教復興,佛教發展,為民眾的心靈提供庇護所。南朝四百八十寺,也可以看出當年佛教的盛況。於是,佛道儒三家在中國哲學成鼎足之勢。

4.直至宋元明時代,中國的政治環境由從分裂走到了大一統的局面。新儒學的發展又把儒家經典推到另一個境界。新儒學的最終目的是教人怎樣成為儒家的聖人。而新儒學也產生了兩個分支,一是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二是以王陽明為代表的心學。其中朱熹的註疏,更成為歷代科舉題目的來源,進一步鞏固儒家在中國哲學的地位。而備受後世推崇的心學,則強調「致良知」,以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除了梳理中國的哲學體系以外,還闡述了中國哲學的精神。其中書中提到,「我所說的哲學,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也提到中國聖人的人格是「內聖外王」,不僅要其修養有成就,也要在社會上有所成就。也就是說,通過對自己的反思和修鍊,不僅要求自己在精神和道德上得到提升,而且在世俗上取得成就。中國人對聖人的要求如此之高,不僅要求他們道德高尚,而且要位高權重。作者在最後提及了四個人生境界,包括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通過哲學的幫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使人可以達到道德境界,甚至天地境界。

由於這本書寫於戰爭年代,也是中國積貧積弱的年代,從書中能看到為什麼近代中國會走向落後的一些哲學原因。首先,思想上的守舊導致社會裹足不前。在百家爭鳴時代,各家的哲學家都認為人類的黃金時代在過去,不在將來,自從黃金時代過去後,歷史的運動一直是逐步退化的運動。因此,拯救人類,不在於創新,而在於復古。迷戀過去,思想上的不進步不解放,於是社會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得到了很大限制,要是沒有外部環境的衝擊,也許中國的封建社會可以延續多不止一個千年。

其次,輕視外來文明。從先秦以來,中國人鮮明地區分「中國」或「華夏」,與「夷狄」,而這種區分是從文化上來強調的,即便政治上被蒙古人和滿人征服,中國在文化上反而統治了 「入侵者」,因此幾千年上在文化上的優越感,使得中國人覺得自己的文化天下第一,以為自己是人世間唯一的文明人。後來與歐洲人接觸時,也認為他們與之前的蒙古人、滿人沒什麼兩樣,即使在交戰中吃了敗仗也沒有多大不安。但是當發現歐洲人具有與中國相當的文明程度時,很多大臣的內心是相當不安和恐懼的。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已經太晚了。

除了以上說的一些之外,書中還寫到了中國哲學產生的背景等一些列相關的東東,在這裡不詳細介紹了。總的來說,這本書挺適合我這種小白看的,主要在於對各個流派的梳理,能對中國哲學的體系有個初步認識。有興趣研究某個派別的觀點和想法的話,可以看看書中提到的相關著作和了解相關人物的觀點,進一步走入中國哲學的大門。

推薦閱讀:

道德經直譯(三十六至三十七章)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浦東論壇」徵文啟事
《莊子今讀》開始了
中國哲學和符號學(1)
中國哲學的特點(第四講)

TAG:中國哲學 | 馮友蘭 | 中國哲學簡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