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跨過35歲危機的牛人,我發現混得好的年輕人都有這3個特質

見過跨過35歲危機的牛人,我發現混得好的年輕人都有這3個特質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112 人贊了文章

見過跨過35歲危機的牛人,我發現混得好的年輕人都有這3個特質

作者:Jenny喬(富書籤約作者)

前幾天,參加同學聚會,大家紛紛感嘆,一轉眼,工作快十年了。

十年里,每個人都經歷了各種波折動蕩,結局也有喜有悲,大家不免閑聊起「35歲現象」。

很多人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道坎,有人登上了富豪榜,有人擔心自己沒飯碗。

現在很多人都有憂患意識,不想等到大局已定,才發現為時已晚,特別是今天這個時代,不會給你太多犯錯的機會,有時候,一步錯,就是步步錯。

這些年,我也見過很多成功跨過35歲這道坎的牛人,他們都有一些共同點,從他們身上,我總結出了三點,越早知道,越能受益匪淺。

少發表意見,傷錢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儘快成為公司中流砥柱,老闆的左膀右臂,於是拼盡全力找尋各種上位契機,可一旦用力過猛,就會落得一場空歡喜。

去年有個熱議新聞,說的是,華為一個新員工,北大畢業,剛到華為時,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洋洋洒洒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

原本以為自己獨到的見地能夠打動領導,但結果任正非批複:「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公司一位前輩看過後說,自己在公司工作8年,尚且不敢對公司發展大計指手畫腳,而這位沒有實踐經驗的新人卻敢跟揮斥方遒的任總論道,不被辭才沒道理。

不少人認為,時代快速顛覆,有意見不允許提,未免過於low。

其實,職場並非絕對不能提意見,只不過,在你開口之前,先弄清楚這三點:看清自己位置,分清需求對象,判斷正確時機。

缺少一樣,你就是把自己往深坑裡推。

更何況,當你能力配不上KPI提速,格局又達不到一定高度,卻本末倒置去指點江山,這種行為,在老闆眼裡,就是急功近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之所以願意主動提建議,是因為這種行為能給自己帶來權利感和優越感。

就拿這位北大才子來說,自持名校畢業,才華橫溢,不過是想憑藉一紙萬言書讓他在華為脫穎而出,但沒能做到腳踏實地為公司付出。

在象牙塔里,你可以大膽地積極表達,但走進職場,情況卻完全不同,你牛的時候,你的建議叫建言獻策,你慫的時候,你的建議叫指手畫腳。

所以,年輕的時候少說話,因為再有理,也得看說話的你能不能站穩腳。

小事做不好,大事就做不了

這句話是職場的金科玉律,可很多人卻不以為然,總認為是大材小用。

職場中的小事兒,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是打開你職場進階大門的鑰匙。

著名投行管理人員蘇文在演講中分享了她的職場經歷,初入職場,以為會像所有華爾街電影里一樣叱詫風雲,但她領導卻給她潑了一頭冷水,整個星期, 她唯一的工作就是買咖啡。

起初,她心裡不平衡,覺得自己名校畢業,不是給老闆端茶倒水的。

後來,一個比她高一年級的學姐說:「你為什麼不可以買咖啡?作為實習生,如果你不買咖啡,要誰買?老闆嗎?如果我是你,我不僅要幫他買咖啡,我還要問他要不要買早餐,要不要買午餐,甚至晚餐。」

於是,她立刻轉換了思維方式——如果連買咖啡都做不好,老闆如何對我建立信任給我真正的工作呢?

開始從最簡單的買咖啡做起,慢慢地開始做晨會總結,幫客戶轉撥電話,學習產品估價和準備路演資料。

她的努力得到肯定,實習期結束,老闆向HR推薦了她,大學一畢業她就成了世界頂級投行的正式員工,還能參加全球管理生培訓計劃。

可現實里,卻有很多人就是瞧不上這些小事兒,但是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他們心氣比天高,能力比紙薄。

所以說,年輕的時候,別太沒有那麼多挑三揀四,事兒越多的人,在職場的路越難走。

一切向錢看,就會被拋棄

物價飛漲,房價飆升,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讓人們追逐的人生方向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一切向錢看。

吳軍老師曾說過一句話:「全世界在乎20%工資的人要遠比在乎個人價值、個人成長的人多得多,因此,這個世界最終還是屬於有志氣的人。」

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因為在職場走過這些年,越來越發現,以錢為導向去規劃職場未來,勢必會被錢拋棄。

我有一個朋友,當年家裡給安排了一份體制內工作,福利不少,薪水也高,可沒做兩個月她就辭職跑去一家廣告公司做業務。

面對所有人的質疑,她說,一眼看到退休的工作,她不幹。

最開始諸事不順,一個客戶都沒有,她不氣餒,開始野蠻式學習,不停試錯,糾正,復盤,終於在三個月後成為公司銷售新星。

她沒有就此滿足,從廣告方案到最後的廣告製作,每個細節她都精益求精,客戶對她工作態度和能力讚賞有加,開始給她介紹客戶。

兩年後,她的人脈積累也達到一定程度,對廣告公司的運營也了如指掌,於是果斷的辭職,借錢設立自己的廣告策劃公司和傳媒公司,如今做得風生水起。

再回頭看,當初跟她一起入職的那些人,十年來拿著死工資,做著低價值的重複勞動,薪水的漲幅扛不住錢包被掏空的速度。

找工作不看錢,不現實,但是只看錢,不看前景,必定損失錢。

一份工作的收益,錢只是一部分,你的技能和格局的提升,個人發展的空間,鍛造核心競爭力維度的機會,這些都是無形收益,這部分才是職場規劃的重中之重。

今天這個時代,競爭激烈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你不肯跳出舒適區,仍然守著沒有價值的工作原地踏步,有朝一日會垮掉,一點都不奇怪。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你,有些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匪淺。

有時候,人活得糊塗,到了35歲才發現,一路錯到不惑之年。

要說35歲前的坑,其實也很簡單,少說話多修鍊,少提條件多做貢獻,最後,少談錢多談價值。

這樣才能在35歲之前,建立自己能力的護城河,才能打破晉陞壁壘,成為一個高凈值的職場人。

作者簡介:Jenny喬,富書籤約作者,名校畢業,留學海歸,冷眼看熱鬧,深度談人生,你笨算我輸。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新入職必須爭取的4個機會
突破迷茫
【職業規劃】你適合做商業銀行投行部產品經理嗎?
成為阿里雲架構師的進階之路——阿里雲首批ACE認證通過者逸疏專訪
老大不小的人了, 怎麼還掙著年輕人的錢?

TAG:職業規劃 | 35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