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建議對我們有什麼用?

別人的建議對我們有什麼用?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21 人贊了文章

智能手機上的一些app能讓我們看到附近有什麼餐館,還能看到消費者的留言評價:

消費者甲:這家餐館味道非常好!必須給五星好評!

消費者乙:這家餐館味道非常差!必須打個大大的差評!

消費者丙:我上這家餐館後廚看了下,發現衛生條件很一般,雖然餐廳部分打掃得非常乾淨。

問題來了,假定這三位消費者的評價都是真實的,其中哪一條評價,對我們來說,最有參考價值?

機智的你立即就能明白,做選擇題時,兩短一長就選長。沒錯,正確答案就是C,丙的評價參考價值最大。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消費者丙的評價最有價值?

原因並不是因為丙說出的字詞最多,而是因為丙對餐館的衛生條件做出了客觀的評價。而甲和乙僅僅對菜品做出了主觀評價。客觀評價不管有沒有人相信,都有效果。主觀評價因人而異,對甲有用,對乙可能就完全沒用。

假設這家餐館的菜,以麻辣著稱。而甲嗜辣如命,乙則非常怕辣,沾不得一丁點兒辣椒。於是,甲就會對菜品的味道給出高評價, 乙則會給出低評價。但他們倆都沒有在評價中說清楚自己給出評價的原因,所以他們倆的評價,對於我們來說,都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讓我們來改動一下他們三人的評價:

消費者甲:這家餐館味道非常好!麻辣味非常地道,必須給五星好評!

消費者乙:這家餐館味道非常差!辣得人牙疼,必須打個大大的差評!

消費者丙:我上這家餐館後廚看了下,發現衛生條件很一般,雖然餐廳部分打掃得非常乾淨。

如此一來,甲和乙的評價,參考價值就高了許多,和丙的客觀評價可以相提並論了。

讀書時,我們有時也會參考他人的評價,從而決定要不要購買和閱讀某本書。在淘寶、京東、噹噹、亞馬遜等電商平台上,在豆瓣這個網站上,我們都能找到他人對書籍的評價和打分。

這些評價和打分,對我來說,大多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因為我更多是依賴自己頭腦中的專業知識來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讀。換言之,我自己更依賴於「中心路徑」(參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而這些網站提供的是「大眾評價」,不是我要的「有理有據的專家評價」。

假定我想要找一本經濟學專業的書來讀,那我就會找經濟學專業的朋友來給我推薦。假定我找到了一本經濟學專業的書,想要評價它是否值得讀,那我就會參考我那些經濟學專業的朋友們的想法。

如果是一本心理學專業的書,那我就不需要參考他人的想法,光是憑藉自己頭腦中的信息,就足以做出優質評價了。

評價食物有兩個獨立的維度,一是美味度,二是營養度。美味的食物不一定有營養,營養豐富食物也可能難以下咽。

類比到書籍的評價,我們有書籍的美味度和營養度,前者就是指讀得過程是否過癮,後者是指讀完之後有多大的收穫。

美味度的評價,因人而異。有人喜歡典雅的古風文筆,有人則喜歡俏皮的網路流行語。有人喜歡第二人稱的書信體,有人則偏愛第三人稱的敘事和議論。我是個奇葩,我偏愛作者寫得足夠嚴謹,專業術語再多,句子結構較為複雜,都沒問題。所以,別人對一本書的美味度評價,對我們的參考價值很低。除非我們提前知道這個人的口味偏好和自己很相似。

但書籍的營養評價則是相對客觀的。一本書中的關鍵概念是否有清晰的定義?重要結論是否給出了充分的理據支持?這些理據之參考文獻出處是否有標明?作者又沒有考慮到反例?作者又沒有給出其他可能的解釋?作者給出的問題解決方案是否可行?還有許多指標可以給一本書做出客觀的評價。

讓我舉個有趣的例子。

以前,我對網路小說都沒有什麼好印象,覺得那些內容都是些「霸道總裁愛上我」、「穿越到古代做皇帝」等毫無營養的小說。後來,有人鼎力推薦我讀一本叫《雪中悍刀行》的網路小說,我也就去讀了。

讀了開頭,我覺得這本書很奇怪,男主角居然是個為非作歹的惡人。又接下來讀,才發現男主角只是韜光養晦。整本書的劇情一直很吸引人,作者的留白技法高超,能讓讀者腦補出許多有趣的故事和難忘的畫面。總之,我一直讀了下來,把整本書都讀完了。

讀完後,我對網路小說的評價經歷了180度大翻轉,像網路上流行的表情包,從「我就是死外面也不會吃你們一口飯」,變成了「真香」。

這本《雪中悍刀行》在美味度上,絕對要超出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但在營養度上,《第一哲學沉思集》又比這本網路小說要強太多了。《第一哲學沉思集》是人類思想史上不容錯過的作品,我們一定要仔細研讀,才能搞清楚笛卡爾究竟在哪裡出錯了,不然就會被笛卡爾誤導了。

你也許想問,那我們不讀這本《第一哲學沉思集》,是不是就不會被笛卡爾誤導了?

沒錯。不讀這本書,就不會被笛卡爾所誤導。但我們還是會被自己腦中那些與笛卡爾類似的想法所誤導。而且,我們自己腦中的想法,可能還不如笛卡爾表述的那般清晰。我們想要自我糾錯,都會因為自己腦中的想法太模糊,不知從何處下手。

讀書和減肥很相似。減肥講究的是抵制誘惑,明明知道冰淇淋特別美味,也要忍住不去吃。讀書也是,明明知道某本書特別美味,但因為它的營養不高,所以還是要忍住不去讀。沉迷於低質量網路小說的讀者,大多都會有相似的體會。

最後,讓我們把話題收回來,回答一下標題中的問題:別人的建議對我們來說有什麼用?

你們都是本文的讀者,對你們來說,我就是「別人」。我這個「別人」經常給你們提供讀書、學習、思考、工作等各個領域的建議。我的這些建議,對你們來說,有什麼用呢?

拿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學會把它切分為「美味度」和「營養度」兩個方面。我提供的建議如果是關於美味度的,那對你們來說,參考價值就不是很大。除非你已經知道我的偏好和你很相似。

我提供的建議,如果是關於營養度的,那對你們來說,參考價值就特別大。但是,此時你就要學會追問,我提供的建議,概念是否有清晰的定義?結論是否有充分的理據?還有沒有別的值得考慮的可能性?

比如,我說《雪中悍刀行》這本小說很有趣,但你讀了就很可能覺得很無聊。這就是關於美味度的建議,它的主觀性太大,對我來說有趣,對你來說很可能就無聊。

我還說,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很值得讀。這是一個關於營養度的建議,它是客觀的。對我來說值得讀,對你來說也值得讀,因為它對我們人類來說,都是很好的思維訓練材料。雖然我讀的時候,覺得笛卡爾的這本書也算有趣,但你不一定會喜歡讀,你或許會認為它很枯燥。

我還說,「美味度」和「營養度」是兩個獨立的評價維度。前者很主觀,主要依靠感性來評價。後者很客觀,主要依靠理性來評價。這個說法本身也算是一個關於營養度的評價。你依然要學會追問那些關鍵問題。

在我們的人生中,父母、老師、同學、電視節目上的專家,互聯網上的大V,他們都會給我們無數的建議。其中,有些建議是真心為我們好,有些建議則是惡意的誤導。有些真心為我們好的建議,到最後發現是好心辦壞事。有些惡意的誤導,到最後反而取得了好成效。

沒有什麼絕對有效的方法,能判定他人給我們的建議,或者自己給自己的建議,是否可靠。我們要追求的也不是絕對可靠。只要把問題考慮得足夠清楚,接下來就是面對不可消除的不確定性,承擔可控的風險,果斷地去嘗試,追求未來的收益,如此就很好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看完這四張表,血壓、血脂、血糖、 尿酸統統降!建議人手一份
給愛美女人的8點建議
3個最實用的建議,大大提升你的理財能力!
佛弟子修學的四點建議

TAG:知識 | 建議 | 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