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安寧|暴露了焦慮,阻礙了交流,手機是不是罪魁禍首?

聆聽安寧|暴露了焦慮,阻礙了交流,手機是不是罪魁禍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手機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們上班、下班、吃飯、走路、睡覺……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手機,手機彷彿變成了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所以現在有了一個新的「病症」——「手機依賴症」。倒退回8年前,手機還只是個通訊工具,大家通過手機,能即時的表達訴求,達到及時交流溝通的目的,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但當蘋果取代了諾基亞的時候,手機便從通訊工具變成了智能工具,我們的生活也慢慢進入了智能化、碎片化時代。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手機與世界連接起來,隨時隨地知道世界各個角落發生了什麼事,就算我們不去刻意搜索,手機上下載的各種APP也會及時為我們推送消息,告訴我們身邊事、國家事、天下事。我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信息量越來越大,反而喪失了對信息的判斷力,不知道該關注什麼,不關注什麼,怕自己錯過重要信息,怕落後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於是所以的信息都在關注,隨時隨地刷朋友圈、微博、頭條、熱門、抖音……。

這種行為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我們與自己、家人、朋友的關係漸行漸遠。一家人坐在一起,父母低著頭玩兒著手機,孩子低著頭打遊戲,沒有交流,這樣的狀態在現在生活中已然成為了一種常態。家人之間的關係在人際關係中是最親密的部分,也是我們心靈的港灣,但現在「家」的作用似乎越來越少了。以前的家有爭吵,有抱怨,有矛盾,現在,爭吵和矛盾也少了,是問題解決了嗎?並不是!是手機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導致我們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真心的與人交流聯繫,問題全部被隱藏,沒有暴露而已。

為什麼手機對每個人來說如此重要呢?

每個人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和另一個人——媽媽——建立了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兩人共用一個身體,不用自己呼吸,不用自己進食,這時的關係是最親密的的,沒有之一。但從出生離開母體的那一瞬間,我們與媽媽就變成了兩個人,分離焦慮也就隨之而來,這種焦慮不可能消除,只能緩解,所以我們在不停的尋找關係,希望找回最初的那種親密。可是在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我們卻不停的受傷。每一段關係都沒有辦法完全受我們一個人的掌控,掌控感下降,不安全感隨之而來,分離焦慮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在重複感受。但智能手機的出現恰恰彌補了這一問題。因為手機是可以被我們完全把控與掌握的,所以手機在手,世界全有;只要有手機在,世界就在我身邊。

當然很多人會持不同的態度。「我跟你在一起還看手機,只是證明我覺得你無聊而已」,就像《奇葩大會》上馬東說的一樣,以前我們是沒得選,所以我們會委屈自己或者想辦法去融入一個環境,現在因為手機,我們的選擇範圍大了很多,我們不再拘泥於身邊的一個小環境,我們可以選擇不去和一些人交往,或者坐在一起沒話聊的時候我就低頭玩兒手機,覺得自己變得自由了很多,這種觀點我不否認,「每個沉溺玩兒手機的人都是內心很孤獨的人」。我們也許不會因為手機的消失就和身邊的朋友或者家人關係立刻好很多,問題一直在,只不過手機成為我們一種逃避的手段,當然,手機消失可能還是會有其他產品的出現去代替他的作用,同樣佔據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不去否定這種可能,但我們要做的是去協調一些產品在我們生活中的位置,要知道生活中最重要的還是身邊的那些人。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想去否定手機的作用,很多人覺得現在和朋友家人關係不好都是手機造成的,我可以給你個肯定的回答,不是手機造成的,是人的原因。強調手機的問題只是想表達當我們依賴一個產品過度的時候,這個產品就不再服務於我們,而是我們為該產品服務。手機並不能讓我們真的擺脫現實中產生的焦慮和很多負面情緒,它只是把這些負面情緒延遲、積累下來,等到內心承受不住的時候爆發,結果是更大程度的破壞。這個社會還是與人相處的社會,希望我們能多抬頭看看身邊的人。

weixin.qq.com/r/GDpbQ8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讀書?--治癒我們的焦慮。--1
恐慌情緒愈演愈烈,市場資金偏謹慎態度凸顯!(附股)
想得太多 都是因為書讀得太少
搞不清楚這幾點,你的努力,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
治好失眠+戰勝壓力,你只需要學會如何好好呼吸?

TAG:焦慮 | 心理學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