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世界史——古埃及發展史(一)

淺談世界史——古埃及發展史(一)

1 人贊了文章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這個世界文明社會的代表,在尼羅河的哺育下,古埃及人創造出了輝煌的人類早期文明。但在我們去研究這個文明古國的時候,卻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由於人世變遷,歷經天災人禍,古埃及文的讀法早已失傳。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類又怎麼會放棄對自己祖先文明的探索呢?

1799年,法國遠征軍在埃及地中海沿岸的一處叫羅塞塔的村莊旁修築工事,一位士兵挖到一塊刻有古希臘字母和古埃及文字並存的一塊石碑,這便是古埃及史料中有名的「羅塞塔石碑」。這塊石碑的發掘,為人們破解古埃及文,提供了參考和突破口。

1822年,法國歷史學家商博良成功破譯了古埃及文,而這位天才的埃及學之父當年才32歲。果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不凜成規不畏難。商博良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商博良小時候就表現出極高的語言天賦,9歲便掌握了古希臘文和拉丁文。並對古埃及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商博良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古埃及文物的時候異常激動,並立志要破譯困擾學術界的古埃及文。在他濃厚興趣的驅使下,格外努力他,終於在天賦的加持下,第一個揭開了這個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紗,打開了人類認識自我的一扇新大門。

談論起古埃及文明,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其實古埃及所處的地理位置並不好,兩面都是大沙漠,只留下一片尼羅河蜿蜒北行的河谷地帶,每年5月6月要受到一次來自西邊撒哈拉大沙漠吹來的熱風蹂躪。遠在熱帶的尼羅河上游地區通常在六月普降大雨,河水暴漲,為埃及帶去了肥沃的天然肥料,沖積成了適合耕作種植的土地——克麥特(黑色的土地)。到了十一月份才是埃及的農忙時節,到處交織著春的音韻。古埃及主要農作物是大麥和小麥。在肥沃的土地上勤勞的古埃及人。辛勤勞作,莊家旺盛的生長,年年給古埃及帶來大豐收,在古代埃及就被稱為地中海穀倉。

古埃及人,在聚居地不斷發展農業生產,個體勞動水平不斷提高,人口也逐漸增加,但是可耕作的土地是有限的,每個氏族部落的土地所有權的觀念逐步強化。又由於有地就有糧食,這是身家性命維繫之所在。凡是涉及到土地糾紛問題的事情,便會大動干戈。

佔用耕作土地的氏族部落,對外剝削,對內亦是如此,逐漸有些家族通過剝削逐漸富裕了起來,形成了貴族,這些貴族攫取土地,壓迫奴僕,人際關係越發惡化。貴旅擔心財產,生命受到威脅,於是他們聯合起來,推出一位總代表,管轄一批行政和治安人員組成的機構,保護貴族們不受外和內敵的侵襲就這樣發明出來。早在公元前4000年末,尼羅河沿岸便出現了幾十個以原始城市為中心的國家。

埃及人認為人的死亡,只不過是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靈魂和肉體暫時的分離,所以埃及人將死人的遺體做成木乃伊,等待靈魂復歸.因此王公貴族對自己日後的住所——墳墓的修建,異常在意。最初有年輕的建築師伊姆霍特普,為左塞王建造了層級金字塔,後朝國王紛紛效仿,其中以第四王朝國王斯尼弗魯的尖頂平面的角錐金字塔最為出名,後續的國王胡夫和哈夫拉將埃及的金字塔建築從規模和美觀上達到了頂峰,後期還出現了獅身人面像,同高大的金字塔一同成為了埃及建築史上的奇蹟,同時也是古埃及輝煌的見證者,以及暴君的墳墓。

埃及國王壓榨民脂民膏去建設金字塔,還要維持驕奢淫逸的生活,供養一台龐大的國家機器,哪裡能滿足需要?於是只好巧立名目,增加賦稅,竭澤而漁,直至榨得社會生產者們最後一滴血,當廣大農民連勉強維持生命的一碗飯都保不住的時候,埋葬自己統治的爆炸性局勢也就形成了。

窮途末路的貧困會迫使人們鋌而走險的反抗,迫使反抗者敢於蔑視一切法律和秩序。貧民奴隸起義風暴席捲而來,聽到百姓揚言要把他的屍體粉碎拋出金字塔之外。國王也沒敢吩咐,把自己的屍體安葬在金字塔之內。費盡心機建造的墳墓,就這樣付諸於落日餘暉,殘陽夕照,真是歷史的諷刺。

古埃及後期由於在暴政的統治下。全國各地百姓官員。紛紛造反。使社會陷入了長期動亂之中。就這樣統一強盛的埃及王國。陷入了崩潰。

古埃及的這段歷史再次證明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歷史教訓,廣大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和鑒證者。

推薦閱讀:

蒙古發展史 (轉)
38軍113師裝甲團發展史
商務MPV的王者 別克GL8發展史

TAG:世界歷史 | 發展史 | 人文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