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討董時間考

孫堅討董時間考

來自專欄三國史研究33 人贊了文章

《全三國文》卷五十五《劉鎮南碑》:君諱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君膺期誕生,瑰瑋大度,黃中通理,博物多識,為郡功曹,千里稱平,上計吏辟大將軍府,遷北軍中候。在位十旬,以賢能特選拜刺史荊州。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

《三國志·武帝紀》:(初平元年)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伷屯潁川,馥在鄴。……太祖責讓之,因為謀曰:「……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董卓之將廢帝,以(袁)術為後將軍;術亦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術得據其郡。南陽戶口數百萬,而術奢淫肆欲,徵斂無度,百姓苦之。既與紹有隙,又與劉表不平而北連公孫瓚;紹與瓚不和而南連劉表。其兄弟攜貳,舍近交遠如此。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靈帝崩,(劉表)代王叡為荊州刺史。是時山東兵起,表亦合兵軍襄陽。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靈帝崩,卓擅朝政,橫恣京城。諸州郡並興義兵,欲以討卓。堅亦舉兵。……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魯陽城。

司馬彪《戰略》:劉表之初為荊州也,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表初到,單馬入宜城,而延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與謀。

《後漢紀·獻帝紀》:(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亦起兵誅卓,比至南陽,眾數萬人。卓以堅為破虜將軍,冀其和弭。堅討卓逾壯,進屯陽人。卓大怒,遣胡軫、呂布擊堅,戰於建平,堅大破之。……(初平二年)孫堅自陽人入洛陽,修復諸陵,引軍還魯陽。

《後漢書·獻帝紀》:初平元年……是歲……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又殺南陽太守張咨。二年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二月丁丑,董卓自為太師。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軫軍大敗。董卓遂發掘洛陽諸帝陵。夏四月,董卓入長安。

《後漢書·董卓列傳》:時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郡兵討卓。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齣虜掠。榮遇堅於梁,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旻,亨之。卓所得義兵士卒,皆以布纏裹,倒立於地,熱膏灌殺之。……明年,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

《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刺史。時江南宗賊大盛,又袁術阻兵屯魯陽,表不能得至,乃單馬入宜城,請南郡人蒯越、襄陽人蔡瑁與共謀畫。

《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時董卓將欲廢立,以術為後將軍。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從術。劉表上術為南陽太守,術又表堅領豫州刺史,使率荊、豫之卒,擊破董卓於陽人。

方詩銘先生《孫堅與袁術》認為劉表和袁術聯合對付孫堅,迫使他交出荊州和南陽郡,看似有道理,實則袁術在阻止劉表到達荊州時已經據有南陽郡,也就是說是孫堅交出南陽郡在先,劉表上任荊州刺史在後。可見孫堅投靠袁術與劉表並無關係。孫堅討董事的時間順序比較混亂,在此需要整理一番。

綜合各傳史料,先是董卓廢帝,袁術出逃。同時孫堅殺王叡、張咨(《後漢書·獻帝紀》中載此事於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術正好就此佔據了南陽郡(《三國志·董二袁劉傳》用了「會」字)。在《三國志·武帝紀》中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袁術就佔據了南陽。隨後,孫堅率領豫州軍討董,在梁東被徐榮打敗。《後漢書·獻帝紀》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月孫堅與胡軫發生陽人之戰,《後漢書·董卓列傳》也記載此事於初平元年的「明年」

《劉鎮南碑》記載劉表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十一月」到達荊州,《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也記載劉表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劉鎮南碑》另有版本寫為劉表在「永漢元年(公元189年)十一月」到達,但是這一年孫堅還沒有殺死王叡。

關於劉表與袁術的關係,我認為,袁術據有南陽郡阻攔劉表上任,劉表在十一月到達荊州後示好上袁術為南陽太守。雙方交惡,孫堅攻打荊州則是之後的事了。

那麼這樣整理下來,時間順序大概是:

永漢元年(公元189年),董卓廢帝,袁術出逃。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孫堅殺王叡、張咨。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袁術據南陽。隨後孫堅討董,梁東之戰。劉表為荊州刺史,上任遭袁術阻攔。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十一月,劉表到荊州。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月,孫堅與胡軫戰於陽人。

《後漢紀》寫董卓為安撫孫堅任命他為破虜將軍,並把陽人之戰也歸於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孤證不立,本文不採用。


推薦閱讀:

三國志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深度三國:劉備攜民「渡江」真相
【秋雨軒品三國】三國第一義士當屬臧洪!
KK規則3.3版

TAG:三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