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同桌,你到底在哪裡?

我的老同桌,你到底在哪裡?

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看了你的日記,誰把你的長髮盤起,誰給你做了嫁衣……

這是校園歌曲了最出名的一首歌之一,無論男女老少,家喻戶曉,因為有著優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詞,唱出了很多人的情懷,也有不少同學是因為坐了同桌而走入婚姻殿堂的,也有找了對象卻因為種種原因卻分手的,也有的是那種懵懂的感覺,「你說了牽了手就算約定,但親愛的那不是愛情」也有僅僅是同桌但情感好於其他同學的,也有是情敵的,也有是哥們的,總之每當聽到這首歌就能讓我們想起上學的時候,我們還單純的時候,時隔多年過去了,它依舊就是美好的,嘴角依然會掛著笑容,想起了當初的情懷、青澀,也會想起同桌的她,也許會想起她當年的樣子,也許也會關心她究竟過的好不好,

總之這是校園裡美好的歌,也是最美好的回憶。那麼這個他「她」究竟在哪呢?其實不光是同桌,還有感情非常好的同學、發小,等等。但為什麼感覺越來越疏遠了。其中有很多原因,因為環境,因為工作,因為個人,但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

前幾天剛看了視頻,是一個測試,說你的通訊錄里有多少人,

視頻里的被測試人的微信里大約都有一千人,然後讓刪除掉一些根本不聯繫的,這時就刪除了好幾百,然後在刪除一些很少聯繫的,大概又刪除了幾百,這時基本上微信里就剩下幾十人了。然後在刪除一些不是太重要的,又刪除不少,最後留下了你認為關係最親密的朋友。

幾輪刪除過後,測試者大多都剩下只有兩三個人,而這兩三個人也有很多人好久也沒聯繫了。然後讓被測試人給你認為關係最親密的人打電話,但是有沒有打通的,有的是打通直接掛掉的。總之看到最後其實還比較傷感。

我們也有同樣的感覺,就是覺得微信里的人,看似挺多的,聯繫的卻並不多,大多都是客戶,或者是公司的人聯繫的最多,其他其實沒什麼事情聯繫的越來越少。

我們發現,大群里反倒是沒什麼人說話。反倒是小群里的還比較活躍,有時候同學拉了個大群,群里瞎聊幾天後,自然就有人建小群,然後氣味相投的人就在小群里發言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

以前沒有電話的時候,反倒大家經常在一起,經常約地點,經常在一起聚會,人的交流也是人和人之間。

但自從社交工具登場之後,反而感覺交流的少了,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大家到工作後,要直面生活,壓力大,每天確實比較忙,第二,就是我們的交流方式正在發生一系列變化,跟中國的電商有點相似,就是從現實世界,到網路世界。

按理說即便是從現實世界交流,還是在虛擬世界交流,我們的社交都是更方便了。我們的聯繫更多才是,但為什麼我們的社交會越來越少了,你和你的朋友,以前的老同事,甚至家人感覺更像是隔岸觀火。表面上你是有更多的交流手段,實際上感覺感情卻在疏遠了。這個問題開始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想明白了。

網路社交和現實社交有個根本上的區別,就是網路社交有個功能是現實社交沒有的,那就是屏蔽功能。現實社交多的人很清楚,就是我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我要不停的練習我的為人處世能力,好應對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即便不喜歡,但因為他是我的客戶、我的老闆、我的同事、我不得不面對他們,所以這樣的社交本質上是大家除了工作時間不願意多交流的。人來人往,皆為利來。你懂的。

而虛擬社交就不會,因為有圈子,我可以選擇在哪個圈子裡,只和哪種興趣愛好相投的人在一起。其他人我不想說話,我就可以不說話,因為即便在一個群里,你也不懂我,我去了你的社群里,我也不懂你。我們是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的人。

「一個人,一座城」人是各式各樣的,生活經歷不同的人,是不願意在一起的。

唱這首歌的年代,大家的世界是平的,一眼能看到頭,人和人,人和世界會很清晰,但是因為有了網路社交,並且有了屏蔽功能,大家就只願意和一個社群的人在一起。以前的交際是清晰的。但現在的社交是混沌的,現在整體看,根本看不出任何形狀。

你的同桌在哪裡,其實她就在你同學群的群里,你的朋友在哪裡,也在你的微信里,其實通過手機,他們都離你很近。只不過很少說話,甚至不說話了。也許在聚會的時候可能還會說起,還會想起。但是很顯然,已經不是一個圈子的人了。

其實舉這個例子並不恰當,因為只是同桌的話,不聯繫會有很多種原因。但是間接說明了整個社會社交形勢的一個縮影。

我們的好朋友現在在一起聚會時,也會發現,大家也都抱著手機,在自己的世界遨遊。家長也會埋怨自己的孩子,即使逢年過節聚在一起,也都是幾個人拿著手機不知道在幹什麼。家長在抱怨,但是又不會理解自己的孩子手機里的世界是什麼,有些家長索性就讓他去吧,有些家長則是很多時候都不理解,甚至打罵自己的孩子。

其實不管理解還是不理解,這樣的社交已經形成了,想像一下沒有微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世界的浪潮就是這樣,你即便覺得那種清新淡雅的生活非常好,非常愜意,你可以選擇離開繁華的城市去過室外桃園的日子,你也可以扔掉手機,但是這樣的日子根本不會持續太久,你就會想起你的城市生活,想起你的手機。

不可逆的東西就是不可逆的,因為它已經發生了,就像很多年前人們是不可想像現在的手機和社交形勢的。

既然如此,我們也只好按照社會的發展,按照時代的潮流來吧,在群里,但不用非得在一起。


推薦閱讀:

心理和諧與人際交往
成為一個懂規則的人,和懂規則的人在一起合作
老北京人敬煙也有講究,您知道嗎?
正反饋機制:學習、學習、協作及社交之道
剛開口就遭懟,錯哪兒了?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