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儒生比佛教徒、基督徒要少?

為什麼儒生比佛教徒、基督徒要少?

76 人贊了文章

對儒、釋、耶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按照這三家的傳統的高標準價值觀,現代社會的多數人的德行是很敗壞的,用「寡廉鮮恥」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不僅僅如此,當主流道德很low的時候,還會對少數品行高潔的人造成壓迫,進而製造出很多很多「善有惡報」的案例。

佛教徒與基督徒有著很明晰的彼岸世界的觀念,真正的善惡之報會在生命終結後到來,現世不隨波逐流是有意義的。佛教徒與基督徒的堅韌、勇氣,是建立在對彼岸世界的希望之上的。

儒家不強調彼岸世界,而是強調現世。儒生必須說服自己「有德」是人生的終極意義,必須硬扛。 從心理壓力上來說,儒生最難自我安慰。標準的儒家信徒應該做到無任何好處、無任何人欣賞,自己獨自一人也要品德高尚,這對人的心理要求太高了。

我想,只有心理素質九十分及以上的人,才能遇到善有惡報的事還是堅持當一輩子真正的儒家信徒。所以,我們比較容易遇到佛教徒與基督徒,很難遇到儒家信徒。

我敬仰歷史上真正的儒家信徒,但是我不相信儒家可以在未來的中國起到較大作用,「外王」是肯定不可能的,「內聖」也沒戲。我更看好佛教與基督教。

~~~~~~~~~~~~~~~~~~~

請不要在評論區談大眾的、平均的道德,本文談的是同樣堅持高標準道德,儒家信徒的難度高於佛教徒與基督徒。


推薦閱讀:

佛教徒的信仰危機——簡評「舉報事件」風波
(轉載)野航讀聖經:我為什麼是一個信基督的「佛教徒」
從基督徒到佛教徒,從名校教授到「佛學院」校長,他告訴你佛教多麼彌足珍貴(令見專訪051)

TAG:佛教徒 | 宗教 | 基督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