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關「服務定義」與研發如何結合的想法

有關「服務定義」與研發如何結合的想法

這幾天我看了幾篇有關貴公眾號發布的「服務定義」有關文章,雖然我是一名程序員,我不是專門做IT服務或者運維的人員,但是我想對這個理念怎麼跟開發結合談談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能理解到的是,」服務定義」是細粒度分解後再重組的一種服務交付方式,目標是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適應高速迭代的業務發展節奏。

程序員日常交付的雖然不是服務,但是交付的會是產品或者是應用。

「服務定義」在內部將用戶需求進行分解,然後對外分發,這個過程讓我聯想到容器。

容器先是弄成鏡像,然後可以到處分發,它不用管開發環境,不用管測試環境,也不用關心用戶的生產環境。

不同的是,容器能做得很輕,就是不知道「服務定義」交付的服務能不能也做到很輕。

容器能夠實現自動化的運維,把代碼、測試和運維的環節都打通,這個似乎也同「服務定義」追求實現的「連接」作用相一致。

另外,用容器打包應用交付給用戶,也讓應用上雲方便多了。在這方面,「服務定義」估計目前還達不到這樣的服務便捷交付,但是我倒是蠻期待的。

容器之間也是有通信的,一般用HTTP的API。「服務定義」裡面各種服務是怎麼通信的,這個我倒是還沒看到相關的介紹,希望今後能有一些這方面的補充。

其次,「服務定義」讓我看到了微服務的影子。微服務互相之間都是獨立的,能夠自由伸縮,但是前提是,獨立的服務都會明確自己的邊界。從目前公開的資料看,「服務定義」中的服務沒有說明它所生成的服務是不是擁有邊界。我覺得有這樣的邊界是最好的,因為如果細粒度化的程度更高後,服務之間是否有重疊是很難控制的,另外因為服務自由度也沒有明確,這種重疊我感覺是必然會有的。這時候你再沒邊界的話,亂是必然的。

微服務支持不同技術棧,就像「服務定義」鼓勵跨產品、技術等的融合。好像看文章,「服務定義」也允許營銷資源的嵌入,這個會是怎麼結合,我很感興趣,什麼時候也能把研發也嵌入進去更好。

另外我關心的一點是,需要看到的是如果用戶之前習慣了從前頻繁溝通、項目化交付的服務交付模式,你們會怎麼向他們推送「服務定義」?因為這些用戶通常不會一下子做很徹底的改變,他們也更在乎可能出現的額外成本投入和不可知的風險。所以這時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新的服務用「服務定義」,舊的服務還是跟以前一樣,然後繼續保持更新,有新需求就去滿足新需求。

還有就是,「服務定義」這麼交付服務,跟以前相比,能否帶給用戶更多的安全感。目前「服務定義」似乎還沒有就安全性做出有關論述。我的建議是參考容器那種隔離的做法,交付不同服務時,要麼項目的團隊成員是隔離的,要麼服務本身使用的各種資源是隔離的,並且也為哪種用戶可以獲得哪種「服務定義」提供的服務做一個許可權的規定,然後去執行。

最後,「服務定義」在一個公司內部究竟應該怎麼運作,不知道今後會不會有一個教程出來?比如說你的發起方是誰,你的需求是什麼,能夠給誰提供服務,能夠怎麼服務都能解釋清楚。還有就是「服務定義」是萬能的么?是不是說所有的服務供應商都能使用,這些都得去驗證吧?

因為只看了三篇文章,而且每篇看的都不是很深,所以只是想起什麼就寫什麼,其中一些觀點和邏輯可能還不是很完善,望見諒。

推薦閱讀:

美國大型超市中出現了一種名叫Deliv的當日送達服務
您需要追男友包月服務嗎?
餐飲服務質量管理技巧
服務香港36載 林鄭「貞固幹事」可堪治港大任
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首頁-全民國防教育-全民國防教育最新公告

TAG: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