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 | 什麼是意識?

思維 | 什麼是意識?

意識

為什麼要說意識?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被人說過「笨」、「蠢」、「固執」、「情商低」?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笨」在什麼地方呢? 很有可能就是你沒意識到某些重要的東西,沒意識到某些東西的重要性。 你想不想知道那些東西是什麼呢?怎麼樣找到他們呢?

在高中那段時間,我重新迷上了足球,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守門員,一開始菜的一比,經常被人進一些莫名其妙的球,比如對方守門員發自由球可以直接射進我的球門(球從一個球門直接射進另外一個球門)。所以幾個隊友一直反覆跟我說「站位」,當時雖然知道「站位」什麼意思,但一直不能夠做到很好的「站位」。比如下圖,(守門員視角)當對面球員從左側進攻,應該優先保護左下角,他們較大幾率射近角。

射近角

最開始還是沒有很強的意識,經常被人進這種球,直到後來才知道,需要根據對方的具體位置射門力度射門時機以及射門方式的喜好才能做出更好的「站位」,但是這個時候,我依舊不懂得什麼叫做「意識」。高三,我開始踢其他位置,發現隊友總是不傳球給我,還總是對我有意見(黑人問號???),後來,一位好朋友跟我說:「你要有意識,有的時候你跑的那些位置,人家壓根傳不了給你。」從那之後,由於自己帶著「意識」踢球,隊友傳的球越來越多了,自己進的球也越來越多,技術也進步的越來越快。(順便說,自己進的很多球很多都來自於那位好朋友)

意識就是那麼一樣東西,當你擁有了它,你在某個領域或者某些方面能有大幅度的進步。這也是我為什麼想首先談「意識」的原因。

什麼是意識?

意識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到目前科學界也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這裡引用一下維基百科的定義:

意識是人對環境及自我的認知能力以及認知的清晰程度。科學家並不能給予一個確切的定義。

兒童時期的意識

6到12個月大的時候,小朋友們不懂得自我識別(Self-recognition),他們不能分辨鏡子中的是自己還是他人,我們把鏡子放在他們眼前,他們會認為鏡子裡面的自己是其他人。大約到18個月,他們才能漸漸知道,原來鏡子裡面的是自己,開始了自我識別。

在4歲及4歲之前,孩子會認為別人想的跟自己想的一樣,而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事物。而大約在5歲的時候,孩子才能慢慢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想法是有區別的,自己想的東西,別人未必會這麼想。

先不看答案,你認為莎莉會去哪裡找球呢?

上圖是著名的「錯誤信念實驗」,問3歲的孩子,他們會認為莎莉會從安的箱子裡面開始找,而不是自己的籃子。而5歲的孩子則會說,莎莉會先找籃子。事實上,莎莉走之前,球一直在籃子里,莎莉並不知道安把球放到了箱子,所以會先從籃子里找。

成年時期的意識

雖然科學界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過還是有不少論文和書籍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我將它們匯總了一下,並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補充和修改,它們大致可分為4點:

  1. 情緒意識
  2. 行為控制意識
  3. 自我評估意識
  4. 自信心

下面,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這4種意識

1. 情緒意識

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並意識到情緒產生的影響。

在情緒意識中,情緒是最重要的辭彙。在看下面之前,先提一個問題,你現在能列舉多少種情緒?先自己在心理默念一下,記錄下來。

在情緒意識中,最困難的是第一步:意識到你自己的情緒。有很多人在平常是意識不到自己情緒的變化或者意識到了卻描述不出來,比如:你曾經有沒有試過暴怒而做出一些超乎自己或別人想像的行為,並且在事後後悔呢?第二步,情緒產生的影響一般需要通過大量的現實經驗,自己才能夠正確地判斷出來。

那麼回到剛才的問題,你可以列舉多少種情緒呢?自己有沒有將它進行分類呢?

情緒的種類

根據薩提亞家庭研究院的定義,一共有500個描述情緒的辭彙,經過自己簡單的分類,可以分成8類

  1. 喜悅:幸福、歡樂、欣慰、滿意...
  2. 憤怒:暴怒、怨恨、刻薄、敵意...
  3. 悲傷:憂傷、自憐、沮喪、絕望...
  4. 恐懼:焦慮、憂慮、擔憂、驚恐...
  5. 喜愛:認同、熱切、傾慕、迷戀...
  6. 驚訝:震驚、驚奇、奇妙、驚嘆...
  7. 羞恥:內疚、尷尬、懊惱、悔恨...
  8. 厭惡:輕蔑、鄙視、反感、憎惡...

當然,這個分類模型還存在問題,比如「嫉妒」、「冤枉」、「受寵若驚」、「心灰意冷」這些詞結合了多個類型的情緒,是屬於更複雜的情緒,就很難將它們簡單地劃分為某個類了。

曾經有位心理醫生說,很多男生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他們沒辦法準確描述自己的情緒,不知道自己正在想什麼,在這方面女生做的比男生要好。

2. 行為控制意識

意識到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以及意識到其目的

這個意識看第一眼,比情緒意識要簡單不知道多少。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你曾經有沒有受到過注意力分散的影響呢?明明想著學習,突然來了一個信息,自己就跑去玩手機去了。明明想著要交明天的作業,卻無緣無故地打開了電視看電視劇。行為控制意識很大一部分的內容跟注意力有關係,但也跟其他事物相關聯,比如植物人失去了意識,失去了控制自身的能力,因此行為控制意識比我們自己認知的範圍要大得多。

3. 自我評估意識

知道自己的優勢局限

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同學學知識總是會比自己快,描述的也會比自己清晰,除去天賦的因素影響,那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有一套自我判斷的標準,知道當知識了解到何種程度才算知道,知道那些內容自己並不是真正理解,這個相信很多人都是憑藉自己的直覺認為自己學會了,但這往往是不夠準確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超出自己的領域範圍做的那些事情的成功率會比在自己領域範圍內的低很多,比如讓一個學會計學的同學去解釋一下《編譯原理》說了些啥,即使這位同學懂得谷歌,也掌握非常好的閱讀技巧,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並且準確地表達出來。

當你的自我評估意識越強烈,自己的優勢和局限知道得越清晰,你就越有方法使自己進步,正如我學會「站位」那樣。

4. 自信心

自我價值和能力的強烈肯定

咋一看這個定義,理解起來是不是比前面三個簡單很多呢?是的,理解起來簡單,但是想要培養起來,到擁有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首先,它意味著你知道自己的個人價值所在,即你的優勢,但是這並不足夠。你會發現,身邊有些能力很強的人,他們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強,但卻表現不出強烈的自信心。 其次,你必須要有覺察自己情緒的能力,需要接納和認同自己,才能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

怎樣得到意識?

你要得到它,首先你得知道有這個東西。上面的內容就像一張地圖,你知道了有哪些終點,但每個人的交通工具不一樣,有的人暈車,不能坐車,有的人害怕飛機,不能坐飛機,所以並不存在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交通工具。你也可能不能到達每一個終點,但不到達不意味著不知道,你必須要去旅行,才能夠領略這當中的奧妙。這也是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內容。

至於我有沒有得到它,我又是怎麼樣得到它,這在一字半句是很難說清楚的,在之後,我可能會寫另外一篇文章,好好敘述一下自己的經歷和方法。

總結

意識:當你擁有了它,你就能獲得巨大的進步。

意識有很多個方面,也有很多種叫法,比如「知道」、「覺醒」,我們必須要準確地對它進行定義,才能更好的學習它。而上述的定義並不完全能夠概括意識的全部,這就像牛頓的三大定律,它只能提供一個模型,至於當你遇到了一個模型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必須改進這個模型。這每一步都需要我們的心智,需要我們的努力。

寫了將近個小時,所以昨天拖更了,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有什麼建議歡迎留言哦~

weixin.qq.com/r/-DjH30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9種受用終生的思維方式,一定要告訴孩子
思維敏捷
為什麼你總是比別人差的大多數,因為你的思維方式
從「莫比烏斯帶」談起
《環法之旅》觀後感---必須改變的思維

TAG:意識 | 思維方式 | 思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