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教師像一隻辛勤的蜜蜂

好教師像一隻辛勤的蜜蜂

何為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理應是從教者須趕早用心思考,進而明了的問題。不管各位教師的思考存在怎樣的差異,其基本主張或標準,定當大同小異。

筆者堅信,所有稱職教師定可達成如下共識:好教師要有人格;好教師要視教書育人為畢生事業;好教師要關心學生;好教師要熱愛教學;好教師要多讀多思多寫;好教師的課要受學生歡迎。

而一位教師的課欲受學生歡迎,他(她)就一定要像一隻辛勤的蜜蜂,珍惜光陰,博採知識、理論、思想的花粉,精心釀出富含多種優良元素的育人之蜜,酌情、耐心喂與學生。由於人的知識、理論、思想的獲得,大多來自間接經驗,所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力博覽群書,勢必成為每位教師博得「花粉」、勝任教學的必由之路。何以見得?

已故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在《<宗璞小說散文選>佚序》中說:「一個教師講一本教科書,最好的教師對這門課的知識,定須比教科書多許多倍,才能講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來,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識,只和教科書一樣多。講起來就難免結結巴巴,吞吞吐吐,看起來好像是不能暢所欲言,實際上是他沒有什麼可言。如果他的知識還少於教科書,他就只好搞照本宣科(這不就是今天大學生眼中的「金山讀霸」嗎?——引者注),在學生面前唱催眠曲了。」

馮先生生前曾是清華、西南聯大、北大的名教授,他的話無疑是經驗之談。試想,就講一門課而言,馮先生認為的「最好教師」要積累的知識,「定須比教科書多許多倍」。欲達此要求,豈能不像辛勤的蜜蜂廣採花粉一樣,在無量數的書籍報刊中采知取理呢。

頗具學人風骨的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先生,著有《在閱讀中思考社會的走向》一文,他誠懇地寫道:「做我們這一行,讀書就是職業的一部分,並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在讀這些書,而是如果不讀這些書,就沒有辦法教好自己的學生。」

多麼樸實的肺腑之言!在我看來,如果說博採花粉釀佳蜜是蜜蜂的「職業」,廣讀博覽、「教好自己的學生」,就是教師的天職。

蘇聯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明確肯定:「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十比一,那麼到他有了十五年至二十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為二十比一,三十比一,五十比一。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知識海洋里就變得越來越小。」

稱職的教師都明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準備一桶水。如果準備一缸水、一湖水、一海水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教師,怎會育出「小」學生?

自感欣慰的是,隨著教齡的遞增,雜讀泛覽,越發成為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我已逐漸悟得了「功夫在課外」的道理,潛心追求著「在談天說地、道古論今中傳道」的境界,並時常在授課後博得的並非禮節性的掌聲中,享受著尊貴的快樂。我越來越喜歡晚唐詩人羅隱的詩句——「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忝為人師,我更願意把羅詩的末句改成「為生(學生)辛苦為生甜」。(2014.3.17)


推薦閱讀:

青少年讀經開智教育(一)
家訪到底有沒有必要?
「語文素養」的內涵分析、新解及其教育含義
【網上學日語】去日本會說這些就夠了

TAG:教育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