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防治熱痱 中醫有良方

炎夏,有些人特別是小兒,往往會周身長滿痱子,瘙癢難忍。如不及時治療,抓破皮膚,還會繼發感染,形成膿皰瘡、癤(jiē)子或膿腫等。所以,及時防治痱子,是夏季不可忽視的問題。

在人體皮膚中,約有250多萬個汗腺,通過分泌汗液從而達到調節體溫的作用。當汗液通暢地排出,而滯留在皮膚表面甚而彌散到附近的角質層中,將汗腺口堵塞,就會引起局部刺激而使皮膚髮炎,形成紅色粟粒疹,就是我們常說的熱痱。

明白了熱痱產生的原因就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預防,如居室要通風涼快,穿衣要寬敞,使汗液能迅速蒸發,並且要經常沐浴,但應少用熱水或肥皂,因為皮膚受到熱水的物理性剌激,會使痱子加重;用肥皂不僅會刺激發炎的皮膚,而且還會使皮膚的抵抗力降低。浴後可在皮膚皺褶處撲些痱子粉和痱子水,以求清涼止癢,但局部不要用軟膏及油類劑型,以防毛孔堵塞,使痱子增多。

中醫認為:小兒熱痱,又稱「暑癤」,多為夏令時,內郁濕熱熏蒸,外受暑熱風邪所致。小兒若暑癤(jiē)頭面漫生,煩躁發熱,眠食不佳,哭吵不寧,治療除用外治法外,還可以助以暑令食療方。

食療方:1、蓮花翠衣羹

此方源於《暑病證治要略》祛暑攝生方化裁而來,功能解暑清熱,生津醒胃,除煩消痱。

製法:鮮荷花(或鮮蓮卷)二朵、帶心白蓮子50克、西瓜皮(翠衣)50克,清水煎煮,加糖適量即可。

方中荷花(或蓮葉)味苦,甘性平。《本草再新》曰:「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白蓮子性味甘澀,性平。《本草備要》謂之能「清心除煩,開胃進食」;蓮子心苦,涼。《本草再新》載其:「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消暑除煩,生津止渴。」西瓜翠衣性涼味甘,功能化熱除煩,祛風利濕。《要葯分劑》:「能解皮膚間熱」。故善祛瘡癤痱癢。

本羹液製成後,色澤碧綠,酸甜可口,小兒易於接受,成為治療暑熱傷津,心煩不眠,皮膚痱子瘙癢的「驗、便、廉」食療妙方。

2、綠豆30克、紅棗10枚、冬瓜30克,冰糖少許,把前述配料(除冰糖外)一同放入沙鍋中煎至爛熟,再加適量冰糖調和,每日一劑,連服一周。

外治法

一、金銀花6克,用開水浸泡約1小時許即可,以棉簽或紗布蘸金銀花浸泡液輕抹患處,每天三次。

二、敗醬草9克,把葯放入沙鍋中,加水約500毫升,先用武火煎開再用文火煎5分鐘即可,以棉簽或紗布蘸敗醬草煎出液輕抹患處。每天兩次,第二次抹洗液時仍可由前一份敗醬草煎取。

三、鮮冬瓜適量,去皮切片,外擦患處,每天三次。

四、苦參10克、馬齒莧10克,加水約250毫升,煎開後再用文火煎15分鐘即可,放涼後清洗患處,每次5分鐘,早晚各一次。

五、《六科準繩》提示治痱的「四石散」極有良效。滑石、寒水石、生石膏、熟爐甘石各等分,研極細,水飛過、晒乾、瓶貯。每沐浴或出汗後,以粉撲患處,可涼肌止癢,解熱除煩。

為防治熱痱,除服用中藥外,平時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些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等清涼解暑飲料;不宜吃油炸及辛辣剌激的食品。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這10種常見婦科病,中醫治療大有優勢
胡氏中醫兩種不同的方式解救帶狀皰疹:正治法與奇治法
中醫前輩趙紹琴--《溫病淺談》(第二章)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