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講義:詩詞創作的轉接之法

詩詞創作的轉結之法

景三郎

手法上:賦、比、興。結構上:起、承、轉、合。

賦: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比: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興: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結構上要貫通,忌散,文章還講形散而神不散呢。小花小草小蝴蝶,小貓小貓小姑娘,事物的羅列不是詩,景與景或景與物要發生關係,注入想像,升發意境,下筆才出好詩。同樣面對柿林而生活,怎樣寫出好句?試看:遠望山鄉不見村,一片彤雲萬點金(瀟月的詩句)。轉句如揚起的鞭子、拉滿的弓箭,力道、響聲、出彩要在合上體現。

並不是每一首詩的結句都出彩,但結句佳是寫好詩的捷徑法門之一。

大詞是病,熟語、成語入詩是病(成語能翻出新意的也算好詩)。曹操: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詩人感懷生命的短暫,道出了宇宙意識,無大詞,但是好詩。

1、比喻出新、由近及遠法。

題遠達度假村(劉章):硯海朦朧墨島明,墨研硯滿碧瑩瑩。青山做筆時來蘸,揮向青天雁字橫。

第三句轉用比喻句出詩意,第四句結用由近及遠法,宕開詩興,寫出了大格局。由近及遠法,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第三句轉句用比喻出詩意的參見杜牧《惜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2、由遠及近法視角結法。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前二句直寫愁情愁景,轉結二句把愁推到了空靈之境,讓這一夜之愁與這詩篇一起名垂千古。

張志明《中秋夜》:橋頭明月吻清風,萬斗金珠水面生。獨步溪邊尋夜景,疏星幾點對流螢。

3、白話道出,直抒胸臆法。胸中有大情懷、真感情在先,而語言上用直白的語言,這也是對寫詩晦澀派的警鐘。試看:爐前值班聞礦難(張惠中):馬達轟鳴助火燃,又聞礦難起唐山。煤中多少人屍骨,鏟到爐前不忍填。

第三句逼問事實,第四句直抒胸臆,文字淺顯易懂,卻有摧心裂肺的效果。

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情上看,張恩惠中在嘆時事、憫民生,劉禹錫在懷古事、嘆史實,但卻用了同樣的轉結之手法。

再看一首寫日常生活小情調的,唐詩三百首中朱慶餘的《新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張水部即大詩人張籍,張讀後此詩回贈朱慶餘一詩:越女新妝出鏡新,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於是,朱慶餘因此詩在全國名聲大振,唐詩三百首上的原話:由是朱之名流於海內矣。

詩會多老同志,智慧與經歷都是財富,有助詩思。田惠民《致仕感懷》:贏得白雪一枝媚,輸卻姚黃百日春。側畔清濁東逝去,橫斜留寄太行人。

聞當局查處天上人間:天上君裁霞爛漫,人間誰怨月朦朧。笙簫吹斷黃河曲,空憶千軍向大同。

古體詩與新體詩,詩心相通。類似題材上的小情調,寫法上的的結句之法在現代詩中也能見到,《抱陽》第六期第147頁劉秀敏的詩《我能為你做什麼》,試看結句:「你要你懂得,珍惜你自己/便是,疼愛了我!」平常白話,卻感情真摯,活化全篇。另見第六期第53頁《相約》。類似參見舒婷的「與其在懸崖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結句之法全得唐人朱慶餘之餘緒也。

4、設謎翻新之法。題熊任望先生狂草書法(李長瑞):熊老狂書氣勢雄,翻江倒海似烏龍。天陰不敢開窗掛,惟恐騰身雷雨中。

第三句設局,第四句結出謎底、翻出新意,活化出全詩的意味。

瀟月的詩句:遠望山鄉不見村,一片彤雲萬點金。屬設謎翻新之法,但她用在了起承之句,後兩句是:若將百樹評秋色,誰可丰姿比柿林?

5、意境濃縮收束全篇之法。

結句情、景、人物、所見或所思,多意境濃縮,罩住全篇,收束有力。如:

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蘿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唐詩三百首》原評:層層布景,是一幅著爭人物畫,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

對侃聽竹齋(張志明):對侃竹林咂小詩,尋章未遇日斜時。抬頭牆外花緣樹,約得鄰家春半枝。

山鄉春趣(張志明):梨林潑玉罩柴樓,不見往日亂山丘。一樹桃花藏半樹,欲出不出少女羞。

6、細節定格法。具體的形象化的生活細節寫實之結法,如現代的攝影微拍技術定格在一個細節畫面,又如梵高的濃烈的陽光下溫暖的向日葵,直指內心,激活閱讀者的情感,是為好詩。如唐詩三百首中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另一個發生在唐朝的生活中的小事件:蜻蜓落在了一個閑愁宮女的髮髻。這個事件透過鏡頭或者一張工筆畫進入了劉禹錫眼中,劉大詩人來了靈感,寫成了一首詩,流傳進《唐詩三百首》: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這隻蜻蜓讓全詩變得無比鮮活,既是對含愁宮女的陪伴與慰藉,又同樣深化了深宮寂寞的愁。這隻蜻蜓註定是為詩而生,它飛躍千年,於公元2011年的8月6日飛到了順平縣的一個景區,這次它落在了張志明先生的肩頭,這個細節被方保懷先生的詩心捕捉,寫詩如下:

採風乞巧酬新客,詩賦清流意更濃。不見蜻蜓尖角立,張公背後品吟聲。(抱陽第六期第82頁)

事件相同,寫出了不同的詩情。轉結的手法不同,方保懷用的是上面所講的謎底翻新之法。都是好詩,足見詩無定法。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鄭鐵峰談格律詩的「拗救」
何鶴:鍊字與詩詞創作
【詩詞創作】(第四十五輯)| 詩:章壽專輯【七絕軲轆體】
詩詞創作需要「真點評」
詩詞創作漫談

TAG:詩詞 | 創作 | 詩詞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