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神話語充滿的生命

第六課神話語充滿的生命發展基督的心引言聖經是基督徒的資料集、他的生活手冊、他路上的光、並他信心和行事的指標。聖經是神的話語 - 他特別的啟示,人們需靠它洗淨和指引路途。作為神對人的啟示,它教導人各種有關生死的事物,是除了藉著這很特別的啟示,人們絕對無法學到的。保羅於林前 2:9-10 如此宣告。 林前 2:9-10 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10 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

詩 119:9-11 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10 我一心尋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離你的命令。11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 這啟示包括各種事物,例如有關神的三一性這真理(他的本質、個性、旨意和計劃);有關人(他的本源、組成、墮落、犯罪和需要);有關物質世界、其作為創造者之受造物這真正本源、和其將來的得贖;有關撒旦和世界上的罪惡力量;有關神拯救人的計劃,即透過信靠他兒子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從罪的刑罰、勢力、和在將來從其存在得蒙拯救);有關聖靈的位格和工作;和有關將來之事的事物。由於人有其限制、按本性其靈命是瞎的、其屬靈狀況是身在罪中,如已逝世的 Dr. Lewis Sperry Chafer 言,聖經是一本人想寫卻不能寫、即使能寫也不會願意寫的書。

由於聖經有這些特質和影響,它是基督徒生命中最重要的書。留意下面的經節取樣: 太 5:18-19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19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提後 3:16-17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17 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彼後 1:18-21 我們同他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19 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20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21 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 基督徒不可只認識他們所擁有各本聖經的實物,更要認識聖經本身。細心地得知它的價值很重要,因這能推動他們使用它 - 合適地按其特點、目的和來源使用它。由於屬靈明慧、信心、行事和順服神是有賴聖經,有關聖經的教義(聖經學)是一個人所能知各樣聖經教義中最重要之一。

大衛這樣寫:「我要向你的聖殿下拜,為你的慈愛和誠實稱讚你的名;因你使你的話顯為大,超乎你的名聲。」(詩 138:2,本人的強調)(譯按:斜體部份依和合本小字,以合原著所引英王本 KJV )新美國標準譯本( NASB )將此節後半譯作「因你按著你所有名字使你的話顯為大」(中文譯者直譯)。新國際譯本( NIV )譯作「因你使你的名和你的工作超乎萬事」(中文譯者直譯)。

「按著」或「超乎」(英王本 KJV )代表了希伯來原文中動詞 gadal 的 hiphil 字根(譯按:此為希伯來文文法中有關時態的專詞)和前置詞 al 。這一般意指「超乎」,就如英王本所譯,但上一段三種譯法均有可能。不論我們採納哪一譯法,經文是在宣告神的話語對於認識和敬拜他均為重要。認識神(提述神的名包括認識神)有賴認識神的話語。正如有時人們說:「一個人的名聲取決於其言辭」,同理,神的名和認識神是有賴他話語的真確、忠實和準確,還有人對聖經的認識。讓我們記著這點,進而思考聖經是甚麼。

聖經的屬性(詩 19:7-14)詩 19:7-14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10 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11 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守著這些便有大賞。12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13 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14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它是神呼出的:神所默示的啟示

以下資料展現聖經(作為神所默示的啟示)為自己所作之見證。這是人類需要聽的見證,但假若有人不願聽它 - 確有很多人不願 - 他們不單忽略聖經的見證、「辯方」為自己作的證言,他們更忽略了其他極有份量的、支持聖經見證的證據。

這些證據包括聖經探之不竭的深度;它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奇妙的連續性;它在全球的流通量;聖經在道德上的純全;它對展示真理的不撓忠誠、和對隱諱聖經中英雄之犯罪的堅決拒絕;它對歷代世人的適切性;考古學的見證;預言的實現;它不單改變個人、更改變全社會的常存力量;和它面對人們一再嘗試毀滅或詆譭它的攻擊中得蒙保守和存留。

這些在我們比較聖經和所有其他古舊著作的保存時將特別重要。73

主耶穌是對聖經作為神的話語之真確性最偉大的見證。他的見證為何是如此重要?因為神藉復活確認和證明了他是其神聖兒子(參徒 2:22-36、 4:8-12、 17:30-31 和羅 1:4)。基督清楚肯定了舊約的權威並應許了新約。

留意基督教導了甚麼關於舊約:

  • 它具權威(太 22:43 )
  • 它可靠(太 26:54 )
  • 它是終極(太 4:4, 7, 10)
  • 它充足(路 16:31)
  • 它不滅(太 5:17-18)
  • 它整全(路 24:27, 44)
  • 它清晰(路 24:27)
  • 它乎合歷史(太 12:40)
  • 它乎合(科學上的)現實(太 19:2-5)
  • 它無誤(太 22:29、約 3:12、17:17)
  • 它不被廢棄(約 10:35)74
  • 讓我們記著這些,進而看看「辯方」為自己所作的見證。在任何公平的法院,辯方都有得到代辯人和辯白的權利。

    默示的事實

    提後 3:16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聖經之全部都是默示出來的,默示字面上解作「神所呼出的( qeopneustos )」。我們可將句子譯作「聖經都是神所呼出的」。這意指默示的方法和來源。我們的英文字「 inspire 」帶有吹氣進某東西之意。可是,上述希臘文字卻教導我們說神呼出了聖經。雖然神用人類作者記錄他的訊息,聖經的來源仍是神,他藉人類作者將其呼出。神用他們的詞彙、經驗和個性,但神是終極來源,他們不過是人類工具而已。以下我們談到「如何默示」時會再說更多。

    默示的範圍和本質

    聖經之全部、整部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是神所默示和有益的。這意指默示的範圍和本質。它全部都是由神默示。神學家一般稱這為完全的( plenary )默示。 詩 119:140 你的話極其精煉,所以你的僕人喜愛。

    詩 19:7-9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綜合而言,整本聖經是「真實的、煉淨的、完美的、確切的、正直的、精純的、潔淨的、比金更令人渴求、比蜜更甘甜」。這些描述意指聖經字句上的、完全的和無限的無誤性,和其不能被廢棄這特性(參林前 2:9-13)。留意在以下經節中,論據是如何繫於一字之上(在加 3:16 中「那一個子孫」是單數;在太 22:31-32 中「是」為現在時態)。 太 5:17-18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約 10:35 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稱為神......

    加 3:16 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神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

    太 22:31-32 論到死人復活,神在經上向你們所說的,你們沒有念過嗎?32 他說:『我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 就默示的真正性質、和歷年衝著默示這真理的攻擊, Ryrie 這樣寫: 雖然很多神學觀點都說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可是它們對「默示是甚麼意思」沒有多大共識。有些人著重聖經的作者、另一些著重讀者。有些人將默示連於聖經的整體訊息、另一些連於其思想、更有一些連於其字句。有些人認為默示包含無誤性,很多人認為不然。這些分歧令我們需要精準地陳述這聖經教義。過往人們只消一句話:「我相信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就足以確認全個默示的教義。但當有人認為默示並不包括聖經文本的字句,我們就得說:「我相信聖經是神所逐語默示的」。要反駁「默示不延伸至聖經所有部份」的教導,我們就得說:「我相信全部聖經都是神所逐語默示的」。然後又會有人不認同聖經是完全正確,令我們必須說:「我相信全部聖經都是不能被廢棄、都是神所逐語無誤地默示的」。可是之後就有人將「不能被廢棄」和「無誤」限制至有關信心的事,而非包括所有聖經記載的事(包括歷史事實、人物譜系、創造世界的記述等等),令我們必須加上「無限的無誤性」這概念。加於最基本的論述的每項詳情都因錯誤的教導而起。75

    默示的價值

    由於整部聖經是神所呼出,是一位全智、全知、全能、慈愛的神的作品,使徒保羅繼續指出整部聖經在四件事上均為有益: 提後 3:16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1) 教訓 - 「教訓」在希臘文中作 didaskalia ,解作「教義」或「教導」。它既可用作表示行動(即「教導」這行為)、也可帶被動的意思(被教導的東西,例如教義)。在教牧書信中,保羅用它表示教導的行動(提前 4:13, 17;提後 3:10),也用它表示被教導的東西,例如「純正的道理」(參提前 1:10; 4:6, 16; 6:1, 3;提後 4:3;多 1:9; 2:1, 7, 10)。這些經文很多都顯明我們的教導必須乎合純正的道理,這在多 2:1 特別明言了。教義若要純正,它就必須乎合神默示的話語。終極而言,教導或教義 - 教導的內容 - 意指神就世人永恆和豐盛之生命設立的基要原則,是生命賴之建立的基本、基要。

    (2) 督責 - 這在希臘文中作 elegmos ,解作「試驗、定罪、責備」。 mos 詞尾表明這是個被動態的名詞,重點在「聖靈透過神話語令人知罪的工作 - 透過暴露人在真理中在個人層面上令人知罪」這過程之結果。我們可將 elegmos 和另一希臘文字 elenxis 相比較:後者是個主動態的名詞,重點在責備或暴露人們過錯之過程。在信徒的生命中,兩者均需不斷存在。可是,目的不單在其過程。目的在結果 - 個人層面上的知罪。如一盞燈光,聖經督責我們、暴露我們於「自己在生命中跟神、跟他人(例如在家庭、教會和社會內)所有關係如何多方違反神的計劃及原則」之前。當我們被督責、經歷為過犯被責備時,我們每人就面對一個很重要的決擇。我們可走向神,回應他的更正和訓練、或是反叛和抗拒。假如我們抗拒,那麼神作為父親就會管教我們,令我們歸向他。

    (3) 使人歸正 - 這在希臘文中作 epanorqwsis ,意指「使正直、使正確」。它強調聖經重整人生命的本質和能力,重點在神話語較立刻的工作,就是令我們腳步走回正路。詩人這樣寫:「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詩 19:7 上)

    (4) 教導人學義 - 「教導」是 paideia ,基本上解作「訓練、指示、管教」。這不是懲罰的意思,而是訓練和發展個性、能力、技巧等等的管教之意。這無疑是比較長遠的,意指發展信徒屬神性格、屬靈能力的真理,即帶來成長的真理和程序,如研讀聖經、默想和禱告。

    默示之目的

    目標就是「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 3:17)在聖經啟示神的愛、眷顧和恩慈之際,它給予我們神的安慰和他的平安。但這永遠是在「使我們轉化成神獨生子的模樣」(羅 8:28-29)和「裝備我們過有善行的生活」(弗 2:10)的情境中。神安排了要裝備我們,為的是產生義和事工,而非自我沉醉。 羅 8:28-29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29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弗 2:10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提後 3:17 中譯作「完全」的字在希臘文中作 artios ,解作「合適、完整、有能力、充足,即是有能力應付各種需要」。「合適」是就一個過程的結果或心想的結果、即就心中目的而言。我認為過程本身已見於「裝備好了」一字(譯按:和合本只作「預備」易令讀者誤解)之中。關於這個字,留意以下三點:

    (1) 「裝備好了」在希臘文中作 exartizw ,解作「裝備、完全添置需用、完全提供」,好像為長程旅途給車子或船添置所需一般。其實它過去用作描述裝備一艘拯救艇。76 我們可將它和(美國的)海岸防衛隊船隻及其船員比較。它們裝備得極精良以拯救遇險船隻。

    (2) 「裝備好了」是個用作副詞的分詞,重點在成為「充足」、「有能力」或「勝任」的形式或方法。我們可將這經節譯作「使屬神的人因已被完全裝備好,得以有能力。」

    (3) 最後,這動詞用了完成式。在希臘文中這通常看重之前行動或過程的結果。在上下文中,相關過程就是研讀、知道和應用神默示的話語,而結果就是透過靈命成長得著事奉的能力。

    神將其話語賜給我們、和我們研讀知道神的話語,目的都是完全裝備我們,令我們成為完全勝任的神的僕人,在這黑暗、有需要的世界中作各樣善工,正如拯救任務中完全裝備好的拯救艇。

    如何默示

    彼後 1:20-21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21 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 聖經中的經文,沒有像這彼得後書的經文般告訴我們那麼多關於默示的如何。雖然彼後 1 全不是探討如何默示,這第一章及其上下文中有四件要事,是我們應留意的。

    首先是這經文之上下文和目的。由於神已藉其偉大寶貴的應許(即神的話語)給了我們所有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物,彼得寫信是挑戰讀者要殷勤,在他們認識救主上多結果子( 1:3-11)。換句話說,信心不能原地踏步;它必須成長。再者,彼得要提醒他們和我們,我們的信心不是立於浮沙般的、人們巧妙捏造的傳說或人類思想之上,而是建基於神在活著的話語(主耶穌基督)和寫下的話語(神預言性的話語)中的奇妙啟示,是我們需要細心留意的。 彼後 1:12-21 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13 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激發你們。14 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15 並且我要盡心竭力,使你們在我去世以後時常記念這些事。16 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他的威榮。17 他從父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他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18 我們同他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19 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20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21 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 在確立這重點的過程中,彼得提到他看見基督登山變像的尊貴榮耀這個人經歷,他聽到天上來的聲音:「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16-17 節)但他繼續教導我們一些極其重要的事 - 在今天人們注重個人經驗甚至過於注重聖經,他的教導更顯重要。留意在第 19 節彼得寫:「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 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 才是好的。」我們要問:「比甚麼更確定?」是甚至比他看見基督變像的經歷更確定。如今彼得、雅各和約翰曾看見的已成了神話語記錄的一部份,就基督的位格提供了重要啟示。但要點是,我們的經歷無論有多真切,永不可比神權威的話語優先,因為後者更確定、不變和可靠。神的話語是我們的權威,唯有它能判斷我們的經歷、決定如何是有信心和該如何行事。

    新國際譯本( NIV )將第 20 節譯得更接近希臘原文、更乎合上文下理、亦清楚表達出這裡要我們搜索出的真理。譯文是「你必須明白,沒有聖經預言是來自先知個人理解的,這點最為重要。」(按英譯直譯)這簡單地宣告了,凡先知所寫、凡我們在神話語中找到的,均不會是作者自己的意思或是人的看法。 16-19 節中探討的題目是使徒訊息的來源。它是人傳說,還是從神來的?第 20 節回答問題的第一部份。它不是從人來的。問題的第二部份見於下一節。留意 21 節中作連接詞用的解釋性「因為」。

    第 21 節教導我們,神和人都參與在聖經的撰寫中,而所用方法令神不單是成品的終極來源,他更指導寫作的過程、保證了成品的準確性。人類作者主動地說出神的話語,他們不只是默書機器。為保障所說的話準確,人類作者被聖靈感動和帶動。「感動」是 feromenoi ,一個希臘文的被動態分詞,意指「被帶著、被負載著走」。在徒 27:15, 17 中,這字用作描述一艘靠風吹船帆帶動的船。

    Ryrie 抓到這點的含義,並這樣寫: 雖然水手們是富經驗的人,他們卻不能引領船隻,所以他們最終要讓風任其吹的方向將船吹至某地。該船如何被風驅動、指引或帶動,同樣,神指引和感動他使用的人類作者寫出聖經的書卷。雖然那風是令船航行的強大力量,水手們並非睡著和靜止。與此相類,聖靈是指引人類作者的指導力量,可是後者本身擔當了書寫聖經的主動角色。77 那麼,這經節就默示的「如何」教導了我們兩件事: (a) 人類作者的意欲從沒有指引過聖經的寫作和 (b) 聖靈作為啟示的終極來源確保了他們所寫的在各方面均準確。

    默示的寬度

    彼後 1:3-4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4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第 4 節中提及「他...... 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很清楚,彼得在這兩節中是在探討神的話語。首先,經文中宣告了「神...... 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第二,生命和虔敬從認識神和主耶穌來,但此等知識是從神的話語(寶貴的應許)來。所以在精要上,這向我們指出神話語包含之事的寬度:「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

    神固然沒有啟示所有他能啟示的東西,有很多事情他選擇了留給自己知道(申 29:29 ),可是聖經透過啟示神和我們主耶穌,的確包含了人生命和虔敬所需的全部東西。我們需要的都有了,沒有欠缺的。結果,聖經既為神默示的話語,以下各項均為真實......

    它是活的、有力量的

    在聖經這個屬性中,我們見到神話語能使人得生命和得力量,重生和改變或轉化人們生命,因它啟示神本身的智慧,又透過它的真實性將人帶進和神一個極重要的關係中。 彼前 1:23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羅 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來 4:12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它是完美、無缺陷的

    (1) 它無瑕疵、完全、純正、經煉,故此是真理、是真實的。 詩 19: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2) 它不曾被玷污,是無錯誤的。 詩 12:6 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 (3) 它已被徹底試驗過,在試驗中找不到瑕疵。 詩 119:140 你的話極其精煉,所以你的僕人喜愛。 (4) 聖經宣告它本身無誤和不曾被攙亂的特質;它不曾被人虛構的說法和謬誤玷污。 詩 19:8-9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約 17:17 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

    雅 1:18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它是確切的、可信的

    神話語的見證是確切的,即是可依靠、可信賴的,有內在的能力將神的智慧賜給愚人;賜給那些具小孩般開放之內心、不依賴自己人類智慧而走向神的人。 詩 19: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它是正義(公義)的

    作為神公義的啟示,聖經光照人,令他們和神有一合適關係。人就是為此種關係被創造。沒有甚麼能像透過神公義的話語認識他一般,令人心歡喜。 詩 19:8-9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它重大、寶貴,比金更貴重、比蜜更甘甜

    在這些意象中我們見到聖經內在的價值。我們需要考察自己看事物的優先順序(輕重緩急)和對事物的追求。 彼後 1:4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詩 19:10 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它是神給予信心和拯救的管道

    神透過聖經建立我們的信心;透過聖經、基督的位格和聖靈的工作帶我們進他生命的能力中。 羅 10:17 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彼後 1:4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詩 119:9-11 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10 我一心尋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離你的命令。11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

    它有不竭內涵

    無論我們發掘神話語的豐富寶藏至如何深入,我們實在僅是抓著其表面而已。這點委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它是一位無限的神向有限的人所作的啟示。你沒有如此說過或聽過他人說麼:「你知嗎,我研讀那段經文已有多年了,但我是直至今天才看見那真理。」 弗 3:2-8 諒必你們曾聽見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3 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秘,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4 你們念了,就能曉得我深知基督的奧秘。5 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6 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7 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8 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斜體是本人加上)神話語的行動(它做甚麼)

    第一個意象:一把劍

    劍的希臘文是 macaira ,指羅馬士兵所用、短和雙刃的劍。士兵使用這種武器不會失去平衡,也不易被敵人武器的衝刺傷害,因為它較易使用。

    經文: 弗 6:17 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來 4:12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繪畫出的原則:

    (1) 「我們面對戰爭或衝突」這事實:這是以弗所書第 6 章的重點。神的話語是我們抵擋所有仇敵時攻擊和防禦用的武器 - 世界充滿敵對神的影響力、肉體有很強的私慾、魔鬼有其邪惡計劃。在劍的意象中神告誡我們,沒有神的話語,我們三者都不能抵擋。聖經是我們的劍,是尖銳的、雙刃的劍,我們能有效、活躍地揮舞它,而不至像使用肉體的武器時一樣,失去平衡。主被魔鬼試探時,他多次用「經上記著說」(太 4:4, 7, 10)擋開撒旦試探的衝擊,這點很重要。

    (2) 這意象亦繪畫出「聖經剌入人生命」:它繪畫出聖經「深深剌入、剖開我們最深處和供應我們最深入的需要(即靈魂的屬靈需要)」這能力。這就是來 4:12 的重點。聖經有能力處理我們根深蒂固的問題,包括罪疚感、恐懼或緊張、錯誤行事動機、怒氣和挫敗感;還有我們對個人重要性、意義及人生目標的需要。

    我們面對的問題 - 使用這劍和有技巧地使用:

    在弗 6:17 ,保羅說我們需要穿戴起我們的軍裝。意思是說我們要學習認識我們的劍,並在每天操練中學習如何使用它。

    在來 5:12 ,作者要處理「忽視操練」這問題。這些信徒蒙拯救已有不短日子,本應已有能力教導聖經。可是,他們忽略了聚會起來聽取聖經,令使用聖經的技巧極之差劣。 來 5:11-12 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12 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

    第二個意象:批判者、法官

    經文: 來 4:12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繪畫出的原則:

    這意象教導我們說,神的話語是神給我們生命的個人化分析工具。它是個批判者,是判定善惡的法官。它告訴我們事情做得怎樣、我們在哪些地方錯了、為何犯錯、和如何改正。正如一名演員有批判其表演的人,聖經批判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我們的表現、我們的內裡生命和我們可見的行徑。

    我們面對的問題:

    我們必須作有耳朵聽的人,順服於神的話語就我們生命所作之判決。我們必須作順服的人,但如 John R. Stott 準確地指出: 這世界在其悠長歷史中很少(假如曾經有過)見證過這種有意識的、對權威的反抗......可是今天新出現的,是反抗的世界性、和有時用以支持這反抗的哲學論據。毫無疑問,二十世紀已被捲進一個全球化革命......所有曾被接受的權威(家庭、學校、大學、國家、教會、聖經、教宗、神)都被挑戰。所有帶「建制」(即是已確立之特權或不可攻擊之權力)意味的事物都遭受審察和對抗。78 假如我們以神的話語作為指標,那麼質疑他人的話不一定是件錯事,甚至可說是路加在徒 17:11 鼓勵的。但若果我們不小心,則會被捲進時下的風氣,對傳講和教導神的話語沒感覺、沒反應。我們視它好像只是某人的看法一般,而我們會變得太被自己個人看法吸引和充滿。 Stott 繼續寫: 如今所有人都有他自己的意見和他自己的確信,又認為它們和傳道人的一套一樣好。人們問(如非大聲,就是靜靜地說):「他以為自己是誰,可給我定下法律?」79 但要點是,該訊息(不論是在書上、卡式帶中、或從講壇來的)是否反映聖經真理?它是否建基於聖經和堅實的(按文法、上下文和聖經類推原則所作的)解經?還是該傳道人或教師誤用了神的話語?他有否犯下私意解經的錯,將個人想法加諸經文中以提倡他自己的一套?

    第三個意象:一盞燈、光

    經文: 詩 119:105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詩 119:130 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

    箴 6:23 因為誡命是燈,法則(或作:指教)是光,訓誨的責備是生命的道。 繪畫出的原則:

    燈的作用在於其「帶著光」的能力。在聖經中,光有三重用處和重要性:

    (1) 行動上的用處:光這個用處強調光的行動。光能照明,讓人看見事物。光在我們生命中照耀以驅走黑暗,步步照亮我們前路或腳蹤。光使我們不被絆倒和撞著能傷害我們的事物。在這意義上,光保護我們。

    (2) 知識上的用處:光這個用處表達出「真理」的概念,和錯誤、及瞞騙欺哄人的事物相對。我們是透過神話語的光得以認出和避開這被撒旦迷惑欺哄了的世界中各樣虛構說法異端。一個記者問一個途人世上兩個最大的問題是甚麼。那人回答說,「我不知道,也不關心。」記者回應說:「你說對了,你怎樣知道的?」

    我們對神話語不清楚之處不單能傷害我們,假以時日它會帶來傷害。為甚麼呢?是因縱觀歷史,人們成了謊言(被當成真理而接受了的虛構說法)的受害者。信不信由你!謊言在合適情景說得夠多遍時,人們就會慢慢開始相信它。這些虛構說法是從哪兒來的呢?它們來自我們每天從文化環境接收的洗腦訊息,還有合理化的心態(這個字巧妙地形容我們如何經常瞞騙自己,好行自己的路)。

    讓我分享幾個虛構說法:

  • 有個虛構說法,謂神喜悅我們有「宗教的模樣」 - 我們只需每星期在教會出現、唱幾首聖詩、點起一支玫瑰色燭光和擺出對傳道人的話有興趣的模樣。但主耶穌(他的生命與神的話語相混和)向法利賽人說話時引用以賽亞書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做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可 7:6-7)。
  • 有個虛構說法,謂我們可以忽略神的話語而仍然沒有問題。但神的話語說:「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來 3:7-8)作者向我們表明,假如我們不是每天聆聽神的靈,我們將被罪影響,心變得堅硬。
  • 有個虛構說法,謂試探是一些可見、一刻間的事物,誘使我們犯罪;而我們的能力在乎我們在那一刻怎樣做 - 真相卻是,勝過罪惡是建基於在信心、態度、靈命狀況和行事樣式都成長,這些要多個星期、多月、甚至多年形成。
  • 有個虛構說法,謂由於我們雖然聽見雷聽卻未見到神即時的烈怒,我們就是在遠離罪,可忽略屬靈上的做事優先順序。
  • 留意下面事例:

    由於流便和迦得支派想定居於約旦河東(可牧養牲口之地),摩西警告他們必須幫助國中其餘支派趕走迦南地的居民: 民 32:23 倘若你們不這樣行,就得罪耶和華,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 在加拉太書中,保羅這樣寫: 加 6:7-8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8 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 在傳 8:11-12 我們讀到這些字句: 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12 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 (3) 道德上的用處:在這個用處中我們見到光最終的產物是公義。在以賽亞書中神提醒我們:我們的道路不同於他的道路 - 不同是因我們的意念不同於他的意念。公義和道德實在不能存在於教義的真空中,一個人不在真理中認識神的地方,因為正是真理、聖經的光使我們得自由。

    我們面對的問題:

    除非燈被點著、用來指引人的路途或人生命的詳情(參太 5:14),否則它沒有用處。我們要成為他人的光,需以「自己活在神的光(聖經)中」作開始。我們必須認識如何用我們的燈。在我們研讀了它並願意應用它之前,聖經真的不能稱為我們的燈。這世界充滿黑暗,但神的話語這盞燈 - 神的真理 - 驅走世界的黑暗。我們應該留意保羅在以弗所書 5 章作出的警告和命令。他警告說,我們雖然是真光之子,但仍會十分容易就走在黑暗中。我們若想將自己生命暴露於聖經的光前面,需先有對神話語主動的回應和決心。 耶 10:23 耶和華啊,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 腓 1:10 中譯做誠實的字在希臘文中作 eilikrinhs 。有人對這個字的來源和它是如何衍生出來提出疑問。其中一個說法是它由 $eilh (日光)和 krinw (審判)組成。它解作利用日光審判或看見,描述甚麼可在日光的審判前站得住。它意指一個生命毫無虛偽狡詐的人。於古時這個字用作描述購物者在市集中審察貨物的做法。古時商舖很黑暗,店員很容易就可用蠟或油漆將一件家俬或花瓶的瑕疵遮藏起來。因為有這做法,購物者會將貨物帶到日光之下,看看它是否沒有瑕疵、是否 eilikrinhs 。朋友,我們全都需要如此做。我們每日、每星期都需要將自己暴露於神之聖言的日光之下。 腓 1:10 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第四個意象:鏡子

    經文: 林後 3:18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反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雅 1:22-25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23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 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25 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繪畫出的原則:

    鏡子反射出一個人的樣貌。它反射出我們的影像。很幸運,除非一面鏡被扭曲或變了形,它不會說謊。聖經是一面完美的鏡子 - 它反射出真相、有關「我們是甚麼」的真相。一張彩色照片可能被這兒那兒地修飾以隱藏起一粒痣、一處疣腫、一條皺紋或一條疤痕,但一面鏡子準確顯出我們是甚麼。很幸運,聖經作為一面鏡子具有雙重意義、或是說雙重反射。

    當一個小孩和父親站在鏡子面前,他看見自己和父親,他會希望在成長後變得似自己父親。父親的樣貌是個模仿對象。神的話語與此相似。它不單向我們顯明我們是誰、是甚麼,更顯明主耶穌 - 我們的榜樣和目標。但這唯有當我們學習注目於(神話語這面鏡子中顯出的)他和憑著聖靈而行才會發生。

    我們面對的問題:

    一如神的話語其他意象,鏡子必須被恰當使用,否則它不帶來甚麼益處。假如我們不用或誤用我們的鏡子,就會不能從神給我們更新和醫治用的奇妙禮物得益。我想起我美麗的太太每天在鏡子面前所的早晨奇跡。事實上,大家可想想假如大部份人不理會自己每朝洗面、刷牙、捲髮或稍為化粧之前在鏡中的模樣,他們會是怎麼樣子。

    雅 1:19-25 的重點是,作表面的信徒,在神的話語這面鏡前只隨便看看自己,後果是我們所不能承擔的。我們每人極容易就會透過宗教活動的模式(好像上教會、參加主日學或花十分鐘閱讀每日靈修書冊)成為表面的信徒。從上下文說,雅各是在談及擁有一個活躍多產的信心,它帶來靈命釋放和在被改變的生命中實際展現出義。

    留意在雅 2:21 雅各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雅各不是和保羅相抵觸。當保羅談及藉著信心稱義時,他是指在神面前稱義;但雅各是說在眾人面前稱義 - 實際證明和宣示與神真正相交,和僅有「宗教的模樣」相對。

    「稱義」的希臘文是 dikaiow 。這個字有兩大用法。 (a) 它可解作「宣告、判定為義,或視某人為義」。在這意思中,它解作宣告無罪、控罪不成立。保羅是在這意思上用 dikaiow 或稱義的概念。由於基督的工作和藉著個人信靠基督,我們的罪已蒙赦免、罪的刑罰得以除去、我們在基督內被宣告或判定為義。 (b) 但 dikaiow 也可解作「顯示、表明或證實某人是公義的」。80這是雅各用該詞彙時的意思。讓我們記著這點閱讀雅 1:19-21 。

    這處的主題是正面產生出神那樣的性格、實在的義或被改變的生命(藉相信我們在基督裡得著新而重生了的生命達成)。作為已重生、信靠基督的人,我們的生命應該是不同的。 雅 2:1 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

    雅 1:18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但我們對活基督的信心若要主動支取他的生命(一致地以改變生命的方式支取,表明我們得稱為義),我們的新生命必須被帶進和神活著的話語一個合適的關係中。神的話語好像被栽種的種子,發芽生根、成長結果(另一個意象),帶來靈命釋放。這是 21 節的主調。

    於雅 1:22-25 ,雅各告訴我們說,除非我們小心地使用神的話語帶來個人釋放和屬靈改變,否則我們是在欺騙自己,規避了(跳過)神的目標和計劃。

    新美國標準譯本 NASB 中譯作「顯明」的是希臘文動詞 ginomai 的現在時命令語態式。它解作「成為」,意指一個「學習一致地應用神的話語」的過程。英王本 KJV 的譯文是:「但要作神話語的實行者,而不是只作聆聽者......」(譯者按英語譯出)「實行者」是 poihths ,是指按著旨意所作、有生產力的行動。

    「不是只作聆聽者」字面上是「不唯獨是聆聽者」。「唯獨」在希臘文中作 monos ,意思是「沒有夥伴」。研讀聖經和宗教活動必須連結到應用聖經和產生出正面的義,不然就導致欺騙。

    「自己欺哄自己」。「欺哄」是 paralogizomai ,來自 para :「在旁邊」或「挨近、過去」和 logizomai :「思想、料想、打量」。雅各警告說,我們的思想方式不可像是跟真理和其旨意或目的擦身而過、從而被欺騙。

    我們如何欺騙自己?當我們在想及一件事情、而其反面方為真實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欺騙自己(參 26 節)。這樣,我們其實是在規避真理、註銷其旨意。聖經的旨意是帶來使人日益肖似基督的改變。假若沒有這種改變發生,那麼由於我們拒絕接受神的話語,撒旦詭計和世間欺哄就繼續騙著我們。我們受其影響,給欺騙得更深(參 27 節)。假若我們不在神的話語中深入地和持反省的心生活,那麼我們將被世界深深地影響、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究竟神的旨意是怎樣的?

  • 閱讀和聆聽神的話語,這應導致......
  • 反省,在默想神的話語時,沉思應導致看見我們和神的形象(從神來的啟示)。
  • 回應(對神的正面回應)應導致......
  • 生命重整(透過個人應用聖經,得到生命轉變和成果)。
  • 可是

  • 得到啟示卻沒有充份回應(默想和應用)導致......
  • 反叛,這體現於誤解、欺哄、假裝、漠不關心和背叛等等。
  • 又或是,我們面對其他可能性:

  • 死記式宗教 - 教條式宗教、機械地學會的宗教( 賽 29:13 )。這只不過是背誦規矩和條例、或是教義和命令。它看重固定的課程或公式和重覆,不顧及意義和應用。這導致:
  • 慣例式宗教 - 單單有宗教式習慣,履行宗教的態勢而沒有屬靈真實性。慣例式宗教是行在宗教上的公式之中,這公式包括禮儀上和記憶中的說法和概念。這種宗教沒有在屬靈與個人層面支取力量 - 在作神話語的聆聽者和實行者上失敗。這導致:
  • 枯萎的宗教 - 就是沒有出產。基本上沒有生產力的基督徒,他們終究會經歷神的管教。固然,枯萎的宗教可能是因徒有宗教外表的不信者屬靈上的死亡引致,就像基督在世上時的法利賽人(粉飾的墳墓,見太 23:27 )一般。它們外面給塗上白色,但內裡是枯萎和已死。這概念對屬世的基督徒亦適用,他們雖然已得救,卻沒有常在葡萄樹裡面(約 15 ),所以沒有出產。
  • 第五個意象:雨、雪、水

    經文: 賽 55:10-11 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11 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發他去成就:或作所命定)的事上必然亨通。

    耶 17:5-8 耶和華如此說: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6 因他必像沙漠的杜松,不見福樂來到,卻要住曠野乾旱之處,無人居住的鹼地。7 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8 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紮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弗 5:26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 繪畫出的原則:

    (1) 潔淨的意象:約 15:2 中譯作「修理乾淨」的字在希臘文中作 kaqairw ,字面意思是「潔淨」。它是用作描述修剪去無用的樹枝。請讀太 15:1-20 和 12:33-35 。你明白這個意象嗎?法利賽人於外在宗教活動上不遺餘力,但內裡卻是污穢的,因他們忽略神的話語這活水。這水能潔淨和用好東西充滿他們的心。 詩 119:9 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

    約 15:2-3 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3 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 聖經揭示我們在甚麼事上有錯,為改變提供合宜的推動力。但它亦透過在基督裡揭示的真理為我們提供改變的力量,如此將我們生命中的罪和世界的骯髒潔淨掉。

    (2) 恢復精神、更新的意象:神的話語好像悶熱日子中的一杯涼水,令內裡的人恢復精神、得到更新。 林後 4:16-18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18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3) 出產的意象:離開了神的話語,我們將恍如遊蕩在乾罕燥熱之沙漠中的一個人般。我們感到枯竭、耗盡精力和屬靈力量;因面對生命中各種壓力,又因無力量而感到自己在神看來一無是處,就給生命的熾熱燒乾。假若沒有神的話語引導和更新我們、恢復我們的精神和鼓舞我們,則我們全部最終都會為這世界無價值的表面事物消耗精力。

    我們或許能贏得這世界的不少東西和其財富,或是也許願將生命花費在追逐這些東西上。但不管我們選擇哪一樣,假如神的話語不是我們生命的泉源,我們按神的旨意而言是在虛耗生命。若有神的話語作我們生命的湧流或泉源,我們就像耶 17:5-8 和詩 1:2-3 中所描述那信靠主的人一樣。 耶 17:5-8 耶和華如此說: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6 因他必像沙漠的杜松,不見福樂來到,卻要住曠野乾旱之處,無人居住的鹼地。7 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8 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紮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詩 1:2-3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我們面對的問題:

    我們傾向像個在沙漠中的人,見到海市蜃樓就想著這是解決他口渴感覺的方法。與此相類,人們經常追逐他們以為能帶來喜樂和滿足的事物,又追求世界的玩樂、追求擁有各樣東西。這些都是海市蜃樓。撒旦佈置了這幻覺,人們因沒有好好在神的話語這湧流中札根,就上當了。這些人嘗試依靠自己的資源過生活,把自己丟進「人的解決辦法和哄騙」這(可說是)荒蕪之地。他們沒有學曉認清真正「喜樂」和單單「快感」的分別。

    一個人可能從犯姦淫或苟合得到性快感,但他絕不會因此得到真喜樂。性苟合是如此,每種屬靈上的淫行(人和世界苟合,將耳和心轉離他們的神)亦是一樣。你是因活水的湧流得生的一棵樹嗎?抑或像一條不穩固野莧,因世間影響和試探而擺動不定?

    第六個意象:食物、麵飽

    經文: 伯 23:12 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棄;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語,過於我需用的飲食。

    耶 15:16 耶和華萬軍之神啊,我得著你的言語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北斗七星的神話故事
    新編神話:第二次天地大戰
    天帝軒轅與武羅誕生女兒的神話故事
    阿拉伯的獨裁者們:「神話」的背後
    新的一年,崖柏能否延續神話

    TAG:生命 | 神話 | 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