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舉國體制」的冷思考

對「舉國體制」的冷思考勾曉峰1984年7月29日,美國洛杉磯,一年前還是農村供銷社職工的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歷史上的首枚金牌,闊別了奧運大家庭28年的中國社會沸騰了。兩天後《中國青年報》上記者孫傑的通訊《光榮啊,普拉多的槍聲!》是這一激動人心時刻的真實寫照,該文也因此被看作是新聞報道中的經典而收入了小學語文課本中。20年後的雅典,許海峰又一次出現在了奧運會上,已成為總教練的他率領的國家射擊隊為中國奪得了本屆奧運會的首金。而此時在國內,除了有例行的自豪感和喜悅之情外,還有對中國金牌背後舉國體制的爭論與思考。一枚奧運金牌7億元?奧運會開幕前後,一篇名為《奧運金牌的陷阱》(以下簡稱《陷阱》)的文章開始在網上的多個論壇流傳,而後又以新聞的形式出現在了各大門戶網站上。在《陷阱》一文中,作者展示了驚人的數字。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中國體育總局的事業費從每年30億元上漲到了每年50億元。按此計算,雅典奧運會備戰4年,中國花費了200億元。如果中國隊在雅典獲得30枚金牌(事實上得了32枚),那麼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億元,「可謂世界上最昂貴的金牌」。7億元人民幣的一枚金牌!這個結論在網路及社會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應,人們紛紛對此發表意見,頓時爭論四起。對於普通人來說,7億元無疑是個天文數字,知道之後再看電視上升國旗時,除了原有的興奮與激動外,不免又多了一些複雜的心態。而對於缺口依然存在的國家教育、科研、社會保障等經費來說,一枚金牌的7億元也同樣不可忽視。《陷阱》一文就指出,奪取一枚奧運金牌的7億元,「可建造3500所希望小學,挽救35萬兒童避免成為文盲」,4年備戰雅典奧運的200億元,「足夠組建一隻現代化的艦隊」,10多年來的體育經費360億元,則「足夠搞兩個載人飛船的項目」。這樣的對比令人感到震撼,生活剛剛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深知掙錢的不易,也了解現實中國家存在的各種困難。金牌自然是令人神往的,但為此付出的是否太多,人們開始對此反思。然而,對「7億元一枚金牌」的結論,是同樣需要我們懷疑和思考。《陷阱》作者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是2000年至雅典奧運的四年間,體育總局事業費總額的200億元,按30枚金牌平均下來得到的。對於每年事業費50億元一說,記者未能從國家體育總局處得到明確答覆,但即使這個數字可信,體育總局每年的事業費也並不是「奧運專項經費」,更不是「金牌專項經費」。國家體育總局下屬群眾體育司、競技體育司,體育經濟司等11個司局級單位,還有體育科研所等事業單位,以及數十個國家隊。這個複雜的系統,承擔著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開發體育市場等多項任務。僅每年對全國各級業餘體校和體育運動學校的投入就在15億元左右,無法想像其會將全部50億元的事業費都投入到奧運金牌項目中。現代體育的競爭,不僅僅是運動員個體能量的發揮,必要的國家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人們需要了解的,是對於每一個金牌,國家是怎樣投入的,需要花費多大的投入?也就是說,一枚金牌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從事體育科學研究工作近20年的鮑明曉教授,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這屆奧運會期間,他一直在進行著比賽項目投入產出的計算。他介紹,「一個運動員的投入,大概就是訓練費用、競賽費用、支持和保障費用,以及基本的工資和生活的津貼這些方面。」由於國家體育總局從未公開過奧運備戰投入的全面數據,記者只能從一些具體的項目來稍作了解。據了解,此次成為奧運會110米欄冠軍的劉翔,過去一年的花費大約在300多萬元人民幣以上,其中包括超過百萬元的環保型塑膠跑道,和幾十萬元一套的新式跨欄。據鮑明曉估計,國家在一個奧運選手上投入的費用大概在四五百萬元左右,按中國奧運代表團400名運動員計算,總投入大概在16億至20億之間。折算到32枚金牌上,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五六千萬元的水平。當然,這些投入主要是在運動員進入國家隊後開始的,對於以前默默無聞的他們來說,國家對其的投入主要體現體校的經費上。在體育的舉國體制中,幾乎每個奧運冠軍都是起始於各級體校,但對體校的投入折算到每個在校生身上,就僅有每年3000元左右,無法與之後的巨額投入相比。有觀點認為應當將體校經費的投入也看作是奧運項目的一部分記入金牌成本,但各級體校建立和運營的目的之一雖然是為了選拔優秀運動員進入較高級別的隊伍,但體校起到的作用不僅限於提供奪取奧運金牌的人才,也客觀上起到了普及體育運動的功能。即使未能進入國家隊,體校的經歷對眾多的畢業生來說也同樣有積極的作用。金牌雖然並沒有7億元那麼貴,但透過人們對金牌成本的關心可以發現,其實人們爭論的真正核心,並不限於國家對體育的巨額投入,更多的是接受並使用巨額投入的體育舉國體制。實行了50多年的舉國體制,在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也正在接受人們的質疑。舉國體制,繞不過的歷史和國情在改革開放26年後,中國的國家體育機制與50年前相差無幾,依然是一個由業餘體校、專業體校、地方體工隊、省隊、國家隊層層疊落的體系。幾乎所有的奧運冠軍,當然也包括其他大型賽事的冠軍,均出自於此。幾乎全額依靠國家投入,以及遠遠不夠的透明度,使得這種模式與市場經濟大框架似乎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和其他很多看起來不和諧的東西一樣,舉國體制也有自己的歷史和理由。現代體育運動由西方傳入中國時,立志報國的有識之士正人們深痛於國人體質的羸弱。他們希望能借體育運動來增強國人體質,藉以提高中國軍人的素質。所以,即使在建國前,現代體育運動,特別是競技體育是一直與軍事訓練有關,並從屬於軍隊系統。建國後,國家成立了大量的基層體校和各級體工大隊,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依然屬於軍隊系統,服從命令的要求和封閉式生活都那個時期的痕迹。各級單位,加上層層輸送選拔運動員的途徑,就基本構成了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這一切在當時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一方面在計劃經濟年代,國家生活中幾乎各個方面都實行的是「舉國體制」;另一方面,競技比賽在當時還有著超出體育內涵的意義和責任。在東西方冷戰時期,體育比賽,特別是奧運會比賽,是雙方陣營進行「熱戰」一個舞台。面對面的較量和金牌榜的得失早已超出了體育本身,每一次勝利都被喻為國家強盛或制度勝利的象徵。這種對抗的極至就是雙方在1980年莫斯科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的相互抵制。在這種情形下,逐步恢復大國地位的中國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現在的年青人恐怕很難想像,中國運動員在國際體育比賽中勝利在當時意味著什麼。近百年的屈辱記憶,以及建國後逐漸恢復的自尊,使得體育比賽成為封閉的國人少數幾個提高自信的途徑之一。如果僅依靠體育力量的自然長成,取得成績前的長期等待是國人所不能忍受的。在蘇聯被稱為「金牌流水線」的舉國體制給了中國很大的啟發,而事實證明,在短時間內取得良好的競技體育成績方面,舉國體制的確有著顯著優勢。中國在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取得了16枚金牌的成績。而人口規模與中國相仿的印度,迄今為止也僅獲得過十餘枚金牌。無怪乎雅典奧運俄羅斯代表團副團長在反思本國體育的滑坡的原因時指出:其他的路不該走前蘇聯的模式,但體育要走。必須承認,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不僅只有舉國體制,即使在今天,奧運金牌對國人神經的刺激作用仍舊不小。今天的人們不會像20年前女排五連冠時那樣舉國歡慶,但熬夜觀看奧運女排奪冠的人數也依然不少;田徑、網球的金牌也往往成為好幾天人們談論的熱點;新浪網上對奧運專題的評論達到了破紀錄的70萬條,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人們對奧運會的關心程度。有專家指出,雖然不似20年前那樣,但現在國人對奧運會的熱情仍然高於西方國家,這就是我國的國情。中國的普通民眾仍不富裕,在體育鍛煉上的消費能力有限,國內體育市場不成熟,這也是我國的國情。當人們對奧運成績的期待高於市場所能提供力量時,舉國體制就成為了現階段的最好選擇。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我國少數幾個不走舉國體制的項目,比如足球,成績不但長期不能令人們滿意,其內部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也成為了市場化的失敗典型。要陽光下的金牌,也要陽光下的效率中國體育舉國體制存在有著歷史和環境的因素,但並不能迴避其與國內市場經濟大環境的不協調。如俄羅斯般簡單的棄而不用雖不可取,但如不思改進也必然無法持續長久。相對於中國國家「全包干」式的運動員培養體系,發達國家一般則是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社會。美國奧委會一年的開支大約是4億美元左右,主要來自私人和團體捐助。奧委會主要支持國家隊和少數頂尖運動員,基層的競技組織基本不管,英國、德國、日本等的也是如此。這些國家並沒有放棄對基層競技組織的投入,只是採取的是市場化的獎勵制度。如美國每年就對大學中的體育特長生和教練有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獎學金資助,並且還有國家獎勵基金為一些項目的普及提供幫助。雅典奧運會上美國代表團體操成績的迅速提高,就與美國政府大力推進體操運動的開展不無關係。而對於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運動,例如足球、籃球等,政府則是在其合法經營內完全不予干預。對比發達國家體育制度。中國的舉國體制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透明度和效率,而且沒有前者,後者就無法進行評判。這兩點也正是批判舉國體制的重點。由於發達國家體育採取的是市場化的做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操作的透明度,也提供了參與競技運動是否值得的依據。身價數百萬美元的美國游泳神童菲爾普斯、拍一次廣告3000萬-5000萬日元的日本游泳健將北島康介,其成長完全由自己家庭和學校負責,培養其費用也是有據可查的。反觀此次的金牌成本之爭,培養金牌選手多少錢?值不值?簡單的問題卻無法簡單地回答,原因就在於國家體育總局操作的不透明。究竟每年的體育事業經費是多少?如何支出?用在備戰奧運上的是多少?公眾沒有適當的渠道來了解這些信息,在這樣的情形下,又如何評判這些錢花得值不值呢?由於缺乏公開數據,依靠推測得出的「7億元人民幣一枚金牌」自然會大行其道,即使在分析之後發現了該結論的紕漏。但再次推測得出的數千萬元一枚金牌的結論,既無法得到有關部門的證實,也依然無法評判這樣的成本是否合理。關於巨額的投入是應該給奧運會,還是給教育或科研,本是個要大炮還是要黃油的學術問題,關鍵在於給哪一方更有效率。回憶今年上半年國家體育總局也深陷「審計風暴」之中的事實,人們完全有理由懷疑這巨額的投入在舉國體制運用的效率。對於一個缺乏效率的項目,成本越高,損失就越大。雅典奧運會是百年以來興奮劑醜聞最多的一次奧運會,但中國軍團優異而純潔的表現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外電稱:中國人在陽光下取得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成績。當然,在追求到陽光下的金牌的同時,也要追求中國體育陽光下的效率。來源:經濟參考報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舉國體制就是全民「讓球」?——評德國之聲的傲慢與偏見
舉國體制與體育的政治化
舉國體制下的乞丐
倪峰:警惕美國特色「舉國體制」的形成
金牌之思 · 舉國體制的代價

TAG:思考 | 體制 | 舉國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