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故事

  央視主播張泉靈在微博上講過這樣一件事:「給兒子講三國故事,講到斬顏良、誅文丑的段落。兒子問,顏良和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個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們在跟帖里就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另一個話題——我們該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複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澱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的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云云。我舉手提問:「起義的農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劇,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範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給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溫文爾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電影《關雲長》里姜文飾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  我其實有個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講給小孩子聽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係說起。而要說清曹、袁間的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係演變……」講到這裡,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男孩子膽大心細的作風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 自信心 - 育兒網
家長必讀:三招應對孩子幼小銜接
不要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六招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TAG:歷史 | 孩子 | 故事 | 歷史故事 | 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