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正的出家是心出家,不是形式出家

時間:2010-3-10 15:02:12【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到這個地方這是一段,這一段就是講它的因行。什麼樣的人才是『上輩』?就是上品上生?這裡"上輩"如果拿九品來講就是上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這都屬於上三輩。它要具備哪些條件?這個條件裡面,第一個『舍家棄欲,而作沙門』,這個我們一看,你們同修一看,這個上輩我們沒分了,為什麼?我們都在家,法師你們不錯,你們都有上輩之分,我沒有了。你要是這個想法,你是"依文解義",你是依照這個文解義,依文解義,後頭有一句叫"三世佛冤",一切佛都喊冤枉。為什麼?你把他的意思解錯了。"舍家棄欲"這四個字怎麼講法?所謂"家"是家累,有田宅之家。我們今天一般人講出家,是離開我們自己的家園,田宅舍掉了,家親眷屬舍掉了,是這個家。是不是真正舍掉了?給諸位說沒有。出了我們那個小家,入了這個"大家"。你看這個房子比我們家裡房子大得多,我在家裡頭父母、兄弟、姊妹、家親眷屬沒幾個人,現在你看徒子徒孫、信徒,沒有幾天成群結隊的來了,不曉得有多少了。所以出了小家是入了大家,有沒有出?沒出,的確是沒出。所以現在人修行,在家的成就比出家的高!比出家的多!原因在哪裡?因為你雖然在家,你的家小,我們這個家大,所以落在你後面,你反而超過我了。所以你們懂得這個意思,這出家要小心、要謹慎,往往出家真的不如在家。如果你真正說"家"統統都不要了,是一條險道,可以做的,很少人做。像我就是沒有家,大家、小家都沒有,成天雲遊。我住在哪裡不曉得,我的名片給你,上面地址十幾個,不知道我在哪裡,我自己也不曉得在哪裡。無家可歸,沒有家,大家、小家都沒有,我也沒有家也沒有廟。這個很危險,一般人都害怕,為什麼?沒有保障,所謂衣食住行生活沒有保障。可是我不怕,我為什麼不怕?經上講十方諸佛護念他,一些護法神照顧我,所以我就不怕了,我有靠山。只要我們心行如法,在道上,諸佛一定會照顧,護法龍天一定會擁護。所以這麼多年來,真的什麼都沒有,我什麼也不缺乏,沒有一樣缺乏,活得很自在、很快樂,無憂無慮,無牽無掛。除了念經念佛,跟大家把這個法門介紹給諸位,供養給大家之外,我沒有其他的念頭。所以我報紙也不看、廣播也不聽,你要問我,我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很多人跟我談這個消息、那裡什麼事情,我統統不知道。所以問我佛門,"這位法師你認不認識?","那個道場去",統統都沒去過,都不認識,孤陋寡聞!沒事,身心無事,做到這個就很自在。但是,自在是自在,你們不願意自在,你們自己要找自己麻煩,那有什麼法子?這叫做"舍家棄欲"。這是一個意思,這裡頭意思好多。諸位同修,一樣可以"舍家棄欲,而作沙門",怎麼曉得?因為我們這個經在序分裡面一打開,還不是發起序,正信序裡面、通序裡面給我們介紹的,"賢護等十六正士",我們讀過,這十六位菩薩統統是在家菩薩。你看看前面講的出家菩薩,講了一個普賢、一個文殊、一個彌勒,只講三個人。在家菩薩講了十六個人,這十六個在家菩薩是什麼菩薩?給諸位說,是等覺菩薩。他們的地位跟普賢、文殊、彌勒完全平等,跟觀世音、大勢至平等的在家菩薩,你就曉得這個經是為在家人講的。上品上生是在家人證得的,不一定是形式上的出家。所以這出家講求"心出",這個重要,所以出家有四種。第一種,身出家了,心沒有出家,心還要搞名聞利養,還要貪圖五欲六塵,這是"身出心不出",這樣的出家人,給諸位說,不如在家人。俗話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哪些人?就是這些人,身出家心沒有出家。打著佛的招牌,招搖撞騙,欺騙眾生,這個罪過不得了,將來都是三途地獄。所謂是"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所以施主恭恭敬敬供養來的,消化不了!這消化不了,你將來統統要還債,這還到什麼時候才能還得完?所以我們想起來之後害怕。你們大家供養我的這些,我又不能不收,若不收,"這法師不慈悲,我們想種福,你都不收,不肯接受",所以要收。收了之後,想一想,我又不是福田,將來我要披毛戴角還,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所以我收了之後不敢用,統統印經,印經送到十方布施給一切人。將來你們問我討債,由大家還債,我不要還,大家替我還。所以這個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第一種身出心不出。第二種出家就是講在家學佛的,"心出身不出"。身沒有出家,妻子兒女都有,心出家了。心怎麼樣?對於這家庭確確實實沒有牽掛,真的放下了,雖然放下了,還是每一天共同生活在一起,他心地清凈,沒有貪戀家室,沒有貪戀財產,一天到晚心裡頭牽掛的是阿彌陀佛。所以這一種人上品上生,他超過了出家人,這是真正出家了。前面十六位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那些人賢護等十六菩薩就是心出身不出,所以這個是真正出家,這是真正出家。第三種是"身心俱出",身也出家了,心也出家了,這樣的人,這是三寶當中最為殊勝,是住持佛法,弘法利生。他的功德跟心出身不出,給諸位說是相等的,都是諸佛所讚歎的。第四種是"身心都不出"。這身心都不出不是指一般人,一般人他沒學佛,談不上。這是指在家居士學佛,他心也沒有想出家,身也不想出家,是指這樣的。這樣的那你這個往生,上輩沒有,你就是大概中輩、下輩去了,上輩沒有。上輩一定要做到心出身不出,要做到這一點,就是心裏面對於家室、五欲六塵確實放下了。雖有家室,不相妨礙。你要認為家人對你修行有妨礙,你出家到寺院,寺院裡面妨礙你的人更多。你家裡人妨礙只幾個,不多!寺院妨礙非常非常之多,你真正用功修行,往往還遭嫉妒,他不修行,他看到你修行,他看得很難過,所以他也不准你修行,你修行他要找你麻煩。所以學經都不容易,你學的會講經,他不會講經,他也不會叫你學。你學了將來會講經,人家都恭敬你、奉持你,他吃不消,這嫉妒障礙統統都來了。所以這個是世俗的人情障礙自己,一定要曉得。所以我不勸人出家,我那個老師也是不勸人出家,印光大師一生不收徒弟、不傳戒,這都是很有道理的。說了這麼多,這還說了一點淺顯的意思,還有深意。深意的"家"是什麼?"煩惱是家"、"六道是家"、"生死是家"。得出這個家才行,能超越這個家,那是真正是大丈夫。出煩惱家,你煩惱沒有了,煩惱斷盡了,這是出得了煩惱之家。有煩惱就有生死輪迴,就有六道的果報,所以一定要斷煩惱。出這個家,比那個田宅之家重要得多。所以大家雖然身在家,你煩惱沒有了,你煩惱家出掉了,那比一般身心出家的人還要高明。為什麼?身心都出家了,他未必斷煩惱;你要再能出煩惱家,那你這功夫果證那就超越了。所以像諦閑老和尚有一個徒弟,念了三年佛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這個人實在講就是符合這個標準,"一念凈信,至心發願",他就符合這個標準。這個人不認識字,是個粗人出身,什麼都不會,諦閑老法師只傳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告訴他,他說:你一生就念這一句佛號,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所以他一生什麼都沒有學會,就學會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就老老實實念了三年。三年真的就依照老和尚的話依教奉行,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三年給他念成功了,上品上生,他是預知時至。這個故事前面跟諸位講過了,不再重複了。他曉得他什麼時候往生,站著走的,你看,人死了站在那個地方,還站三天,這不簡單。這不是容易事情!等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老和尚看到他那個樣子,讚歎!希有!說他真是沒有白出家一場。你要想想他的成就,拿《無量壽經》一對照,他完全符合,百分之百的做到了。"發菩提心"就是發願求生,求生西方凈土,這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就是這八個字做到了。自利利他,他自己上品上生了,他雖然不會說法,他一生不認識字,也沒有念過經,他最後表演那一套,影響多少人,度了多少人。我們一聽說,我們的信心具足了。誰給我們的信心?他那個樣子給我們的信心,他給我們說法了。不曉得度了多少人!所以諦閑老法師常常講經說法,用他作例子來勉勵大家。不必學多,他只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經都不會念,不認識字。那個時候也沒有錄音帶,如果有錄音帶,也許諦閑老和尚用錄音帶幫助他念經,那個時候沒有。所以一句佛號上品上生。所以要曉得"舍家"這個"家"是指的什麼?指的煩惱家,指的生死之家,指的六道輪迴之家,我們要舍這個家。"欲"是慾望,拿現在講就是我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一般人富裕了,這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要不要提高?可以提一點點,不要提得太高。要提一點,不提一點也不好,不提一點的話,"你看學佛過的那個日子,我們不能學!"又給人家說閑話。所以我們也能夠提高一些,叫人家看學佛也還過得去,那就可以了。不要提得太高,為什麼?我們把這力量節省下來,報佛恩流通佛法。像現在,你們自己可以流通,印經,當然你印一本人家不會給你印,你可以交給我的基金會,我們替你印。但是錄音帶你可以,你家裡有兩個機器,你聽一遍拷貝一套,你送人,那什麼?有聲的《無量壽經》,有聲!那個你可以自己做,你的親戚朋友都可以送給他。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說金庸#------順治出家之謎
78、出家人為何晚上皆有出食?
寧鉑出家真相大揭秘
20180223佛舍利塔(已發掘)@ 大愛道比丘尼出家修行地遺址@「庵摩羅園」@阿難捨利塔@獼猴獻密供佛之谿谷遺址(下篇)

TAG: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