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些保健食品十大「坑老」騙局 別整天被騙了

保健食品10大消費騙局

1、免費陷阱

(1)免費體檢。保健食品推銷員利用老年人不愛上醫院的心理,裝扮成「義診醫生」,在像模像樣地進行一些血壓、血糖常規檢查後,拿著檢測結果煞有介事地指出消費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後開始推薦產品。

(2)免費試用。在經過多次試用後,一些消費者由於心理作用感覺有效,或者多次試用後,人情難卻而購買了該產品,但買回後才發現存在很多問題。

(3)免費聯歡。不法商家以公司周年慶、回報社會獻愛心之名,組織老人參加免費遊玩,還提供專車接送、免費用餐,在遊玩過程中遊說老人購買產品。

(4)免費健康諮詢。開設「健康免費諮詢熱線」,只要有消費者打進電話諮詢,對方都會推薦「包治百病」的同種保健食品。

2、溫情麻痹

推銷者抓住老人渴望親情,害怕孤獨的心理,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問候或帶點小禮品上門拜訪,噓寒問暖拉家常,組織老人參加集體聯歡,營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圍。老人們往往逐步放鬆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購買那些功效不明、價格高昂的保健食品。

3、人際遊說

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納一批社交網路龐大的業務員,讓他們對身邊熟悉的老年親戚、朋友、同事等進行遊說、推銷。老年人有時礙於情面,有時輕信親近的人而盲目購買。

4、附贈誘惑

老人往往深受勤儉節約的傳統思想影響,熱衷於接受商家「免費、額外」贈送禮品,而保健食品商家往往也會根據老人的興趣、愛好和生活需要設置購物附贈禮品,一些老人收了禮品覺得過意不去而盲目購買了商家推銷的保健食品。

5、品牌誤導

一些保健食品商家致力於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擴張,只重宣傳不注重產品質量,但產品質量又沒有跟上,鋪天蓋地片面宣傳「名廠名牌」、「用藥質量生產保健食品」「本廠所有產品效果好」等誇大宣傳,使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產生一種誤解:肯定是療效顯著,才能這麼有名氣,買這種產品准沒錯。因此陷入迷信名牌的誤區,沒有根據自身身體情況正確、合理地選用產品。

6、雇托迷惑

雇托是不法商家慣用的手段,請來所謂的「專家」、「學者」、「權威」在公共場合介紹該產品的「特殊療效」和發布「權威檢測報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義寫感謝信、送錦旗、現身說療效;或在銷售現場製造搶購產品,製造購者甚眾、爭先恐後的假象等。

7、回報承諾

推銷者以「購買產品即可成為會員,而後推薦別人購買可獲報酬,推薦越多報酬越高」的方式招攬生意、拓寬銷路,這對已經失去穩定經濟來源的老年人更具有誘惑力,老人們一不留神就容易盲目購買產品成為會員,甚至落入非法傳銷的圈套。

8、虛誇療效

商家打著「綠色、健康、高科技、洋產品」的旗號,宣稱其產品是「包治百病、治病於無形」的靈丹妙藥,片面誇大保健食品功能,使消費者誤以為保健食品可以代替藥品使用,耽誤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同時,商家對一些保健品不適用對象隻字不提,極可能損害消費者健康。

9、擅加成分

一些不法生產企業見利忘義、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某些具有特定功效的違禁藥品成分,消費者食用後短時間內可能起到緩解病痛癥狀的作用,進而對該保健食品產生信任感甚至形成依賴,長期使用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都構成極大威脅。

10、流動設點

部分保健食品經銷商採用租賃臨時經營活動場所、設立流動攤點或者上門推銷等方式開展經營活動,一旦發生重大糾紛或者被執法部門查禁,馬上轉移藏匿,另起爐灶,逃避責任,產品的售後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七大案例直擊

1、「免費送禮?關鍵是後面營銷!」

「關愛老人免費送無煙鍋」實為非法牟利,家住市區的郭伯聽朋友介紹,位於某大廈7樓的某健康管理諮詢中心正在進行保健食品推廣活動。於是郭伯便跟老伴去現場看看:「一杯白開水,放入速食麵,倒入商家稱的『農藥』,硒片搗碎倒入裡面,一杯烏藍色的水立馬變清」。郭伯說現場推廣的保健食品「維C鋅硒片」價格不菲,為了能讓現場的中老年人動心,銷售人員還拋出誘餌,現場除送枕頭、無煙鍋等豐厚禮品外,還有買二盒送二盒活動,即買4盒5900元。看到現場購買產品的人為數不少,心生疑慮的郭伯於是向某市食葯監局舉報。最後食葯監局執法人員採取行動,對舉報地點開展突擊檢查。在這家「健康管理諮詢中心」里,現場坐著幾十位中老年人,所謂「專家」正在介紹其經營的保健食品「維爾健牌維C鋅硒片」,存在誇大產品的功效以及利用贈送生活用品等方法引誘中老年人購買其產品的情況。執法人員立即對現場進行拍照、錄像取證,疏導中老年人有序退場,責令經營者立即停止違法經營活動,查扣違法經營產品及相關證據材料。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進行查處。

2、「免費聯歡,實為聚眾推銷設陷阱!」

「市區某酒店二樓會議廳有人組織十幾名老年人正在開講座,疑似通過會議推銷保健食品。」會場上坐著十幾名老年人和五名工作人員,一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正在台上介紹保健食品(磷酸果糖)膠囊。現場沒有貨品,只有產品空外包裝盒10個及8副產品廣告牌,廣告內容含有「救命的良藥」、「治療保健兼顧」、「防治糖尿病」等涉及疾病治療功能的廣告語。食葯監局執法人員對現場廣告牌進行暫扣,並為現場老人講解保健食品基本常識,提醒老人們科學看待保健食品,謹防上當受騙。不法企業以磷酸果糖)膠囊上市18周年慶之名,聚集老人顧客在酒店舉辦虛假宣傳講座,涉嫌非法會議營銷(磷酸果糖)膠囊,依據《中國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已將案件移送至工商行政管理局進一步調查處理。

3、「誇大功效?其實忽悠了!」

耿老太太是高價保健品的受害者。80多歲的她患有眼底黃斑,參加過一家保健品公司——樂活生活館組織的老年人集體活動。很快,健康管理員就推薦她吃公司的招牌產品——硒萃膠囊,說是補硒治眼病。「剛開始我每天吃兩粒,不管用,他們又讓我吃3粒,後來增加到每天5粒,我這眼病還是沒好,現在乾脆不吃了。」耿老太太越說越氣憤。為了購買硒萃,她已經花了5萬多元錢。據了解,保健食品硒萃價格可不便宜,每瓶466元、60片,在推銷員的忽悠下,老人先後買了120瓶。實際上眼底黃斑病是一種成因很複雜的病,到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眼底黃斑病與身體缺乏硒元素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這種指鹿為馬的誘銷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欺詐行為。

4、「免費旅遊?不宰你宰誰!」

年逾七旬的忠叔、王阿姨夫婦,陷入了「道山」淘金店會議營銷陷阱。「我們在車站附近碰到「道山」的店員賣優惠油米、雞蛋,就聊上了。之後他們多次打電話請我倆參加活動,組織去惠州的一個景點旅遊。」王阿姨說,旅遊的第一天晚上,「道山」就組織了一場300多人的營銷大會。會上自稱是營養師的女人給老人們看病,當晚王阿姨兩口子就被兜售了10多萬元的保健品。此後,「道山」又連續組織了好幾次會議營銷,老兩口前後買了他家30多萬元的保健品。

5、「健康講座?推銷產品「撈」為真!」

「我們家老太太都把聽課當成工作了。」說起「會銷」的危害,李先生滿肚子苦水。李先生的母親今年60多歲,最近迷上了參加「健康講座」,每天6時就開始上課,上午4節課,下午2節課,比學生還準時。李先生母親參加「健康講座」最早是因為可以領雞蛋、領獎品,後來就開始迷信所謂「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每天聽課的老人有160多個,有的老人腿腳不好,一瘸一拐地堅持去聽課。」李先生說,「健康講座」曾宣稱不賣產品,但打著「為了老百姓的健康搞促銷」等旗號,還是讓許多老人拿出了數千、上萬元購買了健康療養椅、松花粉等醫療器械和保健食品。

6、「比子女還親?親情的背後是營銷!」

退休老人劉先生今年70多歲,過去五年已花了十多萬元購買保健品。為阻止父親買保健品,女兒劉小姐無奈請了長假,在家守著父親。「把他鎖在屋裡也不管用。」劉小姐說,一次,父親委託保姆郵寄1萬元到北京某保健品公司,保姆把此事告訴了劉小姐,錢被中途攔截了下來。劉先生知道後大發雷霆,竟然買了機票一個人跑去北京去送錢。劉小姐跟了過去,找到父親後,兩人前往宣傳單上的收款地址,結果發現那裡壓根沒有保健品公司。賣家大搞親情營銷,讓老人轉移情感危機。贏得老年人信任,以致老人反而不信子女。

7、「治病?根本不管用!」

黃小姐的父母高校退休老師,近日,黃小姐接到派出所的電話說,母親和兩名年輕女子在銀行欲取3萬元現金,銀行人員懷疑老人遭遇了詐騙,就報警阻攔。在派出所,老人卻堅稱是自己願意掏錢購買保健品,派出所只有放行。沒想到剛出派出所,兩名女子帶著老人直奔另一家銀行ATM取款機取走了3萬元。黃小姐嘆氣說,「誰也攔不住。」現在母親把保健品「當葯吃」,已發展到有病不去醫院、只信保健品的地步。

教你識別保健食品

1、什麼是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明確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2)三個基本特性:

一、是具有食品屬性,是一類特殊的食品。

二、是安全性,在規定的攝入範圍內長期食用,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三、是功能性,對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不能治療疾病,不能替代藥物。

2、保健食品與其他食品、藥品有什麼區別?

保健食品與其他食品的主要區別: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特殊種類,界於其他食品和藥品之間。

(1)保健食品強調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而其他食品強調提供營養成分。

(2)保健食品具有規定的食用量,而其他食品一般沒有服用量的要求。

(3)保健食品根據其保健功能的不同,具有特定適宜人群和不適人群,而其他食品一般不進行區分。

3、保健食品與藥品的主要區別

(1)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於調節機制機能,提高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改善亞健康狀態,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不以預防、治療疾病為目的。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

(2)保健食品按照規定的食用量食用,不能給人體帶來任何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危害。藥品可以有毒副作用。

(3)使用方法不同:保健食品僅口服使用,藥品可以注射、塗抹等方法。

(4)可以使用的原來種類不同:有毒有害物質不能作為保健食品原料。

4、什麼是「藍帽子」?

為辨認保健食品和其他產品,設定了保健食品標誌,只有獲得衛生部或國家食葯監部門批准的保健食品,其產品標籤上才能使用保健食品標誌。保健食品標誌為天藍色,俗稱「藍帽子」。「藍帽子」的下方註明產品的批准文號和批准的部門,一個品種對應一個批准文號。批准部門因時間不同,分別是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示例:

5、保健食品的標籤有哪幾部分構成?

保健食品標籤、說明書的內容應當包括產品名稱、主要原(輔)料、功效成分/標誌性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食用量與食用方法、規格、保質期、貯藏方法和注意事項。

購買保健食品時要注意事項

(一)購買保健食品時要注意什麼?

(1)到合法的店鋪購買,正規的保健食品經營企業應在店內懸掛具有保健食品經營範圍的《食品經營許可證》。

(2)購買保健食品時,宜向營業員明確說明買保健食品的目的。

(3)在選購前,仔細閱讀說明書。

(4)要仔細查看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內容,不要買到過期保健食品。

(5)保管好購買憑證,如購買小票和發票,若質量有問題,購買憑證是投訴、索賠、維護自己權益的重要憑證。

(6)保健食品一般都是較長期才能達到保健的目的。不可期望所謂的「療效」、「速效」。

(7)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量力而行,最好不要一次性地大量購買某一產品。

(二)懷疑購買的保健食品時如何查詢?

國家規定保健食品必須經過註冊或備案。可以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點擊數據查詢(或關注「食安香洲」微信公眾號,點擊「我要查詢」—「數據查詢」—「國產保健食品」或「進口保健食品」欄目),再點擊國產保健品或者進口保健品,就可以查詢到你所購買的保健食品的批准信息及真偽情況。

(三)保健食品消費誤區。

誤區一:誤認為保健食品可以治療疾病

目前通過會議營銷、免費講座方式推銷保健食品的屢見不鮮,許多消費者,尤其老年消費者,往往經不住推銷員誇大宣傳,容易上當受騙。免費講座推銷的大多是普通保健食品,他們誇大其功能,甚至說能治百病。當一種保健食品越被宣傳得天花亂墜的時候越要小心,因為《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籤和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誤區二:誤認為價格越高越好

消費者在選購保健食品時,不要以價格來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強弱。因為產品劑量、添加物質和品牌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如果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內容(如加鈣等),那麼選擇功能少些、價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有效率、治癒率等。

誤區三:誤將普通食品當做保健食品

目前市面上出現許多與保健食品包裝外觀相似的普通食品。消費者在購買保健食品時,一是要認準保健食品標誌「藍帽子」,二要學會辨別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批號。

(四)如何識別違法保健食品廣告?

常見的違法廣告常含有以下內容:

(1)廣告中含有絕對化的語言,比如:根治、根除、不反彈、藥到病除、國家級、最先進科學、最高技術等用語。

(2)廣告中含有「無效退款」「保險公司承保」「無毒副作用」「服用1至幾個療程病症全無」等承諾。

(3)廣告中含有利用醫藥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療機構或者醫生為產品的功效作證明和肯定,或者聲稱該產品被某學術機構、政府部門、醫療機構或醫生等推薦為治療疾病、康復保健的唯一或最佳產品等內容。

(4)廣告中含有治癒率、有效率以及獲獎等內容。

(5)廣告中含有患者來信、感謝信等為產品的功效做證明,聲稱使用該產品後,病症減輕或痊癒等內容。

(6)保健食品廣告中,聲稱可以治療某種疾病,例如可以治療糖尿病、腫瘤等內容。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怎麼攝入保健食品
褪黑激素的7種錯誤用法 | 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劑型的市場調研與分析
保健品也有治療效果?那為何說明書上不敢寫呢
選購保健食品把握三原則

TAG:食品 | 保健 | 被騙 | 保健食品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