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一樣的禪修開示~26a

不要以為只有靜坐才是禪修,禪修當中也要調身。

透過跑香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調身。......

完全的放鬆、完全投入的跑香,你會輕飄飄的跑起來。

──────────────────────────

跑香時,應該要把身體盡量的擺動。

所謂「三開行香」就是:雙手要擺開!

           腳步要邁開!!

           心胸要打開!!!

跑香的作用有很多,

除了全身真正的運動以外,

對於你身體的變化,有很大的調整作用。

譬如:「八觸、十功德」當中,

八觸就是色身的調整和變化。

不要一直以為只有靜坐才是禪修,

禪修當中也要調身。

靠著靜坐那個氣的帶動,

沒有那麼大的力量,

但是,透過跑香的運動,

可以幫助我們調身。

完全的放鬆、

完全投入的跑香,

不要怕地上滑,你會輕飄飄的跑起來。

雙手的擺動、

雙腳的跑步,

你就像蜻蜓在飛一樣,

非常輕鬆、非常自然。

行者要入住初禪之前的十種相貌,

十種心中的相貌,我們

已經介紹了六個,還有四個,

今天再講三個。

你自己要懂得檢驗自己,

至少要以這個作為標竿,往這邊去靠攏;

修行不要盲目,

這是很好的一種檢定的方法。

今天講的,第七個叫「喜」、

     第八個叫「樂」、

     第九個叫「解脫」,

     這幾個叫「喜、樂、解脫」。

行者內心安住、使心停住,叫作「停心」。

那麼,

行者安住話頭,深參話頭的同時,

那你逐漸的會產生一種「喜悅」。

沒有這個喜悅,

那你當然不會再想參話頭。

當你參到枯寂的時候,你會覺得無聊,

無聊的時候,你就不會再參下去了,

你會想盡種種辦法跑掉、溜出去。

所以,「喜」必須產生,那麼,

世間人叫作「食髓知味」,

我們叫作「法喜充滿」。

你有沒有在這裡產生這種喜悅?

假如沒有的話,那是弄錯了。

弄錯了、用心不力,才不會產生喜悅。

所以這一相,大家很容易作為一種檢驗。

有些人枯寂了,像枯木一樣,

沒有喜、也沒有樂、也沒有抗性,那麼,

撿一句口頭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沒有來就亂斬……

坐在那裡也不知道怎麼樣,

「反正無聊嘛!今天沒事再坐坐嘛!」

那這樣的話,沒有「喜」,這個也不算修行。

已經養成那種慣性,

吃飽飯沒事,兩腿一盤,

就坐在那裡,跟木雕的像一樣,

這個不算,這個不算用功,

這個下輩子像狐狸精,就叫作野狐禪。

我們應該要避開這個缺點,這個很重要。

所以,

「喜」是自己檢驗自己工夫的一個方法。

你有這種喜悅,那你的坐

會充滿活力、充滿著活力。

第八個是「樂」。

樂是比較微細,

這種比較微細的樂,

你不一定在坐中感受到。

跑香或者其它的生活中,

乃至你在洗臉、用餐,你都可以

感受到那一種歡喜,你講不出來;

而且,你會經常的流露出來!

眼神也好、臉相也好、身體的

動作也好,你自己可以感受到,你

成天非常的高興,不知道高興什麼,

好像每個細胞,乃至耳朵都在跳舞,

那這是獲得大利益!

內心裡頭,應該要到達這樣的境界。

假如沒有這種感覺,你說

有大成就,那都假的。

假如,

你一坐就有這種感覺,

沒有坐,就沒有這種感覺;

那麼,你坐的時候,會有一種

好像回家的那種溫馨,

回家真好的那種感覺,

這個時候,還沒有入禪定,

因為你坐的時候才有,

沒有坐的時候就沒有。

那麼,

告訴各位:

你有坐的時候,有;

沒有坐的時候,也要有。

尤其是只要你想攝心,就有。

那這個時候,你就接近禪定了。

一個人講什麼話,

我們很快可以揀別得出來,

在什麼狀況之下,會產生什麼現象。

你個人有過這樣的經驗,

看著大家的成就,那就很清楚了;

你個人沒有這些經驗,

你怎麼能夠檢驗得到呢?

所以,

修行,是一個非常踏實的功夫,

它不是虛幻的、不是亂講的。

喜是比較粗的喜悅,

樂是比較微細的喜悅,

當產生這兩個現象的時候,

你就接近初禪定了。

所以,

這種喜樂,它不是世間的那種狂歡、

中獎的高興,或者結婚的高興。

不是!

它是

內心裡頭的一種泉源,

內心裡頭有一種很溫暖的感覺,

像一團火球在全身跑著,

全身發熱的那種情況一樣。

第九個叫作「解脫」。

這個解脫也還不是我們講的真解脫,

就是我們講的

「你內心的一些束縛完全放下了」,

意識形態對你的束縛當然也減低了。

因為你法執還沒破,所以

不可能沒有意識形態,

但是,世間的妄想、執著、攀緣,

這些你已經漸漸放下了。

應該這個時候,

你會有這樣的一種經驗:

你要想什麼,這一種妄想起來的時候,

那你會想「啊、算了!不要想,算了!」

一有妄想起,那你就「啊、算了!」

煩惱起來「啊、算了!」

那這個就差不多了。

「差不多」不是你已經解脫了,

而是一種瑞相。

要生氣了「啊、算了!」

腳要酸──「啊、算了,不要酸。」

身體要痛了──「算了,不要痛了。」

有沒有?沒有啦!

你的腳要麻,我愈想,它就愈麻;

本來這個麻想不去抓,

本來那個癢想不去抓,

那你愈想就愈黏上去了。

本來一隻螞蟻在爬,現在

被你一想變成幾百隻一樣,非抓不可,

那就沒有解脫,因為你放不下。

你有煩惱的經驗,那你想:

「啊,不要想它。」你就丟掉了!

可是,癢、麻……

「哎唷!這個怎麼放得下呢?」

這個也可以放得下。

當你能夠把這一些放下,

有那個經驗可以放下的時候,

那才叫作這裡的「解脫」。

這個解脫,不是了生死的解脫;

這個是我們講的粗中粗、

       粗中細、

       細中粗的這個階段,

       那你要能夠放得下。

我們剛開始坐著的時候,

一坐下來──的沒有,

家裡的大事、心中的仇恨竄起來時,

在那邊猛煩惱、妄想一堆、團團轉,

那你到現在──

「啊!算了,想那些沒意思,

我到這裡來又不是要煩那些的。」

逐漸、逐漸的,這些會放下,

這個叫作解脫。

隨著這一種境界的來臨,

我們所講的「空、明、定、智、

      善心、柔軟、

      喜、樂、解脫」的現前,

      你的相貌就會開始轉變。

這些情況不一定來自於禪修,

從人生中的修養,或者其它法門

也可以獲得,但是,

禪修中的這一種經驗是最明顯的!

因為

在坐禪的時候,這種境界你感受得最清楚,

你自己比別人來得快、來得直接,

這個叫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因為你就在這當中,所以你會知道。

其它的行法,有這樣的狀況,

你自己未必知道,但是別人會先看到。

因為你的改變,你自己沒有留意到,

但是外人一看,他可以看得到。

但是,禪修的這一種經驗,

你自己會比別人更清楚、更了解。

一個真正的行者,

自己有什麼變化,

自己是清清楚楚的,

你有沒有進展到這個地方,

那你自己應該要能夠掌握得到。

……………

法筵精點~S26a(擷自不一樣的禪修開示~26)

不一樣的禪修開示~24不一樣的禪修開示~25

不一樣的禪修開示~26a

不一樣的禪修開示~26b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達真堪布:禪修的方法(第一講)--學佛網
禪修的障礙,五蓋(9) 疑蓋的增長和對治(下)
【禪修開示 】心念處 三、觀心無常

TAG: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