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陀親授能令菩提心不退的誓願文

佛陀親授能令菩提心不退的誓願文徐足之 重讀《涅槃經》,往往有新「發現」。今日再讀《涅槃經》卷二十八「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二」,「發現」經中分明有一篇能令菩提心不退失的誓願文。細讀誓願文,與其說是發願,不如說是實修。一般情況下,學佛人會認識到發菩提心重要,還認識到保持菩提心不退轉更重要。但我們會忽視一個事實,退失或退轉菩提心的不僅僅是普通學佛人,就是菩薩級別的修行人也會退失菩提心。這就提示我們,發了菩提心之後,有兩件事常常要做:一要有警覺心,不令菩提心退轉;二要有辦法,不讓菩提心退失。所以,涅槃經中的這篇誓願文,就是佛陀教給我們的好辦法。 在《涅槃經》中,師子吼菩薩問佛:眾生悉有佛性,但為什麼見不到呢?佛陀回答說,因為因緣不具備。具備什麼樣的因和緣,才能見到佛性?佛說兩種因,一是正因,二是緣因。「正因」就是佛性,「緣因」就是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心是怎麼發起的呢?佛說:「有人得聞諸佛世尊是人天師,於眾生中最上無比,勝於聲聞、辟支佛等,法眼明了,見法無礙,能渡眾生於大苦海,聞已即複發大誓願:『如其世間有如是人,我亦當得。』以是因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復為他之所教誨發菩提心。」菩提心又是怎麼退失的呢?佛說:「或聞菩薩阿僧祇劫修行苦行,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已思惟:『我今不堪如是苦行,云何能得?』是故有退。」 師子吼菩薩又向佛陀提出一個問題:既然說眾生都有佛性,那為什麼有的菩薩退失菩提心,有的菩薩沒有退失菩提心?佛陀列舉了退轉菩提的20個法(情形): (1)心不信;(2)不作心;(3)疑心;(4)吝惜身財;(5)於涅槃中生大怖畏;(6)心不堪忍;(7)心不調柔;(8)愁惱;(9)不樂;(10)放逸;(11)自輕己身;(12)自見煩惱無能壞者;(13)不樂進趣菩提之法;(14)樂在外道出家;(15)不修大慈之心;(16)好求法師過罪;(17)常樂處在生死;(18)不喜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19)貪樂五欲;(20)不能恭敬尊重三寶。佛又說六種法破壞菩提心:(1)吝法;(2)於諸眾生起不善心;(3)親近惡友;(4)不勤精進;(5)自大憍慢;(6)營務世業。 令菩提心不退轉,不單是菩薩的功課,也是普通佛弟子的功課。所以佛陀傳授的令菩提心不退轉的辦法適用於所有修行人。從《涅槃經》卷二十八中摘錄的誓願文是這樣的:願我常得親近諸佛及佛弟子,常聞深法,五情完具,若遇苦難,不失是心。復願諸佛及諸弟子,常於我所生歡喜心,具五善根。 若諸眾生斫伐我身,斬截手足頭目支節,當於是人生大慈心,深自欣慶:如是諸人,為我增長菩提因緣,若無是者,我當何緣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發是願:莫令我得無根、二根、女人之身,不系屬人,不遭惡主,不屬惡王,不生惡國。若得好身,種姓真正,多饒財寶,不生憍慢,令我常聞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寫解說。 若為眾生有所演說,願令受者,敬信無疑,常於我所,不生噁心。寧當少聞多解義味,不願多聞於義不了。願作心師,不師於心身口意業,不與惡交,能施一切眾生安樂,身戒心慧,不動如山。為欲受持無上正法,於身命財不生慳吝,不凈之物,不為福業,正命自活,心無邪諂。受恩常念,小恩大報。善知世中所有事藝,善解眾生方俗之言,讀誦書寫十二部經,不生懈怠懶墮之心。若諸眾生不樂聽聞,方便引接,令彼樂聞,言常柔軟,口不宣惡。不和合眾能令和合,有憂怖者令離憂怖。饑饉之世,令得豐足。疾病之世,作大醫王,病葯所須,財寶自在,令疾病者,悉得除愈。刀兵之劫,有大力勢,斷其殘害,令無遺余。 能斷眾生種種怖畏,所謂若死、閉系、打擲、水火、王賊、貧窮、破戒、惡名、惡道,如是等畏,悉當斷之。父母師長,深生恭敬,怨憎之中,生大慈心。 常修六念、空三昧門、十二因緣、生滅等觀,出息入息,天行梵行,及以聖行、金剛三昧、首楞嚴定。無三寶處,令我自得寂靜之心,若其身心受大苦時,莫失無上菩提之心,莫以聲聞辟支佛心,而生知足。無三寶處,常在外道法中出家,為破邪見,不習其道,得法自在,得心自在。於有為法,了了見過,令我怖畏,二乘道果,如惜命者怖畏捨身。 為眾生故樂處三惡,如諸眾生樂忉利天,為一一人於無量劫受地獄苦,心不生悔,見他得利,不生妒心,常生歡喜,如自得樂。若值三寶,當以衣服、飲食、卧具、房舍、醫藥、燈明、華香、伎樂、幡蓋、七寶供養。若受佛戒,堅固護持,終不生於毀犯之想。 若聞菩薩難行苦行,其心歡喜,不生悔恨,自識往世宿命之事,終不造作貪瞋痴業,不為果報而集因緣,於現在樂,不生貪著。 以上的「誓願文」,原文只有一個段落,這裡分成25個小段落,便於讀起來一目了然。如果能依照這個誓願文的辦法修行,會有什麼樣的收效呢?佛說:「若有能發如是願者,是名菩薩終不退失菩提之心,亦名施主,能見如來明了佛性,能調眾生度脫生死,善能護持無上正法,能得具足六波羅蜜。」佛說的這四個收效確實很大。由此可以看到:修「空性」可以明心見性(佛性),修「有法」也可以明心見性。《涅槃經》的這個誓願文,應該屬於「有法」吧。(2016年3月12日)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供一盞燈的功德大於供一萬盞燈,這就是菩提心的奧秘!
法門無量都為究竟圓滿的菩提心而引導安立
發菩提心經論--學佛網無明頻道
【菩提心語】心無掛礙 遠離顛倒夢想 無有恐怖

TAG:佛陀 | 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