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母親的故事:拖板車老婦人-張義玉 母親的故事:拖板車老婦人-張義玉

母親的故事:拖板車老婦人-張義玉 母親的故事:拖板車老婦人-張義玉摘自:湖南省婦聯   張義玉是一位苦難的母親,一位長年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火車站拖板車的老婦人。7年前,張義玉的丈夫患風濕性心臟病去世,留下一筆債務;4年前,她唯一的兒子又得了尿毒症。沒有工作,也沒有什麼別的技能的她,只得一邊拚命地在吉首火車站拖板車為兒子攢救命錢,一邊四處奔走求助,向社會發出一個母親的呼籲。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為兒子做換腎手術。可是,做一個換腎手術需要近20萬元,她拖板車每天最多能掙20元,要掙夠這20萬元,她就是不吃不喝也要30多年!但是,這位母親是執著的,她每天五點多起床,拖著一輛破板車往火車站接第一趟列車,風霜雨雪,從不間斷。每天一忙就是十幾個小時,常常累到深夜十一、二點才收工。為了省錢給兒子治病,她一天就中午吃一頓飯:一碗一元錢的粉絲。因為每天都要搬運數千斤貨物,拖起那輛像湘西的大山一樣沉重的板車,年老力衰的她,常常累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光靠拖板車是救不了兒子的,張義玉老人便隻身一人,跑居委會,跑市婦聯,跑民政局,跑湘西的各大媒體,一個個單位去尋求捐助。張義玉老人的堅強母愛和不屈尊嚴,深深地感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為了幫助張義玉老人完成救兒的心愿,社會各界紛紛解囊相助。  2006年1月16日,張義玉老人的兒子石軍,終於在廣州海軍醫院成功接受了換腎手術。張義玉老人憑著那股拼了老命也一定要讓兒子活下去的堅強信念,完成了她的救兒心愿。 《愛的呼喚》一個苦命的老人 從清晨到黃昏讓那古老的板車 在現代的街巷中旋轉著滾滾的車輪 風兒吹乾她眼角的淚痕雨水洗去她滿身的灰塵 板車在風風雨雨中吱吱有聲那是愛的呼喚,不是痛苦的呻吟啊!把我的手給她 把你的手給她 人字的結構 就是一撇一捺的相互支撐請善待自己,更關懷他人 我們用真情築成生命的萬里長城一個憔悴的老人 從天明到夜深以她單薄的身影 在來往的人群中負載著深重的親情 太陽點燃她救兒的信念月亮輕撫她深深的皺紋 板車在陽光月色下吱吱有聲那是愛的吶喊,不是無望的悲鳴啊!把我的愛給她 把你的愛給她和諧的社會 充滿朋友路人的愛意溫存苦難將絕跡,幸福會永存我們用愛心溫暖人生的漫漫旅程  這首《愛的呼喚》是吉首大學胡建文老師「為母親張義玉救兒」募捐大義演所作的歌詞,2005年11月27日,在吉首市商業城由吉大武術協會、FLY俱樂部、邊城愛心協會等團體共同承辦的義演活動在全體愛心志願者演唱歌曲《愛的呼喚》中拉開了序幕。張義玉老人的堅強母愛和不屈尊嚴深深地感動了所有過往的人們,為幫助她完成救兒的心愿,他們紛紛慷慨解囊,往募捐箱里塞入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厄運來臨,拖起板車與命運抗爭  張義玉是平常老百姓,她本來有一個平常老百姓都有的幸福家庭。丈夫石明生是吉首市電影公司的黨組書記,她本人曾經是家鄉吉首市排綢鄉的村團支部書記、黨支部委員,當過村婦女主任。文革期間,當時在市法院工作的石明生下放到了張義玉所在的鄉里工作,兩人很快相識相戀,並於1971年結婚。後來石明生回城到市電影公司工作,張義玉便跟隨丈夫來到了城裡,雖然沒有工作,但她憑著自己的能力在城裡做臨時工,或者做點小生意,夫妻恩愛,日子過得挺順意。1976年,兒子石軍出生。他們都是黨員,為了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便商定只要一個孩子。於是,小石軍便成了夫妻倆的掌上明珠。作為母親,張義玉對兒子的成長常常喜在心頭。但她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她滿懷希望地憧憬著未來的時候,厄運的魔爪正慢慢地向她伸近。  1996年兒子下崗,1999年,丈夫病逝,留下沉重的債務及孤苦伶仃的母子倆,面對將來的生活,她心裡沒底,不知該怎樣過下去。但堅強的她只在床上躺了一個月,便想通了,她對自己說,雖然丈夫離她而去了,但她還有兒子,兒子就是她的寄託與希望。於是她從床上爬起來,把23歲的兒子石軍叫到身邊,安排他到一個熟人那裡去學習水電工,希望他能夠憑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社會立足。自己則從親朋那裡籌措了一些資金,重新做起了小生意。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2000年,在一次和別人合夥販運湘西柑桔的時候虧損了8000多元。這讓她在經濟上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成本做生意了,但一向堅強的她並沒有因此而喪失對生活的信心,想儘快讓兒子成家立業的她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毅然地來到火車站拉起了板車,而此時她已經52歲了。  令她欣慰的是,她的兒子石軍沒有辜負她的期望,專心學技術,辛勤工作,一個月能掙到一千多元。石軍深知母親的苦楚,經常對辛苦的母親噓寒問暖,並多次要她不要再拉板車了,這讓含辛茹苦的張義玉感到慰藉。在母子倆的共同努力下,他們還了一部分債務,並把房子裝修一新。  一天,她像往常一樣在火車站拉著板車,兒媳抱著孫兒突然跑來跟她說:「媽,不好了,石軍在做工的時候突然眼睛看不見了,現在正在醫院裡。」仿如晴天霹靂,張義玉只覺得腦袋嗡的一下,人就怔在了那裡。經檢查,石軍得了嚴重的慢性腎炎,腎功能嚴重受損。就這樣,昂貴的醫療費又像一座山似的向這個原本很脆弱的家庭沉沉壓來……  2003年元月的一天,石軍感到排尿不出,渾身脹痛,並且吐血不止,送到醫院急救後檢查,他的病轉成了尿毒症,完全喪失了腎功能,要根治的唯一辦法就是換腎,要不每隔三至四天就得到醫院做一次血透,否則就有生命危險。苦命的張義玉開始感到了絕望,除了拚命地拉板車掙錢外,每天就守著病床上的兒子以淚洗面。  風雨兼程,付出血淚辛酸只求為愛子續命   拉板車是一樁很辛苦的活兒,有的貨物一件上百斤,一車貨上千斤,上車時要給貨物打好包,貨物送到目的地了還要御下車送到客戶指定的地方,就是青壯年男子也會覺得吃不消。張義玉是女流之輩,身高只有155公分,在生活的重壓下,身子骨也越來越單薄,可年過五旬的她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因為她實在是太需要錢了。  為了多賺一些錢,多拖一趟貨,她每天都在凌晨五點二十就到火車站去接第一趟到站的列車。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沒有鬧鐘,為趕時間,她每天四點多就起床趕到火車站,那時正值冬季,天氣十分寒冷,她就瑟瑟地在寒風中等候一個多小時。晚上通常也要到七八點鐘才家,回家的路上還要到固定的地點去買好第二天要用的包裝袋。  其實,拉板車的收入並不高,拉一趟貨物的酬勞遠一點的通常是10至15元,近一點的就只有5至8元。運氣好時一天可以攬到三至五趟生意,運氣不好時甚至整天都攬不到一樁生意。平均下來,一個月的收入在500元左右。張義玉為了多掙點錢,她常常主動去問有行李包裹的旅客要不要送貨,有的旅客見她年紀大就不太想讓她送貨,她這時就很著急,竭力表明自己很行,並快速扛起一包貨放到自己的板車上,旅客們沒有辦法,就只有讓她送了。有的時候,有些貨物很沉,路途又比較遠,同伴們都不想去接這樣的生意,張義玉就主動上前去把貨接下來。有的貨要送出六七里路,通常要半天時間,而勞務費只有15元。但只要有貨送,張義玉就不願意閑著在那裡等,因為她知道她兒子的病還在等著她的錢去做血透。  由於活很重很累,受傷是經常的事。2003年6月的一天,張義玉送一車貨到吉首市鐵路旁的一戶人家,貨物是鐵製品,一件貨有60多斤。在御貨的時候,由於人很累,張義玉搬著一件貨準備送進客戶的屋時,腳被地上的一個石塊絆了一下,她本來就很虛的身體失去重心,一個趔趄倒在地上,手裡抱著的貨物在她倒地時重重地砸在了她的手上,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被砸扁了,到現在她的那兩根手指還是扁的。還有一次,她在御貨時,一件貨從車上滑落將她的腳壓住,她在抽腳出來的時將踝關節扭傷,當時就腫得厲害。但只要傷痛稍有好轉,張義玉就要硬撐著去工作。  最困難的是下雨天。這時,張義玉就得準備兩塊塑料布,一塊蓋在貨物上,一件披在身上。下雨路滑,她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像蝸牛一樣慢慢前進,送一趟貨有時需要七八個小時。由於年老體弱,張義玉感到很累很累,她常常在深夜裡一個人對著天空哭喊:「老天啊,為什麼我的命這麼苦,我現在年紀老了,我實在是累不起了啊……」但是,看著在病床上呻吟的兒子,張義玉又在心裡默默地積蓄著力量。只有多掙一些錢,才能延續兒子的生命啊!  愛子情深:兒啊,媽一定不會讓你先我而死的  「媽,我不想死,我還年輕,我牽掛著媽和寶寶,我死了就沒人照顧您了,我不想我的寶寶這麼小就沒了爹啊,媽……」每到排不出的尿液充滿血管,全身腫痛,呼吸困難的時候,石軍就感到很恐怖、很絕望。兒子痛苦不堪的樣子,使張義玉心如刀絞,她安慰著絕望的石軍說:「兒啊,媽一定不會讓你先我而死的,媽就是拼了老命也一定要讓你好好地活下去。」同時,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到處去籌錢,馬上為兒子去做血透,她把這叫做「搶救」,她說,最多隔四天,她的兒子就要進醫院去搶救一次,這就像打仗一樣萬分火急,否則,她也許就會永遠失去這個兒子。  每做一次血透,醫藥費就要550元。一個星期兩次,單是做血透一項,一個月的費用就要4400元。張義玉深知,單憑她拉板車掙錢是挽留不住她兒子的,於是,她就四處想辦法籌錢。張義玉先後到電影公司、市文化局、市政府、市婦聯等部門求援,這些單位見到張義玉的悲慘遭遇,都十分同情她這一家子。電影公司從2003年開始,每月給石軍發放200元生活補貼;市政府給他們落實了低保政策,每月發給120元生活保障費,醫療保險也落實到位了,給石軍的治療費用報銷60%。2005年,市婦聯共為其募集了3萬多元治療費用。同時,一些好心的客戶了解了她的情況後,紛紛解囊相助。更令人感動的是,跟她一起拉板車的人,儘管自己也很困難,也都省吃儉用給捐助了一些錢物。  有限的援助相對於靠做血透維持生命的石軍來說,終究是杯水車薪,一年多來,石軍的病共花去了6萬多元,除去醫保報銷和所得援助,張義玉自己花去了兩萬多元,這對於一個本已負債纍纍又沒有多少收入的家庭來說,可是一大筆錢啦。  為了用好錢,盡量將錢用來給兒子「救命」,張義玉在生活上盡量省吃儉用。幾年來,她除了買磨損很快的解放鞋外,幾乎沒有買過衣服,她現在穿的衣服都是好心人送給她的舊衣服。為了省錢,她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飯,中午就是火車站旁店子里買一碗一元錢的粉隨便填填肚子,晚上才和兒子兒媳一起吃一餐飯。  由於長期不能正常排尿,石軍又患上了膽結石,有時痛得在地上打滾,他好幾次對張義玉說:「媽,我痛得實在受不了了,你就給我到醫院去把這幾顆石頭取了吧。」張義玉一直沒有答應,她對兒子說這些錢是用來給他救命用的,膽結石痛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如果沒錢做血透,幾天就會要了他的命。  張義玉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給兒子做換腎手術,讓他徹底擺脫死神的威脅。但是,做一個換腎手術要20多萬元,想到這,已經57歲、疲憊不堪的張義玉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出來,她說:「我真的不知道我還能不能看到這一天。」  換腎成功:堅強母愛創造了奇蹟  2005年11月18日,一家在廣州的醫院為張義玉的兒子石軍找到了合適的腎源,但手術費用至少在15萬元以上。喜出望外又為手術費用發愁的張義玉向曾採訪過她的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胡建文老師求助。因為被張義玉那堅強的母愛所感動,胡建文老師決定發動學生,用各種義演的形式幫助她,胡建文的愛心計劃,很快得到了州內外各大媒體、社會團體組織及各界的人士關注,於是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在湘西各級政府部門以及眾多愛心人士的關心和捐助下,2006年1月16日尿毒症患者石軍在廣州海軍醫院石軍成功接受了換腎手術。經過廣州海軍醫院的精心治療,2006年2月25日,換腎成功的石軍出院回家了。為兒子抹了四年眼淚,眼睛紅腫混濁的張義玉老人,終於在2006年的春天到來之前,溝壑縱橫的臉上盛開出了一朵久違的微笑。毫無疑問,這堅強母愛創造的奇蹟!  張義玉救子的系列報道在本報及州內其他媒體的關注之下,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2005年12月19日,湖南衛視全新欄目《愛星來了》導演育大為從北京給本報打來電話,要求對張義玉的事迹進行專訪。12月21日,張義玉在吉首大學胡建文老師等人的陪伴下啟程北上,走進湖南衛視《愛星來了》。《愛星來了》是2006年湖南衛視與宋慶齡基金會合辦的一檔公益性的愛心訪談節目,節目將在春節期間通過湖南衛視向全國進行轉播。除了張義玉,這期節目他們還請來了台灣著名演員歸亞蕾女士,她在最新拍攝的《中國母親》中扮演了一位苦難的母親角色,和張義玉在現實生活中的境遇很相似。  歸亞蕾女士看到張義玉因為長期拖板車、抬貨而變形的雙手之後,不由得熱淚盈眶。她說:「從這雙手,我對母愛的堅韌和執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假如我早一點接觸張義玉,我扮演的母親形象將會更加真實感人。」節目進行當中,歸亞蕾和主持人何娟多次替張義玉擦拭眼淚,她們自己也不時地扭過頭去擦拭眼角的淚花。歸亞蕾緊緊地握著張義玉的手說:「不要擔心,只要有愛,你兒子的病一定會治好的。」歸亞蕾還送給了張義玉一副手套和一頂線帽,她說:「天冷了,你也要注意保重好自己的身體。」   2006年2月27日,湘西自治州2005年度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揭曉,「拖著板車撐起母愛天空」的吉首市峒河街道辦事處居民張義玉榜上有名。隨後不久湖南電視台公共頻道公益性節目《愛星來了》播出了張義玉的感人事迹,在廣大觀眾中產生巨大反響。張義玉以她的堅強母愛,不但創造了救兒的奇蹟,也深深感動和鼓舞了千千萬萬的民眾。她的事迹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愛是可以創造奇蹟的,任何困難在偉大無私的愛面前,都會變得不堪一擊;只要有愛,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張義玉老人憑著那股拼了老命也一定要讓兒子活下去的堅強信念,完成了她的救兒心愿。但張義玉老人仍然難減心頭的重負。石軍出院時,尚欠下醫院近5萬元的醫療費用,加上去廣州之前所借的3萬元錢,總計已有將近8萬元巨債。而且,腎移植出院後的石軍,必須終生服藥,每月服藥的費用高達4000元。雖然這是張義玉老人瘦弱的雙肩和那輛破爛不堪的板車所負載不起的,但是張義玉仍然咬緊牙關硬挺著,在人來人往的吉首火車站,我們仍能看到一個執著而堅強的身影,在烈日下風雨中,拖著沉重的板車奮力前行!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陪母親
帶女兒回娘家給母親過生日,進門看到一幕,我把桌子掀了
母親的養父
母親節花語(圖文)
創意的母親節禮物

TAG:故事 | 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