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憶佛拜佛得力之法

無相憶佛念佛最適合於鍛練動中功夫,持之以恆,得大受用,直至成佛。於此略說拜佛動作,重心移轉方式,以供參考。一、合掌直立、攝心憶佛;合掌直立,重心在足。切勿咬牙緊閉,導致重心以外之肌肉緊張。二、合掌躬身、攝心憶佛;合掌,躬上半身,重心在足。手肘放鬆微張,肩部放鬆。三、合掌彎腰、攝心憶佛;合掌,彎腰,垂手,重心在足。雙手鬆軟下垂,肩部放鬆。四、曲膝跪下、攝心念憶佛;曲膝,指尖觸地前,重心在足。跪下,重心於膝蓋重,手掌輕。跪坐,重心在雙腳。五 、五體投地、攝心憶佛;五體投地,重心在雙肘雙腳為重,額頭輕 。(翻掌前 手指鬆開,覆掌後手指併攏)六、翻掌覆掌、攝心憶佛 ;手掌距頭一拳之幅,重心在雙腳。七、恢復跪坐、攝心憶佛;由頭部拉起全身,重心腳重掌輕。八、恢復立姿、攝心憶佛;直膝起身,手掌重心移回雙足。以上動作重心說明,在於讓行者了知重心以外之身體皆應放鬆。所說動作若有不同,應以親教師示範解說為準,再配合個人體能狀態,適度調整姿勢,以保持重心沉穩為原則;當移轉重心著力點之時,身體各部肌肉放鬆而不受力,應仔細體會。憶佛拜佛得力即是形成定力拜佛順輰須是動作連續而有規則,重心以外身軀能放鬆而不吃力。正確姿勢,動作自然,則有益健康。然而錯誤姿勢則不規則,辛苦又吃力。有正確動作加以專註憶佛之念,可以化解錯誤姿勢所造成之散亂、僵硬、昏沉,且有專註、柔軟、輕鬆明凈之凈界。供養拜三字:靜、穏、勻。靜者;攝心憶佛,心地明靜,專註一境。穏者;重心沉穏,輕鬆放鬆。勻者;凈念相繼融入規律動作,緩慢均勻。是無相憶佛拜佛,時日既久,有益身心健康。得力之時蘊育定力,藉此事修,以觀照力,一念慧起,自然契入實相境界。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庫里、韋德親自示範!如何拜佛才能在實戰中晃飛對手!
燒香拜佛,佛前十不求,知道是哪十不求嗎
燒香拜佛,佛前十不求,知道是哪十不求嗎?
峨眉山上有個老比丘尼,90多少歲了,每天堅持拜佛九百多拜,而且拜的很快的,大概要花一個半小時時間。。

TAG:拜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