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Graphene)

石墨烯(Graphene)

來自專欄納米這件小事5 人贊了文章

簡介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1]。

作為一種碳的同素異形體,石墨烯可被視為其他碳同素異形體的基本單元:石墨,木炭,碳納米管和富勒烯。

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維的,它只包括六邊形(等角六邊形);如果有五邊形和七邊形存在,則會構成石墨烯的缺陷。

石墨烯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發現歷史

石墨烯一直被認為是假設性的結構,無法單獨穩定存在[1],直至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偶然地發現了一種簡單易行的製備石墨烯的新方法。他們將石墨片放置在塑料膠帶中, 摺疊膠帶粘住石墨薄片的兩側,撕開膠帶,薄片也隨之一分為二。不斷重複這一過程,就可以得到越來越薄的石墨薄片,而其中部分樣品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他們製得了石墨烯。兩人也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為由,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

安德烈·海姆(左)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右)

重要性質

力學: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卻也是最堅硬的納米材料[3]。

光學:單層石墨烯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3]。

導熱:石墨烯的導熱係數高達5300 W/m·K,高於納米碳管和金剛石,

電學:常溫下其電子遷移率超過15000 cm^{2}/Vcdot s ,又比納米碳管或硅晶體高,電阻率只約 10^{-6}Omegacdot cm ,比銅或銀更低,為目前世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3]。

穩定性:石墨烯具有極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石墨烯熔點高達3652攝氏度,耐強酸強鹼等惡劣環境,具有極好的穩定性。

電子顯微鏡下的石墨烯照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製備方法

目前採用的製備石墨烯的方法可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兩大類,其中以如下幾種方法最具有代表性[1]:

(1)撕膠帶法/輕微摩擦法

最普通的是微機械分離法,直接將石墨烯薄片從較大的晶體上剪裁下來。即海姆用這種方法。

(2)碳化硅表面外延生長

該法是通過加熱單晶碳化硅脫除硅,在單晶(0001)面上分解出石墨烯片層。

(3)金屬表面生長

取向附生法是利用生長基質原子結構「種」出石墨烯,首先讓碳原子在1150℃下滲入釕,然後冷卻,冷卻到850℃後,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會浮到釕表面,鏡片形狀的單層的碳原子「孤島」布滿了整個基質表面,最終它們可長成完整的一層石墨烯。

(4)氧化減薄石墨片法

原理為使用強氧化劑,於石墨的層狀結構中間進行插層氧化,使層與層之間存在帶負電的氧化官能基,克服石墨層間的范德瓦力,並通過水分子的插層,大幅增加層間距離,使氧化石墨烯的剝離更容易。氧化石墨烯則可進一步通過使用還原劑,製備出石墨烯。

(5)切割碳納米管法

切割碳納米管也是製造石墨烯帶的正在試驗中的方法。其中一種方法用過錳酸鉀和硫酸切開在溶液中的多層壁碳納米管。另外一種方法使用等離子體刻蝕一部分嵌入於聚集物的納米管。

撕出「石墨烯」的膠帶,上面還有海姆的簽名,現存於瑞典諾貝爾獎博物館

潛在的應用

石墨烯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在諸多領域都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包括[1,3,4]:

氣體感測器:石墨烯獨特的二維結構和巨大的表面積,使它對周圍的環境非常敏感,即使是一個氣體分子吸附或釋放都可以檢測到。

集成電路:石墨烯具有高的載子遷移率以及低雜訊,允許它被用作在場效應晶體管的溝道。2005年,科學家們發現石墨烯具有10倍於商用矽片的高載流子遷移率(約10 am /V·s),並且受溫度和摻雜效應的影響很小。

電池與超級電容器:由於石墨烯具有特高的比表面積,石墨烯可以用於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的導電電極,從而提升器件的整體性能。

抗癌治療:石墨烯的一種衍生物,被認為可以應用在癌症的治療上。其原理是該材料能夠辨識癌細胞與正常細胞電子密度的不同,進而附著在癌幹細胞上,使其能被標靶藥物所作用,達到抑止腫瘤遠端轉移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Novoselov, K. S., Geim, A. K., Morozov, S. V., Jiang, D. A., Zhang, Y., Dubonos, S. V., ... & Firsov, A. A. (2004). 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science,306(5696), 666-669.

[2]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0

[3] Geim, A. K., & Novoselov, K. S. (2010). The rise of graphene. In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Collection of Reviews from Nature Journals(pp. 11-19).

[4]Stankovich, S., Dikin, D. A., Dommett, G. H., Kohlhaas, K. M., Zimney, E. J., Stach, E. A., ... & Ruoff, R. S. (2006). Graphene-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nature,442(7100), 282.


推薦閱讀:

違反直覺的自行車拐彎的物理原理
愛德華茲獲諾貝爾獎 首位試管嬰兒已為人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兩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打架鬥毆、屢生事端:竺可楨日記里的束星北

TAG:物理學 | 石墨烯 | 自然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