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結婚三天回門

結婚三天回門

地方不同,演算法也不同.老的舊式統一演算法,過去結婚當天也算一天,要是2號結婚,4號回門。可現在有些地方,不這麼算,結婚當天不算,2號結婚,5號回門,中間算3個整天......那是因為大多數地方的風俗是家人去世,死人必須要在第3天出殯。。這樣和結婚回門天數相同,聽著感覺不好,有點相衝。。。所以新人們為了避免不喜慶,都改成3整天,事實上第4天回門.。2號結婚,5號回門。大多數地方是這樣執行的,不過,還是以當地風俗為主

按照中國婚俗禮儀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同新郎一起帶很多禮物回家,也稱3天「回門」。這是中國人民間的一種禮節。新娘的家長非常重視三天回門的禮儀,是新娘全家的一件大事,因此新人3天回門,要在禮品上都要有好準備,爭取給岳父岳父留下好印象。回門禮品要提前準備,禮物一定是新娘家長喜歡的東西,回門禮物要買時尚的禮物。只要是四樣,或八樣就可以了。三天回門,一般都是給岳父岳母帶一些,吃的,喝的,比如帶兩條煙,兩瓶酒,但是全是要雙數的,一共四樣,每樣兩件,雙數圖個吉利。好像是煙、酒、肉、糖、粉條.回到娘家必須是10點之間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向老人問候,新郎就應改口叫爸媽,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在全家就餐時,新娘要和新郎坐在一側,祝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要陪父母多聊一會兒或者同家人搞一些娛樂活動,下午4點鐘左右在太陽下山前迎著太陽回家,還要邀請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 現在時代都改變了,而且生活也比較快節奏,既然你們打算去蜜月旅行,和老人解釋清楚,應該沒什麼問題的。好像以前聽說回門包的帶回婆家的都是雙數餃子,代表夫妻雙方的家長都滿意及祝福新人,沒聽說過單數的。。。。 聽人說去娘家回來 要拿第一次撈起的餃子回婆家說是單生丫頭 雙生小子,還是單是小子 雙是丫頭回門

婚後第二天,山西各地,男家要設筵款待親友和賓客,親友和賓客向男家恭賀行禮,俗稱「道喜」。晉東南陵川一帶,女方父母也托親友中的婦女到男家賀喜,叫做「上飯」。安澤一帶,親友、賓客至男家賀喜時,還要競相索取新娘所帶來的果餅,名為「討乾糧」。雁北平魯等地,婚後第二天還要舉行拜人儀式,由新郎、新娘依次向前來道喜的親友和賓客行禮

詞語釋義  詞目:回門  拼音:huí mén  基本解釋  [the first visit of a bride to her parents] 女子出嫁後首次回娘家探親  詳細解釋    1. 舊俗,女子出嫁後,首次回娘家探親叫回門。與婿偕行者謂雙回門。  元 無名氏 《隔江鬥智》第二折:「等我對月回門之日,我見母親,自有話講。」《紅樓夢》第一○八回:「一日, 史湘雲 出嫁回門,來 賈母 這邊請安。」  2. 泛指回家。  明 高明 《琵琶記·乞丐尋夫》:「久留不知因箇甚,年荒親死不回門。」基本概念  漢民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謁妻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

。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婿往參婦家,謂之拜門。有力能趣辦,次日即往,謂之復面拜門。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賞賀亦如女家之禮。」宋吳自牧《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以金銀缸兒盛油蜜,頓於盤中......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其兩新人於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門記,女親家廣設華宴,款待新婿,名曰會郎。」《再生緣》第七五回:「迅速光陰無幾日,姑娘滿月要回門。」鍾毓龍《說杭州.婚姻.回郎》:「女家邀請親之喜帖曰:某月某日小女于歸,小婿即日庭謁。此即所友謂庭謁也。也名回郎。有單回郎與雙回郎、燈彩回郎與不用燈彩之分......雙回郎者,新娘亦去。」  回門即女兒偕女婿回女家認門拜親。回門的時間各地不一,古時是結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滿月回門省親的。春秋時期就有回門之俗,後代沿襲至今。由於「回門」是新婚夫婦一塊回門,故稱「雙回門」,取成雙成對的吉祥意。回門時,舊俗規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時,新郎走在前面,因為這次回門是女兒新嫁後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稱「走頭趟」。在「雙回門」後,一般不準在岳家過宿,必須當日返回男家,因為舊時有新婚一個月內不空房的風俗。風俗意義講究紅火熱鬧  迎娶之日,男女雙方都要將門戶裝飾一新,院門、房門貼喜聯,窗戶上貼大紅雙喜字和「喜鵲登枝」、「鴛鴦戲水」等吉祥剪紙,大門口懸掛紅布綵綢,張貼大紅雙喜。為了歡宴親友、賓客,男方往往要在院子里搭起「喜棚」。新郎、新娘和主持婚禮的人要身披紅綢,胸佩紅花。新娘身穿紅衣紅褲,頭罩紅蓋頭,更是一身紅。一應用品,大到車、轎,小到花燭、裝飾、顏色均以紅色為主。鼓樂喧天,鞭炮連聲,親友雲集,鄰里畢至,一派歡聲笑語。參加婚禮的男女老幼三天內不分大小,「戲公公、婆婆」、「戲大伯子」、「鬧洞房」、把喜慶氣氛渲染得火爆熱烈,無與倫比。祈求吉祥如意  首先希望新婚夫婦和諧美滿。拜堂之後,新郎、新娘手挽綰有「同心結」的彩帶共入洞房,象徵一對新人自此以後結為一體,同心相愛,白頭偕老。忻州等地,新娘在婆家吃的第一口飯要經新郎口含過,稱

為「合歡飯」,表示共同生活的美好開端。晉南一帶,新郎的姑姑??麵食狀如龍盤,上插紅、綠紙花,每個重約二、三斤,具有「珠聯壁合」、「天作之合」的涵義。希望新婚夫婦多子多福  忻州等地講究雙方在饋送的食盒中放置棗子和石榴。棗子,即「早子」,早生貴於;石榴籽多,含有多子的意。浮山一帶,則要在新房的枕頭裡、尿盆下放象徵男孩、女孩的面蛇、面兔。平魯等地,新婚之夜婆婆親自把被褥鋪在床上,藏入棗、栗子等乾果,讓新人摸取,以「早立子」的諧音,祝願兒子、兒媳早生貴子。沁縣一帶,新郎、新娘在半夜要倒坐門檻喝放有棗、花生、麻籽的「兒女湯」,一邊喝一邊還要念誦道:「左手拌疙瘩,兒女一不灘……」希望新婚夫婦婚后豐衣足食  晉中、晉南等地,新娘下轎要跨越火盆;平魯、忻州一帶,則要在院子中燃一堆柴火,即「旺火」,讓新郎、新娘進門後繞火而行。這都是表示驅除邪惡,並象徵新婚夫婦婚後日子越過越紅火。鬧洞房的宗旨是「不鬧不發,越鬧越發」。撒喜果,撒七彩紙屑,「攆白虎」,洞房裡放斗,斗里放五穀、銅鏡以避妖鎮邪,凡此種種,無不寄寓著人們美好的祝福。風俗演變  隨著時代的前進,山西各地的婚姻禮儀不僅由繁趨簡,而且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迷信的、醜陋的陳規舊俗從婚禮中消失了,一些健康、活潑的新風尚逐漸推廣開來,國家倡導節儉辦婚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旅行結婚、集體婚禮等新的嫁娶形式。雙回門  舊時習俗﹐結婚滿月﹐新娘偕婿回娘家省親﹐叫做雙回門。民間把新娘從娘家嫁到婆家稱為「進門」,所以才把新娘從婆家回娘家省親稱為「回門」。新婚夫婦一塊回門,成雙成對,又稱為「雙回門」。會親  即新郎會見女方親族的儀式,晉中等地在新婚夫婦回門時舉行。晉南一些地方則是婚後第三天或第十天,在男方家中由新婚夫婦主持家宴,款待雙方父母和雙方親友。通過這一會見,不僅兩親家加深了了解,聯絡了感情,就是雙方親友也初步結識,為今後的往來打下了基礎。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她曾是花樣游泳冠軍,遭「皇阿瑪」舌吻,跟「豬八戒」結婚,如今成富婆
《雄竟未完成的男友,婚事不能儘早完成,怎麼辦?》

TAG: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