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我遇到的許多家長,抱怨說孩子什麼都不跟家長說,只得經常與老師電話聯繫;也親耳聽到有許多家長給班主任詳細舉例講述自己孩子的不聽話等煩惱,卻要求班主任不要讓孩子知道是家長透的底。這樣的溝通障礙,自然不能擔負及時有效傳遞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指導的重任。

何況家庭應該是我們最後最放鬆的港灣啊,何以如此?

尤其高三的孩子,群體性情緒波動、患得患失,此刻是常常懷疑自己、自信心容易降低的特殊時期,家長滿腔的愛和幫助卻得不到恰當的通道送到孩子身邊,干著急。

怎麼辦?--- 涼拌!

對。我很同情這些家長的無奈,卻不認為這樣能夠解決問題,何況高考後孩子就要獨自在大學生活,現在在家長身邊遇到問題正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好機會。

所以,家長先別著急,要冷靜下來,以徹底打通溝通通道為首要目的,給孩子和自己1—2周的時間,尋找最自然的話題切入點聊幾句,一天一點,慢慢放鬆語氣、放緩語速---尤其要管好眼睛,不要流露出焦慮,這是最難的部分。其實,解決問題的鑰匙就在家長手裡,打開這把鎖的第一步就是信任孩子---是真正的信任:

相信孩子也確實想把事情解決好,把成績提高上來,爭取更好的高考成績。

以信任為底色,繁雜的問題就會顯現出比較明顯的因果聯繫,我們看問題的視角就會客觀,提出的應對策略、建議才能直搗關鍵。在充分的信任關係建立以前,切忌不要隨便拋出不夠成熟的建議,以免未能達到有效目的卻煩毛了孩子,推延溝通通道的修復時間。如果有急事必須說,建議家長借用中間媒介---漂亮的便簽紙留言、列印的信等,亦可用簡訊、電子郵件等,對容易起衝突的話題暫時還是避免直接面對面的好。

以信任為載體,孩子才能夠切實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和關心,能夠感覺到父母確實與自己站在一起面對所有的問題,如此,只有孩子摸到了家長那顆熱熱的無論如何都會向著自己的心,才能夠托出自己的心,才有了溝通的基礎。切記,初長成人的高中生是最講義氣的,他們對同一戰壕里的戰友無話不說,更何況是全心儘力與自己站在一起、理解自己、為自己的父母呢?

父母和孩子之間只要解決了信任問題,溝通就不會成為問題。不過,四十多歲的父母要想得到自認已長大成熟、無所不知的孩子的信任,除了耐心、方法以外,還要具備一定水平的觀察和分析能力才能讓孩子正視您的觀點和建議。對應這一點,我要特別指出某些家長的不當做法:為了達到讓孩子尊重自己意見的目的,下意識地會貶低孩子的觀點和做法。這樣做太笨了,會破壞信任基礎,讓孩子產生對立情緒,偏要證明自己的正確。由此,爭執起,情緒亂,非但幫不了孩子,還會白白損害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家長要學習---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就是高三的父母也來得及,下決心,現學現用也比手足無措好。其實,學生時期的孩子不會有多大的事,但也「孩子無小事」。家長要保持敏感的思維觸角進行細緻分析,辨別出是一時的波動還是積弊導致的必然,不要大驚小怪,動不動「狼來了」。家長是最好的旁觀者,我們能夠在孩子最放鬆的時候進行觀察,也能見識孩子最沒有遮掩的激烈情緒,我們兩個人或四個六個人專註於一個人,總要比一個班主任面對四五十個學生更便於了解孩子遇到的問題的根本吧。

那些說「孩子什麼都不跟我說,問了也不說」的家長,還沒有獲得孩子的信任,成為孩子榮辱與共的戰友;

那些說「我觀察了,但還是不了解」的家長,還沒有瞪大眼睛,收集有效信息去分析;

那些說「看著孩子難過,我一點兒忙也幫不上」的家長,還不了解有些時候有些路是要孩子自己經歷自己走,而家長只需一如既往地相信孩子能跨過去;

那些說「我都著急的要上火,孩子還一點兒都不急」的家長,還沒有學會冷靜面對問題,更沒有學會調整情緒,無所顧忌地把焦慮直接掛在臉上;

。。。。。。

這些溝通不順的家長,先不要急著給班主任訴苦,請先冷靜沉著地觀察那些溝通良好的家長是怎麼說、怎麼做的,看在眼裡,放在心裡多想一想。很難嗎?不難。

試一試,家長是真的能夠坐在家裡就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的,因為,真正的情況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細心觀察出來的。觀察的最好機會就是:家庭日常生活中和家長會上。

我曾經總結過家長與孩子溝通的一點體會,現摘錄如下:

算來我是很少與老師聯繫的家長,因為我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很了解。

從小學起,每天女兒放學回來,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統統講給媽媽聽:老師如何上課、提問,同學怎樣回答,誰答的好,為什麼,自己是怎麼答的,以及課間和誰玩什麼了等等,以至於我對女兒的老師和許多同學的習慣用語、表情和脾氣都很了解,所以,女兒和我的溝通一直很順暢。

初中階段亦是如此,她的正至青春期的好朋友很驚訝:你居然和你的媽媽聊這些!她們自己很少主動地與父母聊學校里的事情,許多家長就是問也問的不得要領,因而每次班會時,女兒的老師和同學家長們亦很驚訝於我對班級和學校情況的熟悉程度。

女兒高中的班主任在第二次家長會時就問我:你女兒回家會跟你講學校的事情,是吧,要不你對班裡和學校情況都這麼熟悉。

開始時,沒有覺得特別,越到後來越覺得家長與孩子的溝通非常重要。現在總結下來,有以下好處:

1、增進母女情感,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習慣;

2、鍛煉孩子的表達、概括能力,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提高記憶力;

3、養成孩子上課專註、理解和共情能力,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上課內容,分析別人的

角度、整理自己的思路,考慮問題更全面、更理性;

4、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環境,了解老師,了解孩子的朋友,掌握他們對孩子的影響;

5、能給家長因勢利導教育孩子的恰當的機會;

還有許多其它始料未及的好處:

6、能提高孩子的辨別能力,讓孩子不怕陌生環境,不懼陌生人並能夠保護自己的安全;

7、能讓孩子落落大方地與老師、長輩對話,完整表達自己,並理解對方;

8、能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和理解能力;

9、能夠培養孩子的全局觀,有助於提高協調能力,培養孩子的領袖才能;

10、能讓孩子心胸開闊、大度,有助於培養民主思想,生命平等的意識。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學校 | 表現 |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