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大系 | 孫瀛洲先生捐獻故宮文物精品賞析(下)

孫瀛洲捐贈文物歷史及貢獻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最大的國家級博物館,自1949年以來,曾先後大量接受私人捐獻的文物。20世紀50、60年代,孫瀛洲先生將自己珍藏的三千多件文物捐獻給故宮博物院,豐富了故宮的收藏,特別是在故宮新入藏的陶瓷類文物中,孫瀛洲先生的捐獻品首屈一指,不但數量大,而且品質精,其中不乏名窯珍品。1956年孫瀛洲先生受聘於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古陶瓷的研究及鑒定工作。他生前曾將自己的鑒定經驗加以總結並發表,同時熱情培養青年一代文物工作者,為保護祖國的文化遺產和培養博物館界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是孫瀛洲先生誕辰110周年,為了緬懷孫瀛洲先生為故宮博物院、為中國古陶瓷研究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我們特從其捐獻的眾多陶瓷珍品中遴選出60件舉辦展覽,以示紀念。人物介紹孫瀛洲(1893-1966年),河北冀縣人,中國當代著名古陶瓷收藏家、鑒定家,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早年在北京「同春永」等古玩鋪學徒,聰明好學,在學徒期間積累了豐富的文物基礎知識。1923年在京開辦「敦華齋」古玩鋪,因經營有方,並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收藏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從而成為當時著名的古玩經營者。他對經手的文物仔細觀察、記錄,綜合比較,找出規律,逐漸積累起豐富的鑒定經驗。後將經營方向集中在中國古陶瓷方面,從晉唐名瓷、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到明、清官窯瓷器無不涉獵。尤其對明清瓷器情有獨鍾,大量購藏,並進行深入研究。為了解明清瓷器的製作工藝,探索鑒定其真、贗的規律,他甚至多次到景德鎮仿燒明清瓷器。1956年,孫瀛洲先生受聘於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古陶瓷研究、鑒定工作。在20世紀50、60年代,孫先生曾先後數次將家藏文物3000餘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充實了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僅陶瓷一項即佔2000多件,其中明代成化鬥彩菊碟紋杯等25件珍貴瓷器被定為一級文物,孫先生因此獲得了國家的獎勵。更值得一提的是,孫先生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期間,憑藉自己豐富的文物鑒定經驗,尤其是在古陶瓷鑒定方面所具備的高深的造詣,對故宮博物院所藏陶瓷進行了重新鑒定。他生前還熱心培養了一批文物鑒定人才,有的已成為當今古陶瓷鑒定的「泰斗」。至今一談到孫老,凡曾與其共事者,莫不感到受益匪淺。在故宮陶瓷組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孫先生曾對古陶瓷鑒定經驗進行總結,先後發表了《試談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官窯瓷年款》、《元明清瓷器鑒定》等有關瓷器研究及鑒定的論文8篇。文章中所歸納的鑒定經驗至今仍對古陶瓷鑒定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 明正德 高4.3cm,口徑21.5cm,足徑13.9cm盤淺弧壁,圈足,俗稱「窩盤」。內外黃地青花裝飾。其作法為先經高溫燒成白釉青花器,然後在青花紋飾以外的隙地塗抹黃釉,復入窯經低溫烘燒而成。盤心繪折枝梔子花,內壁繪折枝葡萄、蓮花、石榴、碧桃,外壁繪纏枝茶花。外底青花雙圈內署「正德年制」四字雙行款。此種黃地青花盤始見於宣德時期,成化、弘治、正德時均沿襲生產,說明其在明代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品種。

白釉綠彩雲龍紋盤 明正德 高4.3cm,口徑17.6cm,足徑10.4cm盤撇口,弧壁,底微塌,圈足。通體白釉綠彩雲龍紋裝飾。此盤龍紋的繪畫很有特點,龍眼圓睜,雙目並列畫出置於一側,彷彿龍頭上架著一副眼鏡,因此有「眼鏡龍」之稱。瓷器上的龍紋自元代成為帝王的標誌之後,隨著時代的變遷龍紋也各具特色,這一點也可成為瓷器斷代的標準之一。

黃地綠彩雲龍紋盤 明正德 高4.5cm,口徑22.5cm,足徑14.8cm盤撇口,弧壁,塌底,圈足。器身以黃釉為地,暗刻龍紋,龍紋填綠彩。目前所見黃地綠彩這一品種的器物最早為弘治時期器。正德黃釉綠彩器與弘治時期大致相同,主要品種有奓斗、碗、高足碗、盤等。

青花魚藻紋盤(一對) 明嘉靖 高3.9cm,口徑15.2cm,足徑9.0cm盤撇口,弧壁,圈足。盤內底及外壁均繪魚藻紋。青花料分濃淡,以淡料描繪海水,以濃料描繪魚藻,使圖案頗具層次感。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款。魚藻紋是明代景德鎮瓷器上流行的裝飾圖案之一。此盤系仿宣德青花魚藻紋盤燒造而成。

青花礬紅彩海水雲龍紋盤 明嘉靖 高4.0cm,口徑18.2cm,足徑10.4cm盤撇口,淺弧壁,圈足。內外皆為青花礬紅彩裝飾。口沿內繪青花雙線,盤心繪紅彩海水青花龍戲珠紋。外壁飾紅彩海水青花趕珠雙龍紋。外底青花雙圈內署楷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款。青花加礬紅彩是明宣德時發明的釉下彩與釉上彩相結合的裝飾技法。其作法是先在胎上以鈷料畫好部分紋飾並留出一定的空白,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後再在空白處填繪礬紅彩,二次復入窯經低溫烘燒而成。

白釉暗花雲龍紋盤 明萬曆 高3.6cm,口徑16.7cm,足徑9.9cm盤撇口,淺弧壁,圈足。通體施白釉。盤內底暗劃一五爪正龍,盤旋飛舞於祥雲之間。外壁暗劃雙龍趕珠紋。足內青花雙圈內署楷書「大明萬曆年制」六字雙行款。

德化窯白釉達摩像 明 高25.4cm達摩身披袈裟,赤足立於洶湧的波濤之上。頭微低,戴耳環,絡腮鬍須,雙目凝視前方。抄手於胸前,衣紋垂拂自然。像中空,無款。通體施象牙白色釉,積釉處釉內氣泡大而密集。此達摩像的刻畫手法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德化窯「何朝宗印」款達摩像相似,只是尺寸較小。

仿官釉鋪首耳尊 明 高12.5cm,口徑8.3cm,足徑6.8cm尊撇口,束頸,溜肩,圓腹,二層台圈足。肩部對稱置鋪首耳。通體內外及足內均施仿官釉,釉面開灰黑色大片紋及黃褐色小片紋,片紋之中夾雜小冰裂紋。圈足旋削規整,露灰黑色胎。此尊造型與宋代官窯瓷器無涉,但釉卻呈現出較高的仿製水平。孫先生捐獻的清代瓷器自康熙至宣統歷朝皆備,特別是康熙釉里紅加彩折枝花紋水丞、康熙鬥彩花鳥紋碗、雍正仿成化鬥彩蓋罐、乾隆粉彩嬰戲紋碗、乾隆爐鈞釉弦紋瓶等均堪稱稀世佳作。

青花人物圖筆筒 清康熙 高13.5cm,口徑18.0cm,底徑18.2cm筆筒呈圓筒形,凸唇,腰部微內收,玉璧形底,下承以3個條形足。外底一環形區域內無釉,環形中心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壁繪青花唐代裝束人物圖,所繪人物游於竹林,或縱酒昏酣,或撫琴彈唱,遺落世事,一派悠閑自得的場面。此筆筒青花料分濃淡,發色艷麗,其畫工精細,描繪人物生動傳神。

釉里紅三果紋碗 清康熙 高7.4cm,口徑18.0cm,足徑7.0cm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通體施白釉,外壁飾釉里紅三果紋。「三果紋」是清代瓷器上常見的吉祥紋樣,一般為桃、石榴、蘋果或桃、石榴、枇杷等,寓意長壽、多子、平安。此碗造型規整,白釉釉面滋潤,氣泡密集,釉色白中泛青,釉里紅呈色鮮艷亮麗,愈顯珍貴。

釉里紅加彩折枝花紋水丞 清康熙 高7.7cm,口徑8.5cm,足徑12.8cm水丞呈馬蹄形,亦稱「馬蹄尊」。唇口,口以下漸廣,豐底,淺圈足。器身兩面以釉里紅各繪一月季花朵。其作法為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綠、紫、黑等彩描繪月季的枝葉,拼成整株月季後復入窯經低溫烘燒而成。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種以釉下高溫銅紅彩與釉上低溫諸彩相配共同裝飾一件器物的技法始見於康熙朝,除馬蹄尊外,尚見有繪芍藥花的小罐。釉里紅髮色均勻鮮艷,又與釉上彩相配合,使物像顯得非常逼真。

鬥彩花鳥紋碗 清康熙 高7.6cm,口徑15.5cm,足徑7.2cm碗呈墩式,敞口,深腹,圈足較大。碗外壁繪洞石花鳥紋,一對雉雞立於洞石之上,玉蘭、牡丹、海棠、菊花點綴其間,兩隻燕子上下翻飛,動感極強。紋飾鮮艷,以釉下青花、釉里紅與釉上紅、綠、黃等彩為主。因青花與釉里紅二者對窯溫的要求不同,故燒成難度較大。外底青花雙圈內署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款。主題畫面寓意「玉堂富貴」、「喜報春來」。所繪牡丹花朵皆出犄,俗稱「雙犄牡丹」,是康熙朝瓷器上的慣用畫法。

五彩三多紋梅瓶 清康熙 高21.0cm,口徑2.5cm,底徑6.7cm梅瓶唇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以下漸斂,底外撇,為二層台階式,無釉。底心出臍,臍內署青花楷書「嘉靖年制」四字仿款。瓶外壁分三層以五彩裝飾,頸底部繪如意雲頭紋一周,近底處為變形蓮瓣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石榴、佛手、壽桃,俗稱「三多」。

鬥彩花鳥紋碗 清康熙 高7.8cm,口徑15.3cm,足徑7.2cm碗直口,深腹,圈足。外壁以鬥彩技法描繪山石花鳥紋。一面繪二雉雞立於山石上,襯以牡丹、玉蘭;另一面繪牡丹、海棠、雙飛燕。外底青花雙圈內署「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款。迄今所見鬥彩瓷器幾乎全是以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搭配,但若仔細觀察康熙時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此種鬥彩碗,便可見其所用釉下彩除了大面積的青花外,在樹榦、花朵、鳥身等處還使用了釉里紅,堪稱空前絕後。在物象表現方面幾近「工筆」,以青花染就的巨大山石採用「分水」法表現陰陽向背。牡丹花呈色不一,有紅、黃、綠等,繽紛艷麗。而雙頭牡丹花朵,俗稱「出犄牡丹」,是康熙瓷器上慣用的畫法。

仿成化鬥彩雞缸杯 清康熙 高3.6cm,口徑8.1cm,足徑3.9cm杯敞口,卧足。足內青花雙方欄內署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款,足邊刮釉一周。外壁繪10隻雞,5隻一組,一雌一雄及3隻雛雞,間洞石花卉紋。這些雞或俯首覓食,或奔跑追逐,特別是一隻小雞飛到母雞身上嬉戲,甚為生動活潑。此杯以釉下青花勾勒輪廓線,釉上填以紅、綠、黃3種色彩,其紋飾、造型均仿明成化器。此件書寫康熙本朝款識,也有同類仿品書寫「大明成化年制」、「自怡堂玩」及康熙三十年後添加的紅彩「外膳房」等款。

天藍釉筆洗 清康熙 高4.0cm,口徑8.2cm,足徑7.0cm洗斂口,弧壁,圈足。器內外施天藍釉,釉質細膩,釉面勻凈,色澤淺淡。足內施白釉,底心澀胎無釉,無款識。天藍釉為康熙時初創的釉色,色調似淺藍的天空,淡雅別緻。器型多為小件的文房用具,極少見大型器。

白釉回紋把杯 清康熙 高5.8cm,口徑6.8cm杯呈魚簍式,撇口,扁圓腹,平底,腹上部一側置獸鼻式柄,外底殘留6個圓形支釘痕。通體施白釉,腹部暗刻回紋及變形蕉葉紋。此杯造型別緻,白釉勻凈,杯上只以暗刻花紋裝飾,風格樸素雅潔。

青花海水龍鳳紋印泥盒 清雍正 通高3.6cm,口徑6.2cm,足徑3.0cm此盒呈圓形,淺圈足。盒外通體以青花為飾,紋飾分盒蓋、盒身兩部分,盒蓋繪龍鳳戲珠紋,盒身繪海水江崖紋。足內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印泥盒為文房用具之一。此盒造型規整,上下結合緊密,紋飾描繪細膩。

釉里紅三果紋碗 清雍正 高9.2cm,口徑19.0cm,足徑8.0cm碗敞口,弧壁,圈足。碗內壁光素無紋,外壁以釉里紅為飾,腹部一周分別繪石榴、桃、枇杷3種瑞果圖案。外底青花雙圈內署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此碗造型規整,釉里紅髮色鮮亮,製作極為精細。

五彩龍鳳穿花紋碗 清雍正 高5.8cm,口徑15.0cm,足徑5.0cm碗撇口,弧壁,圈足。內外口沿處均以青花弦紋為飾,里心繪紅彩火龍紋。外壁以五彩為飾,近口沿處繪八寶紋,碗身主題紋飾為兩組龍鳳穿行於纏枝蓮花卉之中。足底青花雙圈內署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

仿成化款鬥彩蓋罐 清雍正 通高10.4cm,口徑7.3cm,足徑8.9cm罐小口,短直頸,溜肩,鼓腹,腹下漸收,淺圈足。蓋平頂,覆扣式。以鬥彩為飾,蓋頂繪4組靈芝紋,邊為12朵雲紋。腹部繪3組洞石花卉紋,間飾飛舞的蝴蝶。足內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仿款。此罐無論造型、紋飾還是鬥彩釉下青花的發色均模仿明成化時期的風格,十分逼真。

粉彩靈芝水仙紋盤 清雍正 高3.4cm,口徑15.5cm,足徑9.9cm盤撇口,弧壁,圈足。造型規整,胎體輕薄。通體施白釉,釉質潔白。盤心飾粉彩靈芝水仙花紋飾。足內施白釉,無款識。雍正粉彩瓷器在繪畫花卉紋樣時需先用玻璃白打底,再塗彩料,然後依顏色深淺濃淡的不同需要,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畫法將彩料輕輕暈開,使花卉具有明暗立體感。此盤紋飾線條舒展流暢,物象立體感強,畫面意境雅緻,粉彩色調明麗嬌嫩,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

冬青釉五孔方尊 清雍正 高27.1cm,腹方18.1×18.1cm,足徑16.2cm尊呈五孔折肩方形,中間一大孔,四周環繞四小孔,孔與器身相通。器表有3組凸起的弦紋。圈足,足內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足邊泛火石紅。外底四角各有一殘留的圓支釘痕。此尊造型規整,釉色瑩潤勻凈,色如碧玉。雍正時期已經掌握了各種釉色的配製,成功地燒制出了多種青釉瓷器,有冬青、粉青、豆青釉等,其中冬青釉比其它二種呈色略深。

鱔魚青釉獸耳銜環方壺 清雍正 高28.1cm,口方9.9×9.9cm,足方10.5×10.5cm壺四方形,直口,束頸,雙獸耳銜環,溜肩,鼓腹,圈足。通體施鱔魚青釉,釉層厚,釉面瑩潤,色澤呈暗墨綠色。壺器型仿古青銅器,造型古樸凝重,胎質堅密,底足露胎處可見黑色的胎骨,釉色亦仿青銅器的銅綠色效果。

仿鈞鼓釘三足洗 清雍正 高4.4cm,口徑11.7cm,足距9.8cm洗敞口,扁圓腹,腹部凸起14個鼓釘,底承以3個如意頭形足,底心陰刻篆書「雍正年制」四字款。通體施仿宋鈞釉。此洗仿宋鈞式樣燒造而成,胎體厚重,釉層肥厚,紅、藍色交相輝映,瑰麗絢爛,造型、釉色均十分接近宋鈞釉瓷器。

淡黃釉盤 清雍正 高2.8cm,口徑13.3cm,足徑8.0cm盤口微撇,弧腹,圈足。盤胎薄體輕,胎質堅硬,做工精細。內外皆施淡黃釉,外底施白釉,青花雙方欄內署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淡黃釉出現於清代康熙年間,因色澤似雞蛋黃,亦稱「蛋黃釉」,又因它是一種從歐洲傳入的以氧化銻為著色劑的低溫釉,故又稱「西洋黃」。雍正淡黃釉瓷器釉層薄,釉面滋潤,色澤較康熙時期淺淡。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清乾隆 高37.3cm,口徑7.5cm,足徑11.8cm瓶撇口,細長頸,球形腹,外撇圈足。通體白釉瑩亮,青花呈色純正,泛鐵鏽斑點。頸上部飾海水紋和垂如意雲頭紋,頸下部飾蕉葉紋和回紋,肩部飾纏枝蓮紋和垂如意雲頭紋,腹部以纏枝蓮紋為主題圖案,近足處飾仰蓮瓣紋,足部繪卷枝紋。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粉彩折枝蓮花八吉祥紋瓶 清乾隆 高19.6cm,口徑6.3cm,足徑9.3cm瓶唇口,短頸,圓肩,束脛,圈足微外撇。外壁粉彩裝飾,腹部繪折枝蓮花,間飾輪、螺、傘、蓋、花、冠、魚、腸八寶吉祥紋,口沿及足部均為礬紅彩描金卷枝紋,近足處繪變形蕉葉紋。器里及足內施松石綠釉,足底中央留白署礬紅彩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器里及足內施松石綠釉是乾隆御窯廠瓷器燒制的一大特點,而以折枝花卉間飾八寶吉祥紋也為乾隆時期慣用的裝飾手法。

爐均釉弦紋瓶 清乾隆 高32.0cm,口徑6.0cm,足徑9.0cm瓶盤口,束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外底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款。瓶體內外均施爐均釉,頸部飾弦紋1道,腹部飾弦紋5道。

青花海石榴紋貫耳瓶 清嘉慶 高19.4cm,口徑5.2cm,足徑6.3cm瓶敞口,直頸,頸中部兩側置對稱貫耳,豐肩,肩以下漸斂,圈足。足內署青花「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外壁以青花為飾,頸部繪海水紋,頸部中間一帶及貫耳繪回紋,肩及近足處均繪蕉葉紋,腹部繪海石榴紋。

「慎德堂制」款粉彩博古紋花瓶 清道光 高30.0cm,口徑10.5cm,足徑10.0cm瓶撇口,細長頸,頸中部兩側置對稱螭耳,鼓腹,圈足。瓶里及足內均施松石綠釉。外壁以粉彩描金裝飾,口沿、肩部及近足處各繪如意雲紋一周,頸部粉紅地軋道,上繪寶相花2組,腹部主題紋飾為吉磬、如意、燈籠、四季花卉等博古圖,足牆繪回紋。足內署紅彩楷書「慎德堂制」四字雙行款。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高28.5cm,口徑8.6cm,足徑11.5cm瓶撇口,長頸,圓腹下垂,圈足略高微外撇。頸部繪蕉葉紋,下繪卷草和變形如意頭紋,腹部主題圖案繪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欄杆,近底處繪變形蓮瓣,足外牆繪朵花紋。足內有青花楷書「大清咸豐年制」六字雙行款。此瓶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頸粗短,腹部加大,是清代晚期玉壺春瓶的標準式樣。其青花發色趨於淡雅,紋飾富有層次感,構圖、用筆雖不如康熙、雍正朝之青花優美,但也精工秀麗。咸豐官窯器存世較少,此瓶為咸豐官窯青花的代表作品。

礬紅地金「喜」字開光粉彩龍鳳紋碗 清同治 高9.0cm,口徑16.8cm,足徑8.4cm碗敞口,深弧腹,圈足。足底露胎。內外壁均以礬紅彩為地,內壁滿書金彩雙「喜」字,外壁礬紅地部分點綴小朵花和蝴蝶紋,四個留白的開光內繪粉彩龍鳳紋並填寫雙「喜」字。口沿內外、外壁近足處、足外牆均繪金彩勾連雲紋。外底署礬紅彩楷體「長春同慶」四字雙行整體仿鼓式造型款。

黃地粉彩圓盒 清同治 通高6.7cm,口徑8.8cm,足徑5.0cm盒圓形,套口,弧壁,圈足。盒與蓋邊均飾藍地粉彩變形回紋,盒蓋面飾黃地粉彩折枝牡丹、蓮花,器身飾黃地粉彩梅花、玉蘭、蓮花、牡丹、菊花等四季花卉紋。蓋頂書紅彩雙「喜」字,足內白地書紅彩「體和殿制」四字款。此盒造型規整,紋飾色彩艷麗,「喜」字和所署款識表明此器是景德鎮官窯為同治皇帝大婚而特意燒制的瓷器。(圖文來自雅昌論壇)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故宮之太廟,社稷壇,金水河.
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特展圖錄清單
早上4點故宮一幕,震撼!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珍品雲集

TAG:文物 | 故宮 | 先生 | 賞析 | 精品 | 捐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