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悲劇:解縉不玩文學玩政治,把自己玩死了

解縉,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永樂大典》的總設計師和總指揮,因不玩文學玩政治,結果把自己玩死了。他的經歷告訴我們,術業有專攻,界,不是誰殾能跨的。

解縉19歲就考中了進士,其名聲之大,甚至驚動了中央。明朝一哥朱元璋在百忙之中接見了他,這在大明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年少得志,皇帝接見,平步青雲,高官得坐,榮華富貴,解縉的人生,似乎註定將早早地走向輝煌。然而,只是似乎。過早成名,有時不一定是好處。最大的壞處是,令人忘乎所以,為所欲為。

解縉,就是這樣的人。

他給朱元璋獻上了《太平十策》,針砭時弊,對當時的政治制度指手畫腳。朱元璋是那種他不找你麻煩你就燒高香的人,豈能容解縉一個20出頭、涉世未深的人指手畫腳。

可是,令天下人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居然接受了他的批評,也沒有找他的麻煩。

公元1390年,朱元璋殺了開國六國公之首李善長。朱元璋殺功臣,歷來是本著斬草除根的宗旨做的,從不顧惜當年一起打天下的戰友情。這不僅情份,是政治。因此,滿朝文武,只有一人敢為李善長求情。

很不幸,這個人就是解縉。

這一次,朱元璋大為惱火,但仍沒要他的命,而是將他趕回了家,「十年之後再用」。或許,朱元璋真的愛惜解縉的才華,希望他回家後好好反思,留給自己的兒子用。

可惜,朱元璋的心思,解縉不懂。

七年後,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即位,解縉以為自己的春天來了,於是上下打點,托關係,走後門,終於在翰林院當了個小官。

燕王朱棣以靖難的名義造反,很快就打到了北京城外,將京城圍得水泄不通。解縉見形勢對建文帝不妙,連夜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中國的文人,最講究的是節氣。如果不論節氣,秦檜和秦京,不也是文學大家?這註定是解縉一生的污點。

解縉的到來,令朱棣大喜。畢竟,有了解縉這個才子主動投奔,對於他招攬天下讀書人,穩定統治是非常有用的。解縉就是靠此非常手段,成為永樂皇帝的寵臣,從此飛黃騰達。

當然,朱棣寵信解縉,還因為他的才華足以勝任成為《永樂大典》的主編。

盛世修書,這是中國千古不變的規律。

判斷一個古代帝王是否為明君,最重要的標準是文治武功。所謂武功,就是開疆列士,打得周圍的鄰居都怕;所謂文治,就是重用賢臣治國,順便修部傳於千秋萬世的大典。

朱棣的這部大典,顯然更光芒萬丈:「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直言,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成一書,毋厭浩繁」。

接受這項工作時,解縉才34歲。若無過人的才華,朱棣豈會將如此耗費錢糧與人力的天字一號工程,交給年輕的解縉?

此外,五個翰林學士擔任總裁,二十名翰林院官員為副總裁,全都是天下有名的學者。

這部大典,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樂大典》,收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種書籍七、八千餘種,共計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億七千萬字。

三億七千萬字,全是由全國召集而來的字寫得好的讀書人一筆一畫寫出來的。這項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並且,那時候用的是毛筆,不是鉛筆。寫錯一個字,整頁都要重新寫。

解縉是一個出色的總工程師和設計師。他的功勞其實並不亞於征伐開疆的徐達、藍玉。他雖然沒有萬軍之中攻城拔寨的豪邁,也沒有大漠揮刀、金戈鐵馬的風光,但他也有自己的武器,他的武器就是他的筆墨。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無數辛勤的知識分子用筆墨為我們留下了祖先的智慧和知識,讓我們了解了那光榮的過往和先人的偉大。

《永樂大典》成書之日,解縉人生達到最高點。此時的他,有些得意忘形,玩起了自己並不擅長的東西——政治。從文學到政治,這個界跨得有點大,所以容易扯到蛋。

他參與了明朝政治生活中最大的一件事——立太子。

太子,國之本也。這樣重要的事,哪個皇帝不是乾綱獨斷,當然也會假惺惺地搞個民主評議,徵求一下大臣的意見,但你要當真,那就太幼稚了。

解縉幼稚了一回。他把賭注押給了朱高熾。當然,這是一次很冒險的政治投機。押對了,將來新皇命登基,解縉有擁立之功,皇帝自然不會忘了你;押錯了,新皇登基,自然要找反對者算賬,賠上的,可能是身家性命。

朱棣曾徵求解縉的意見,問他誰適合當太子。解縉推薦了朱高熾,並說了句「好皇孫」。這句話相當有水平,意思是說,朱高熾不錯,他的兒子更好,深受朱棣喜愛;立朱高熾為太子,他的兒子將來也會是皇帝。

短短几句話,把三代皇帝的馬屁都拍了,要說解縉沒有水平,真的是沒有道理。

朱高熾做了太子,他的弟弟朱高煦自然心中不滿。隨著地位和勢力的增強,朱高煦相當不鳥太子哥哥,甚至在某些排場上超過了太子。這就是大不敬了。

於是,解縉作出了一個錯誤且致命的決定:向朱棣告發朱高煦。皇帝的家事,豈是你一個外臣能管的?解縉顯然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此後解縉的地位一落千丈,漸漸失去了朱棣的信任,加上他反對朱棣出兵討伐安南(今越南),更令朱棣不喜。永樂五年(1407)二月,朱棣把的解縉打發到了廣西當參議。

如果解縉老老實實待在廣西,安分守己地過日子,待朱棣死後,朱高熾即位,絕對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並且這個機會相當大。當初他擁戴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熾對他十分感激,親自到他府上致謝,這點情分還是有的。

可是,解縉又自作聰明了一回,趁著朱棣遠征在外,在沒有請求的情況下,私自見了太子。太子結交外臣,這是哪個皇帝都不允許的事。

朱棣回來後,朱高煦立刻向朱棣報告了此事,朱棣大為震驚,認定解縉有結交太子,圖謀不軌的形跡,便下令逮捕解縉。

才子解縉,成了階下囚。永樂十三年(1415),解縉被殺,年僅46歲。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總理更迭,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會變好嗎?
殘暴的馬基雅維利
台灣2018縣市長選舉前景分析
孔子的政治思想

TAG:政治 | 文學 | 悲劇 | 自己 | 跨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