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暑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吃貨立上頭

小暑節氣,太陽黃經到達105度。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二尺四寸,相當於今天的0.58米。同夏至相比,這時的白天已開始見短了。這個階段一般從7月7日到7月8日開始,7月22日至23日結束。

民間向來有小暑吃藕的習慣。將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食用,味佳。

溯源君的知識卡

各個時節有各個時節的花兒,春天花事一了,夏花就開了。六月里的頤和園,延賞齋水邊的長廊一側,蜀葵正盛,嘰嘰喳喳的一片,扎著堆兒地開,碗口那麼大的花朵,粉嫩嫩的,看著單薄,開得卻喧鬧。得趕緊著熱鬧一回,因為再過幾天,別說蜀葵,園子里的花花草草一下子就都失了味道——因為荷花開了。

蜀葵原產於中國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達丈許,花多為紅色,故名「一丈紅」。全草皆可入葯,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之功。

【釋名】戎葵、吳葵。

【氣味】(苗)甘、微寒、無毒、滑。(花)咸、寒、無毒。(子)甘、冷、無毒。

——李時珍《本草綱目》

農曆六月荷花香,園子里夏日的荷田,真是美極了。先不說西堤上的各處,打北宮門兒進來,向西不遠澄鮮堂一帶的荷花,一眼就能把您看醉了。這裡水面雖不算寬敞,但勝在幽靜。再往裡一點兒的水操學堂,年年都養盆荷,重瓣兒的,並蒂的,素素靜靜地開著,和池荷又有不同。往南去,繞過那幾樹古柳,再過了玉帶橋,眼瞅著一大片影影綽綽的綠就撲到你面前,點著幾抹胭脂,隨風輕舞,正是這方水域里最美的荷塘。

攝影/小笑俠

/

中國人愛荷,古往今來的風流人物,沒有不寫它幾句的。荷花也好養,大江南北,但凡有水的地方,不論池子還是缸啊碗的,都能栽活幾枝。以荷聞名的,像杭州西湖的「麴院風荷」,濟南大明湖的「四面荷花三面柳」,武漢東湖的「紅蓮白蓮」,不勝枚舉。人們賞荷,是看它的清麗脫俗,出泥不染,又風姿綽約,亭亭玉立。

其實,荷不獨花美,葉子、蓮蓬、蓮子還有蓮藕,無一不美,還能做些吃食玩意兒,吃吃喝喝的,這溽熱難耐的夏天轉眼間就過去了。

▲ 明·陳洪綬的《隱居十六觀》

林洪的《山家清供》里就記有一道「碧筒酒」,說是暑天時,選一片鮮綠的大荷葉,把酒倒進去然後包起來,放一放。等到飲用時,打開束著的荷葉,酒中透著荷香,捅破葉柄交接處,因柄中空,酒液便順勢流下,恰好可以當做吸管來飲用(見上圖,古人城會玩兒~)。

用荷葉飲酒,即為碧筒飲。據考證,碧筒杯最早始於魏晉。

「歷城被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避暑於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吸之,名為碧筒杯。」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zǔ]·酒食》

蘇東坡在杭州時,特別喜歡碧筒酒,說葉柄彎似「象鼻」,常配以腌魚同食,聽著既新鮮又美味。強烈建議什剎海水邊兒的酒吧可以試試這個法子,逼格夠高,玩得夠嗨,喝得還痛快,光是聽著就比那些普通的扎啤清爽多了。前幾天去了一次,一紮鮮榨西瓜汁就賣二百,換成荷葉飲,還不得多賣個三、五百的?

「暑月,命客泛舟蓮盪中,先以酒入荷葉束之,又包魚鮓它葉內。俟舟回,風薰日熾,酒香魚熟,各取酒及酢。真佳適也。」

——宋人林洪《山家清供》

▲ 清·金廷標 《蓮塘納涼圖》

/

這是荷葉,接著是蓮蓬。

還是《山家清供》里的一道菜,叫「蓮房魚包」,現在還有在做的,也不算麻煩。

采幾朵新鮮的蓮蓬,挖去內瓤,然後把鱖魚洗凈去刺後剁成魚泥,加精鹽、蛋清、薑汁、清水,攪拌成魚茸,填入蓮蓬中直至鼓滿,上籠蒸熟,即可食用。此菜清香滑嫩,入口便滿嘴生鮮,據說佐以由鎮江甜醋製成的蘸料更是美味。林洪還專為此菜作詩一首:

錦瓣金蓑織幾重,

問魚何事得相容。

涌身既入蓮房去,

好度華池獨化龍。

這裡面還有個典故,「涌身既入蓮房去」,是說當年阿修羅和帝釋天大戰了三百回合,不敵敗北,走投無路時,恰巧看到一個蓮蓬,情急之下一頭鑽了進去。話說這些個壞人都特別會挑地方躲,法海躲進螃蟹殼裡,秦檜藏到雞腦袋裡,只是這道菜里鑽進藕孔里的,不是妖魔,倒是鮮美的魚肉,就是不知食客大嚼時,會不會咂摸出點兒別的什麼味兒來。

/

蓮藕也是極好的食材,如果燉著吃,要屬湖北蔡甸的九孔藕最好,久燉之後,又香又糯。當地家家灶上吊著一個瓦罐兒,裡面常年煨著蓮藕和排骨,餐前必要喝上一碗。

北方的藕就燉不出那個味道,早年間將台路上有幾個大荷塘,現在改作將府公園的,專產蓮藕,入秋時就有人沿路叫賣,肥肥胖胖的,可就是燉不爛,適合涼拌或脆炒著吃,想來應是水土的緣故。

南方的蓮藕生著吃就是甜甜的,把糯米塞進去蒸個糯米藕也是好吃得不要不要的。梁實秋先生愛這口兒,說小時候校門口就有賣的,一片一片,放在碟子里,「灑上紅糖汁、玫瑰木樨,淡紫色,樣子實在令人饞涎欲滴」,寧可省下早點錢,也要一解腹中饞蟲之苦。等後來成家立業,可以隨意取食的時候,卻不復有當年之饞了。

蓮藕好吃可挖起來難,《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裡面就提到過挖塘藕,那可是個體力活兒,穿著工作服在泥水裡穿行,一泡就是一天。類似麥客,也有一群專門以挖藕為生的人,多是安徽和山東的農戶,每年逡巡在江淮一帶的產藕區,從農曆6月一直挖到次年5月。我們在超市和農貿市場里看到的新鮮蓮藕,也許就是他們在幾天前剛從泥塘里挖出來的,農人不易,吃藕勿忘挖藕人。

/

不知道昆明湖裡的藕有挖的沒有,反正我是從沒見過。快300年的園子,要是從來沒挖過,那藕不得長得有船那麼大?

說到船那麼大的蓮藕,有一個笑話,說有個摳門兒主人用藕招待客人,卻專用藕梢,把大段的好藕留在廚房裡,供自家日後食用。客人發現了,便對主人說,我讀過一首詩,裡面有這麼兩句:「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我過去不信,想哪裡有船那麼大的藕?可今天我信了。主人問為什麼,客人回答說,你看,我們吃的藕,藕梢在碟子里,藕頭尚在廚房,這藕可不是大得像船嗎?

去年夏天的這個時候,正逢雨天,一個人跑去園子里轉。西堤柳橋下,荷田脈脈,綠柳依依,但見風吹水面,雨打荷花,頓時覺得是至美的景色。那時的頤和園,雨後初霽,煙波浩渺,遠山上的塔影,在暮靄之中若隱若現,恍若天上人間。

▲ 清·謝蓀《紅蓮圖冊》

撰文|晚菘編輯|王瑩 王佳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絕了!原來13號線是為吃貨而建的!
必逛上海歐巴街——虹泉路 被吃貨佔領了!
吃貨 ▎吃遍全世界,都抵不過一碗米飯
吃貨們,顫抖吧!世界各國的著名甜點!

TAG:吃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