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多少人還記得緬甸災民?

吳俊剛

  網路上流傳著一些令人不忍卒睹的緬甸大風災圖片。也有報道說,在緬甸,人們偷偷拍攝的風災錄像帶成了暢銷的違禁品。緬甸軍人政府在災難發生後關緊國門,至今已快三個星期,外人根本無法確知救災工作的進展情況,更無從知道災區的真實情況。

  現在,我們只知道,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受災人口可能多達250萬,死亡和失蹤者十幾萬,遠超過軍人政府所報告的數字,在受災的伊洛瓦底三角洲,有約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仍然浸泡在洪水中,一大堆死難者的屍首仍然沒人收拾。更要命的是,軍人政府扣押國際救濟物資,不準外來救援人員入境,救濟物品無法及時送達各災區,有許多災民沒有得到及時救援,可能因此病死和餓死。

  緬甸的問題不是缺乏國際救援,而是拒絕救援。這和32年前發生唐山大地震的中國一樣。在四人幫仍然當道和政治挂帥的時候,中國也採取了關門政策,封鎖消息,讓外界無法確知實際的災情,因而引起諸多的謠言和揣測。即使到今天,對官方所說的24萬人死亡,人們也是將信將疑。

  有多少人已經在緬甸風災中罹難,相信這會與唐山大地震的確實死亡人數一樣,永遠是個謎,而許許多多的死難者暴屍荒野、河流、溝壑、田塍,最後大概也就只能化為朽骨。災後的緬甸,我們看不到緊張的拯救行動,有的只是官方媒體的宣傳,穿著筆挺軍裝和挺著大肚腩的政府領導人,裝模作樣的探訪一些暫時被集中在帳篷里的災民。

  緬甸軍人政府這種只顧政權,罔顧民眾災難的行為,很自然地引起國際性的憤慨以及聯合國的關注。有些西方國家甚至主張強行入境救援,但這畢竟是個過激的方案,無法得到多數人認同。軍人政權為了保住政權,利用主權壓死了人權,而且,在危難時刻,不落力救災,反而是努力地繼續搞它的新憲法全名公投,實是令人不齒。

  就在國際社會徒呼負負的時候,另一場自然大災害突然降臨中國——5月12日下午四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一時之間,山崩地裂,數以百萬計的民房、學校、醫院和其他建築物在頃刻間倒塌,數以萬計的人被埋入廢墟。由於中國政府這回開放媒體採訪,於是,全世界的目光也都不約而同地轉向大地震的災區。大面積的破壞、觸目驚心的災區情景、動人感人的拯救行動、凄慘悲切的生離死別,天天都搶佔了新聞的頭條,國際社會也激起了最大的賑災熱情。

  於是,緬甸的災情被冷落了,甚至被許多媒體遺忘了。還好,在新加坡的倡議和亞細安的努力下,5月19日一個亞細安特別外長會議在新加坡召開,並達致了共識,由亞細安主導緬甸救災與重建的工作。這也許不是緬甸軍人政府心甘情願要做的事,但卻給數以千萬計的風災災黎帶來了一線希望。這距離風災襲擊已經兩個多星期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後知後覺的緬甸軍人政府才宣布,學中國的做法,靜悄悄地為罹難災民致哀三天。這在外人看來是多麼的虛情假意。有這麼一個成員國,實是亞細安之恥。

  礙於主權以及不干預內政的原則,亞細安成員國無可奈何,卻又不能坐視不理,雖然終於拿出了一個方案,並定在來臨的星期天在仰光和聯合國召集聯席賑災會議,但我相信,在世人心目中,亞細安整體的形象已經因緬甸而受損。而軍人政府以擔心國際救援被政治化為擋箭牌,人為地延誤了寶貴的救災時間,肯定已經造成更多災民的死亡,這是不可寬恕的人道罪行。我想,緬甸人民永遠會記住這筆賬。

  面對如此嚴重的災情,聯合國固然必須設法有所行動,亞細安更是無法不行動,因為,這個不肖的成員國畢竟是大家庭里的一員,各成員國不能因為軍人政府說不就對250萬災民的困窘處境置之不理。正如新加坡外長楊榮文所說的,遲做總好過不做。為了打開救援之門,亞細安和聯合國作出了救援不能被政治化的聲明,這一來,軍人政府再也沒有繼續緊鎖國門的理由。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終於獲得軍人政府首肯,飛抵緬甸。他說,緬甸軍人政府已允許世界糧食署使用9架直升機在偏遠地區進行救災。政府領袖也已同意與他會面。新加坡的一支醫療隊也遲至這個時候才獲准入境。這是什麼時候了?大家知道,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被派到中國地震災區的各國拯救隊伍早已回國了。不過,遲做總比不做好,有千萬災民正在等待醫療救治呢!

  根據聯合國的說法,大風災迄今將近三個星期,200多萬災民之中,卻只有少過四分之一得到某種形式的援助。在電視上,我們看到一些男女老少災民追逐和爭奪少數救援人員從急馳而過的車上拋下的救援物資,罐頭、餅乾、瓶裝水等,完全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尊嚴。這樣的鏡頭令人心酸,也令人憤慨。然而,緬甸軍政府領袖到現在還是拒絕回應潘基文的呼籲,沒有批准大規模的國際援助。一些獲准進入部分災區的國際救援組織說,由於受到種種限制,它們只能分發大約30%的救援物資,無法真正全面展開救援工作。

  中國允許外國媒體進入災區採訪,讓地震慘況曝光,引起國際社會的同情,賑災物資和捐款因此也紛至沓來;緬甸軍人政府掩蓋災情,拖延救災,不但使許多災民失掉生存的機會,也使災民窘境無法得到應有的國際同情,但國際社會其實也知道災情的嚴重,而且有許多的救援物資和人員等著入境。世界在同情中國震災災民的同時,也還沒有完全忘記緬甸的災黎。亞細安和聯合國這個來臨的星期天就要在仰光召開緬甸賑災會議,作為亞細安一分子,我們又豈可忘了那200多萬急切地等待援手的大家庭成員。

  ·作者是《聯合早報》評論員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緬甸】大金塔見識塗鴉術
【經略】緬甸軍機真的是「誤炸」嗎?
很便宜的緬甸花梨傢具都有哪些坑?
昂山素季吁「合作」 緬甸政府推改革
2018年十一開始,緬甸擬對中國遊客開放落地簽、對日韓免簽

TAG:緬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