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私有財產的本質與摒棄

(二)私有財產的本質與摒棄作者:synbada發布時間:2017-07-06 08:19:10來源:民族復興網字體:大|中|小

學習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與哲學手稿》的體會

  勞動:勞動者的生產活動 分工:以勞動對象做出的劃分 管理:主持勞動分工和秩序

  主體:描述的主要對象,哲學探討的人或事物 客體:描述的次要對象,多指被動事物

  異化:主體變異,比如勞動異化,人的勞動必成產品,人的活動類似動物活動。?

  ?摒棄:否定或拋棄 否定的否定=肯定

  為了討論直觀性,文字簡潔,本文將使用《手稿》的術語:主體客體和異化。由於手稿是採用馬克思以前的哲學體系里的術語,原文批判黑格爾部分比較難懂,我們將不多涉及,本文只討論勞動異化與資本,私有財產。正文如下:

  私有財產是這樣產生的:當生產中的管理成為必要和可能的時候,財產中的佔有也就同時成為必要和可能的。生產的發展導致剩餘產品的出現是階級產生的一種必要性和可能性,而管理活動與直接生產勞動的分離則是實現這種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關鍵。前者只能說明存在被佔有物的前提與條件,後者才能說明究竟誰佔有物,且佔有其他人的前提與條件。

  馬克思說:「私有財產的關係潛在地包含著作為勞動的私有財產的關係和作為資本的私有財產的關係,以及這兩種表現的相互關係。」一方面,勞動者的私有財產是勞動力,除了勞動力之外,勞動者一無所有。勞動者如果不出賣勞動力,不與資本亦即生產資料相結合,就不能夠生產和再生產自身,就不能夠生存;另一方面,資本是資本家的私有財產,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資本家如果不購買勞動力,不使用勞動力,也不能夠生產和再生產自身,也不能夠存在。勞動和資本的對立就是活勞動和死勞動的對立,也是活資本和死資本的對立。勞動和資本的對立是私有財產關係的最高形態。這個最高形態就是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勞動和資本的這種對立一達到極端,就必然是整個關係的頂點、最高階段和滅亡。」

  馬克思說:「私有財產的主體本質,作為自為地存在著的活動、作為主體、作為個人的私有財產,就是勞動。」國民經濟學經歷了重商主義、重農主義和重工主義三階段。重商主義只知道財富的現象——貨幣(特別是貴金屬),不知道財富的主體本質——勞動;重農主義發現了財富的主體本質,但勞動還被規定為自然的、個別的和特殊的農業勞動;只有以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重工主義才將財富的主體本質規定為社會的、一般的和普遍的工業勞動。「 只有這時私有財產才能完成它對人的統治,並以最普遍的形式成為世界歷史性的力量。」

  在私有財產支配下,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徹底異化成為現實。「私有制使我們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個對象,只有當它為我們擁有的時候,就是說,當它對我們來說作為資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們直接佔有,被我們吃、喝、穿、住等等的時候,簡言之,在它被我們使用的時候,才是我們的。」「一切肉體的和精神的感覺都被這一切感覺的單純異化即擁有的感覺所代替。」人只有佔有、擁有、使用、消費,才能自我持存、自我實現,甚至連富有和貧困都被簡化為單純物質的富有和貧困,精神的富有和貧困、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維度被捨棄了。對象化、物化和外化導致異化。「因此,對私有財產的揚棄,是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

  還有需要。私有財產不是滿足人的需要,而是刺激人的需要:這種需要超過人正常的生存物質需要——正常的生理慾望和心理欲求,是變態的需要,對於物——商品、貨幣——的貪婪。人越空虛,越需要用物來填充。因此,私有財產不僅在物質上造成貧富兩極分化,更根本和更重要的是它在精神上造成人的普遍貧窮。因此,只有揚棄私有財產,才能恢復人性的充實、個性的豐富。

  馬克思說:「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異化勞動乃是私有財產的起源和本質,那麼,要揚棄私有財產,就要首先揚棄異化勞動;能揚棄異化勞動,才能在根本上揚棄私有財產。既然工業勞動是一般的和普遍的人類勞動,那麼,工人解放也就是一般的和普遍的人類解放。「社會從私有財產等等解放出來、從奴役制解放出來,是通過工人解放這種政治形式來表現的,這並不是因為這裡涉及的僅僅是工人的解放,而是因為工人的解放還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整個的人類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對生產的關係中,而一切奴役關係只不過是這種關係的變形和後果罷了。」

  ?財產不再是它的所有人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取得的一個固定處所,一個牢固地屬於世界的一部分;恰恰相反,它的來源在於人自身,在於他擁有一個身體和他無可辯駁地擁有屬於這個身體的力量,馬克思稱之為『勞動力』。」

  馬克思的意思消滅資本私有性質和異化性質,就是消滅任何個人和集團通過所佔有的財產和財富,剝削他人勞動果實,不勞而獲。揚棄財產和財富的私有性質和異化性質,就是克服人的片面性、局限性,充分發揚人的全部潛能,努力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共產主義: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揚棄

  不僅揚棄私有財產,而且揚棄作為私有財產起源和本質的異化勞動,這就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就是通過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的揚棄,回歸人的真正本質即自由聯合的勞動,充分實現人的自由。在《手稿》中,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從而歸根結底也就是異化勞動的積極的揚棄。

  在這一積極的揚棄的歷史過程中,馬克思批評了若干異化形態的共產主義:「最後,共產主義是揚棄了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起先它是作為普遍的私有財產出現的。共產主義是從私有財產的普遍性來看私有財產關係,因而共產主義(1)在它的最初的形式中不過是這種關係的普遍化和完成。」馬克思稱這一種共產主義為「粗陋的共產主義」。所謂「粗陋的共產主義」就是私有財產的普遍化,也是異化勞動的普遍化。例如,當我們將「剝奪剝奪者」理解為財富平均化和權力平均化時,這也就是所謂「粗陋的共產主義」。諸如「共產制」、「共妻制」等不過是人們忌妒心、貪財欲以及平均主義慾望的表現而已。對於馬克思來說,共產主義不是僅僅消滅資產階級以及一切剝削階級,而是消滅階級本身。無產階級以及其他勞動階級在消滅資產階級以及一切剝削階級的過程中同時消滅自身。如果消滅資產階級以及一切剝削階級,但無產階級以及其他勞動階級卻繼續存在,那麼,這樣一種情況與其說是歷史的進步,毋寧說是歷史的倒退。因為這種共產主義,即使僅僅在物質上,也都不是從個別人和少數人的富有進步到多數人和全體人的富有,而是從多數人的貧困倒退到全體人的貧困。

  「(2)共產主義(α)還具有政治性質的,是民主的或專制的;(β)是廢除國家的,但同時是還未完成的,總還是處於私有財產即人的異化的影響下。」對於馬克思來說,這兩種共產主義之所以「未完成」,是因為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的起源和本質,而不是相反,因此只消滅私有財產,不消滅異化勞動是不徹底的。根據我們將異化勞動理解為管理活動這一觀點,管理包括政治管理亦即政治統治和以經濟管理為核心的社會管理兩個基本層面。前一種共產主義「具有政治性質」,無論這種政治統治採取「民主的」形式,還是採取「專制的」形式,由於政治統治繼續存在,人的異化不可避免。這時,國家就被理解為「抽象的資本家」。國家作為「總資本家」將私有財產普遍化。國家財產雖然形式上是公有財產,實質上是普遍化的私有財產。後一種共產主義「廢除國家」,只消滅政治統治,未消滅社會管理。由於社會管理繼續存在,人的異化仍然不可避免。「這時社會就被理解為抽象的資本家。」社會作為「總資本家」同樣將私有財產普遍化。集體財產雖然形式上是公有財產,實質上同樣是普遍化的私有財產。

  那麼,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共產主義?在《手稿》中,馬克思是這樣定義的:「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並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和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範圍內生成的。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

  第一句話說明,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歸根結底是異化勞動的積極的揚棄(反過來說,只揚棄私有財產,不揚棄異化勞動,並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揚棄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也就是說,不是消滅財產,消滅勞動,而是消滅財產的私有性質,消滅勞動的異化性質);共產主義既以人為手段,更以人為目的(反過來說,只以人為手段,不以人為目的,並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不僅僅是財產公有或者財富共有),因此,共產主義是向人性的復歸。消滅了異化性質的勞動,變成了真正人類的勞動——人的自由聯合的勞動;消滅了私有性質的財產,變成了真正人類的財產——人的全面發展的財產。

  第二句話說明,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統一(亦即實踐唯物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哲學基礎。在共產主義社會裡,由於揚棄了人的異化,同時也就揚棄了自然界的異化,因此真正解決了一系列矛盾。這些矛盾包括兩個層面:人和自然界之間的矛盾、人和人之間的矛盾是第一個層面,可謂兩大基本矛盾。存在和本質之間的鬥爭、對象化和自我確證之間的鬥爭、自由和必然之間的鬥爭、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是第二個層面,這是四大派生矛盾,是異化現象的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在異化狀態中,人的存在以喪失自身本質為條件;對象化表現為物化、外化、異化,不是自我確證,而是自我否證;一方面,人具有形式(法律)上的自由,另一方面,人仍然受到事實(經濟)必然性的支配;人的個體存在與人的類本質間相互衝突。所有這些矛盾、鬥爭,通過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的揚棄,都會得到真正解決。

  第三句話,所謂「歷史之謎」,是指上述所有矛盾。真正解決上述所有矛盾,就意味著解答歷史之謎,而且這種解答是共產主義的自覺意識。共產主義由於揚棄私有財產,以及歸根結底揚棄異化勞動,是這些「矛盾的真正解決」,是這些「鬥爭的真正解決」,因而是「歷史之謎的解答」。所謂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的揚棄,按照我們所理解的,問題不在於誰管理,誰佔有,而是從根本上消滅人對人的管理,消滅人對人的佔有。

  ?我們絕不應當認為,共產主義揚棄私有財產、異化勞動就足夠了。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揚棄只是根本問題,不是全部問題。共產主義應當揚棄一切異化。馬克思說:「私有財產的運動——生產和消費——是迄今為止全部生產的運動的感性展現,就是說,是人的實現或人的現實。宗教、家庭、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些特殊的方式,並且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因此,對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作為對人的生命的佔有,是對一切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從而是人從宗教、家庭、國家等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會的存在的復歸。」馬克思特別提到了宗教的異化和經濟的異化,認為「對異化的揚棄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宗教異化的揚棄——無神論,二是對經濟異化的揚棄——共產主義。

  揚棄私有財產不是佔有私有財產,而是佔有人的全面本質。馬克思說:「對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就是說,為了人並且通過人對人的本質和人的生命、對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的佔有,不應當僅僅被理解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應當僅僅被理解為佔有、擁有。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總體的人,佔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在共產主義社會裡,價值不是以所有物的價值去度量,而是以人本身的價值來度量;人生的意義因此不是追求外在物(如金錢、權力等)的價值,而是實現人內在的價值;人際的交往因此從物(如金錢、權力等)的限制中解放出來,從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自由交往,例如以友誼來交換友誼,以愛情來交換愛情,而非以金錢、權力來交換,等等。

  最後,共產主義不是歷史的結束,而是歷史的真正開端。此前人類史只是「史前史」。馬克思說:「共產主義是作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復原的一個現實的、對下一段歷史發展來說是必然的環節。共產主義是最近將來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則。但是,共產主義本身並不是人的發展的目標,並不是人的社會的形式。」《手稿》到此中斷,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問題:「人的發展的目標」、「人的社會的形式」究竟是什麼呢?

  篇後說明:?本文參照了《勞動、財產和自由——在馬克思與阿倫特之間》 作者:程廣雲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6年第2期。上一篇結構基本採用了程先生的,由於不贊成勞動分工的自然傾向(這種觀點可以解釋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的變化,卻不能解釋資本主義社會的由來)。基本觀點改成:統治階級形成的專政和其支撐下的資本佔有規則,形成了分工和管理的規則。第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保留形式改寫了基本內容。這第二部分筆者認同,除了文字的縮略,沒有添加。正文上的帽子是筆者加上去的。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人心中的七種渴慕》渴慕的本質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見到」心的真正本質
張英棟——從「欲解時」談「六病」本質

TAG:財產 | 本質 | 私有財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