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水彩畫作品欣賞

中國當代水彩畫作品欣賞:

朱定一1989年作秋雨 材質、形制:水彩 尺寸:58×62cm

此作浸潤在橙黃色、褐色的色彩交響之中,金黃的色調令人陶醉。畫家用抽象的造型手法以及水彩畫水色流動的特殊技法點出了秋雨蕭疏的詩意主題。

朱定一,(1937.2—)別名朱一,江蘇常熟人。 擅長版畫、水彩畫。1955年畢業於江蘇藝術師範。1958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學院藝術科,曾在安徽省文化局、阜陽地區文化局工作。南京書畫院辦公室主任。作品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夜春風》等。

藍蔭鼎1957年2月作晚歸 材質、形制:水彩紙本 尺寸:56×75.5cm

藍蔭鼎1958年11月作高山子民 材質、形制:水彩紙本 尺寸:45×54.5cm

藍蔭鼎,自小生長於鄉村.在耳濡目染下,鄉間的土厝、雞鴨覓食、收割稻穀、牛車滿載的歸程、廟會時節的舞龍獅等,均成了他往後藝術創作上源源不絕的靈感與啟發。因此最初促使藍蔭鼎投入繪畫之途,便是以自然為師,畫他生活周遭熟悉的景緻。 藍蔭鼎很喜歡畫竹,也喜歡在畫面上捕捉鄉下人家的屋前屋後常可看到的一片竹林,迎風搖曳,自然生姿的景象。再者,他小時候雖然家境不佳,但在母親溫柔的保護下,伴著他在鄉間無拘無束地長大,鄉村給予他的是一段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當他發現到他很自然地以鄉村為主題來抒發他的感情時,不僅使他更愛上鄉村,也讓他更深層體認到鄉村的美麗。在藍蔭鼎眼中,鄉村的美能夠滌凈生活中的俗塵俗慮;他由衷的喜愛鄉村之美。 在藍蔭鼎的水彩畫中,我們發現到中國水墨書法傳統的延續與創新,特別是在1954-1963年間所創作的作品,以中國水墨意境與筆法入畫的方式更為明顯。這一時期的作品中,藍蔭鼎直接運用中國筆毛代替水彩筆,將中國水墨書法中的點、挫、提等筆法加上水墨韻染的層次感,賦予單純的水彩深厚的韻與意境,這也是藍蔭鼎的水彩創作在整個中國現代繪畫演進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凸破與革新者。兩幅「高山子民」與「晚歸」則均為藍蔭鼎於此一時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不論在人物的刻畫與情境的抒寫上皆屬於他極難得的佳作。

朱大白巷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51×73cm

作者採用了一些抽象的造型手法有意模糊對象的具體形象。大小變化的方形筆觸以及斑駁的色塊,使作品看上去像一件抽象畫作。然而細品之,我們還是能夠感到物體的意象。熟練的水法滲化、渲染使得作品充滿水氣淋漓之感,讓人為之賞心悅目。

康金梅1981年作富江春 材質、形制:水彩 尺寸:50×35cm

康金梅,上海著名女畫家,上海九洲畫院院長 。1983年她就在上海浦東南匯縣舉辦了個人畫展,是新中國第一位舉辦個人畫展的農民女畫家。1985年她被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收為關門弟子。

於寶儉春雪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46×64cm

作品在明暗布局上十分講究,空白的雪地、小船與色彩深沉的河水形成鮮明的反差。恰到好處的水分控制和巧妙的空白運用都體現了畫家良好的構成意識。畫面中雖然景物不多,也根本沒有人物存在,但是寧靜、深邃的氛圍讓人想起唐詩中「野水無人舟自橫」的意境。

史新民1997年作永恆的輝煌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75×77cm

畫面中的靜物組合具有很強的歷史特色。青銅器、青瓷還有陝西民間的布老虎玩具都是植根於傳統的和民間的。它們的共同出現象徵著中國文化藝術的博大、輝煌和永恆。

史新民,1953年生於青島。 1989年畢業於山東青島教育學院美術系。擅長: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現為青島市工人文化宮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青島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毛樹衛秋實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尺寸:75×75cm

作者能夠熟練地駕馭水彩畫技法,以看似輕鬆的方式不露痕迹地描繪出對象的質感。作品中剛採摘的果實、藤蘭、老床、石台階都刻畫得十分細緻、逼真,某些照相寫實主義的畫風。

毛樹衛,(1954-),浙江寧波人。 擅長水彩畫。畢業於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現在上海長江機械包裝廠工作。作品《歲月》入選全國水彩、粉畫展,《宅》入選七屆全國美展,《情》入選第二屆全國水彩、粉畫展。

瞿谷量1962年作桐廬朝霧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28×38cm

從某種程度上說,瞿谷量的這件水彩畫更像是彩色的中國山水畫。畫面構圖上採取了留白之法,空出了大片的水面和遠處的雲氣。近景的草木和房舍都是用筆自由地刷出,沒有過多的立體感和明暗效果。在這裡傳統山水的墨氣淋漓並發揚出來,進一步發展為彩筆的潑灑和飛動,給人以心靈暢快之感。

瞿谷量60年代作白沙橋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29×43cm

此作主要描繪河灘的景色,畫家不進行細節的刻畫而是用粗放的濕筆進行表現。整個作品色彩明快透明,形體乾淨利落,極好地發揮了水彩的藝術特性。

瞿谷量,(1936-),上海巿人。 旅美畫家,1954年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1981年移居美國,任美洲中華藝術研究會會長。作品多次獲中外各颣獎項,並有多種畫集問世。

李瑋都市節奏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98×156cm

李瑋,1945年生,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李瑋的這件作品以大都市宏偉的建築群為表現對象。畫家採取了鳥瞰的方式,將方圓數公里的城市包容在內。整個畫面以藍色為主,突出城市的浪漫精神。貫穿畫面的橋樑如同幾道彩帶在長方形的色塊中飛舞,賦予作品強烈的音樂、抒情氣氛。

王強金秋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90×112cm

王強,1963年生於黑龍江佳木斯,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2年成為職業藝術家。 個展:2000年7月29日「新中國畫」,北京(盛奇合作),2000年4月16日「一花獨放」,北京;1997年中國當代畫廊,倫敦;1995年東京 Royal美術館,日本;1994年翰墨畫廊,北京;1994年美國駐華大使館,北京;1990年北京藝術博物館,北京;聯展:2003年「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北京;2003年「藍天不設防」北京;2003年「二十一位藝術家聯展」,犀銳藝術中心;2002年「重要的是汽車」,北京王府井名車港;2002年「走出迷失」,北京世紀翰墨畫廊,北京;2002年「2002立川國際藝術節」,東京;2002「SmallPanelsShow」,少勵畫廊,北京;2002年「當代藝術展」,紅場秀,北京;2002年「新都市主義」,廣東美術館;2002年「紅色大陸一中華」,光州美術館,韓國;2002年「中國製造」,紐約,美國;2001年「知識就是力量」,北京圖書大廈;2001年「感受金錢」,泰康大廈頂層空間,北京;2001年「中國神話」,易典畫廊,上海;2001年「各自表達」,藝術家倉庫,北京;2001年「在造形象與符號」,環宇經典文化藝術中心,北京;2001年「相聚德勝門」,藝森畫廊,北京;2001年「新起點」,藝術家倉庫,北京;2000年「後物質」,紅門畫廊,北京;2000年「9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家資料展」,福岡亞洲美術館,日本;2000年「網路影像藝術展」,長春;1999年「前後左右」展,北京;1999年「視覺精神」展,美國;1999年「中國當代藝術展」,瑞士;1998年「5000+10」展,英國,西班牙;1998年「是我」展,北京;1998年「偏執」展,北京;1998年「麒麟現代藝術獎」展,東京,大阪;1997年「中國的夢」展,炎黃藝術館,北京;1996年「中國」展,波恩,維也納,新加坡,哥本哈根,華沙,柏林;1992年「現代藝術展」,北京大學。收藏:「城市細菌」,廣東美術館(2002年)。獲獎:1997年「麒麟現代藝術獎」,日本。

李亞新2000年作秋色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51×67cm

畫家似乎故意放棄具體形象的描寫,而是注重用金黃色調錶現秋色。他作畫時用清水將畫面全部打濕,並趁濕用筆施色,以達一氣呵成的效果。他還用清水吸去一些水色,從而巧妙地畫出堤岸、水坡待景物,給人以粗中有細的感覺。

李亞新春雨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71×50cm

此作借鑒中國畫大寫意的表現理念,使用水墨和水彩交融的濕畫手段。畫面水色流動,氣勢宏大,很好地表現了桂林山水煙雨迷茫的美景。

李亞新,(1934-),江蘇常州人,中國畫家、藝術收藏家。早年受業於大師呂鳳子先生創建的藝校,畢業後從事30多年的美術教育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澆灌,使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分別考入藝術院校和走上了藝術道路。70年代後又深得劉海粟、朱屺瞻、關良、潘思同、胡善余、李劍晨和趙良翰等大師的指教,在油畫、水彩、版面和中國畫的藝術創作中既繼承了傳統又富於創新。為拓寬畫藝,1991 的從江蘇無錫客居廣州,在幾年時間的探索中,其作品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同時又探索繪畫的力度、神韻、意境和節奏一體化的表達。

他把水彩水粉的乾濕淋漓、版面中的拓漬裝飾法、油畫中厚重的塊面和色彩的透視、漆畫中的色綵線條對比和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流暢的線條、工筆、潑彩和寫意巧妙地糅和在一起,採用潑、灑、沖、拓和漬等手法,以花卉和山水為主題進行創作,突破了傳統的藩籬。他的畫作被譽為「色彩絢麗,清新奇巧,渾若天成」,因此形成了豪放、洒脫和內涵雋永的獨特風格。其作品被國內外的多家博物館、收藏家收藏,深受好評。由於師承淵源和積學漸深,他已成為羊城為數不多的收藏家之一。

其出版著作有《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歷任呂鳳子學術研究會顧問及廣東省海外交流聯宜會專業畫家、藝術顧問。被編入《世界名人錄》擔任特約編委,入選《中國美術選集》、《世界美術學傳》、《世界美術集》和《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卷,還擔任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出版社特約顧問編委。現任廣州新潮印花廠執行董事長,群賢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集藝齋美術工作室專職畫家,擔任深圳「天下名人館」館長特別顧問,入編《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和《當代中國美術家畫庫系列—李亞新彩墨專集》等。

婁中國晨曦 材質、形制:紙本水彩 尺寸:39.5×53.5cm

從景物特徵上來看,此作很可能描繪的是桂林地區的風景。畫面大部分採用濕畫法,筆法簡法、豪放,色彩高潔明凈。全畫顯得水氣十足,雲水一色,很好地表現了桂林山水的明媚和秀麗。

婁中國,生於1942年,祖籍浙江寧波,1963年畢業於上海電影專科學校美術系,師從顏文、徐培三、王康樂先生。上海電影製片廠高級美術師。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將星雲集,36位中國當代軍事家排名 【詳解】
現當代工筆人物畫家巡禮(下)之八:羅寒蕾
當代何氏英才錄
當代女人如何玩得更開心

TAG:中國 | 水彩畫 | 水彩 | 作品 | 畫作 | 當代 | 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