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老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寓意和擺放

立足中國石雕之鄉--惠安;

弘揚石雕文化,促進行業交流;

信息發布,互動交流;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在我國,年俗的歷史由來已久,據說早在古代,祖先們就有了關於過年的習俗。之後,隨著漫長歷史的演繹,又產生出了許許多多關於年俗的衍生品,用以辟邪祛災、祈求幸福吉祥。特別是藝術品,比如竹木牙雕、金石書畫、石雕磚刻等,其中關於虎的題材似乎更深得人心,也更多藝術表現手法。

「虎」文化蔚為大觀虎,俗稱「老虎」,北方又叫作「大蟲」。虎是一種兇猛的食肉貓科動物,它體量龐大,性情威猛,長期以來一直是中華民族所崇拜的圖騰之一,同時也被人譽之為「百獸之王」。

由於虎所具有的這種神威,據說在我國古代,祖先們還把它作為了一種護衛神獸,以便祛邪辟災。特別在周、秦、漢時期,統治者在帝王陵墓前設置的鎮墓獸就多有虎的形象。《風俗通義》中說:「方向氏葬日,入墳驅罔象,罔象好食死人肝腦……罔象畏虎,故於墓前立虎也」。《封氏見聞記》也說:「秦漢以來,帝王陵寢,有石麒麟、石辟邪、石兕、石馬之屬,人臣墓有石人、石虎、石柱之類,皆表飾墳壠,如生前儀衛」。

之後,由於長期受這種習俗的影響,為能達到生前也能辟邪消災的目的,祖先們又演繹出許多與虎相關的「虎」文化。比如虎有「上山虎」、「下山虎」、「卧虎」、「走虎」之別。「上山虎」寓有「富裕」和「進取」,「下山虎」意含「落魄」走下坡路。再比如在古代,稱勇敢男孩為「虎子」,稱勇將為「虎將」,在軍營里調兵遣將的信物為「虎符」,危險境地稱「虎穴」。

到了清代,更有人稱武科榜為「虎榜(即龍虎榜)」。特別當虎那種祛邪辟災和威猛陽剛的形象被融入民俗文化中後,虎更成為了民間無限信奉和崇敬的對象。比如在我國廣大農村,就有稱呼小孩為「虎娃」、「虎妞」的,逢年過節時也有長輩為小孩戴「虎頭帽」、穿「虎頭鞋」、掛「虎肚兜」、睡「虎頭枕」的,端午節中還有長輩為小孩額頭沾酒畫「王」字等等,枚不勝舉。

此外,在吉祥寓意上的「虎虎(富富)生威」、「虎(富)年吉祥」、「虎(富)年有餘(魚)」等等的口彩,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單就筆者收藏的2件虎藏品作一簡單賞析,以饗讀者諸君。

石雕老虎是石雕動物之一,老虎的崇拜自古有之,虎的崇拜應源自楚文化中對虎的圖騰崇拜。虎一直受到漢民族的崇拜,是正義、勇猛無適度、威嚴的象徵。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現,但在我國西南地區最為流行。在我們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看到石雕老會出現的。

在日以文明的今天,古典石雕建築文化確有著她更為獨特的魅力,被許多文人雅士所喜愛收藏。這些美觀典雅的傳統石雕走進了他們的公司、院落及居室,呈現著一種文明華貴與典雅的風範。因為石頭在我們生活當中無處不在,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就以「石」倍受崇拜,將其雕琢或賞識出來,就更富靈性。為此有人曾說:「山有石則奇;水有石則秀;園有石則美;家有石則安;室有石則雅;人有石則旺;業有石則興……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願君能在此欣賞精美的傳統石雕或賞石而「石來運轉,好遠常隨」。

共同弘揚中華「石」文化。

編輯:中國石雕

來源:傳統石雕建築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聖山佛國發揚傳統文化 「做好事不做壞事」
唐詩往事02——王績: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弟子規》學習心得
傳承中華文脈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 老虎 | 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