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來自東方的藝術

2016-08-25 bobogaga藝術之美

美術簡史

傳統就是活著的文化

中國美術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所創造的以物質材料為媒介,佔據一定立體或平面空間的藝術。在中國,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大約產生在史前時代。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演化出建築、雕刻、繪畫、工藝造型等門類,各民族之間還有民族特點明顯的藝術,還形成了不同於西方美術的獨特傳統與體系。

與美術風格總是在變化的歐洲不同,中國美術幾個世紀以來保持了令人驚奇的延續性。明朝時的作品還可以看到唐朝時的影響。一副清朝的畫作與一副宋朝的作品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隊傳統的尊崇。逼真的臨摹舊有作品並不是抄襲,反而是一定程度上的創新。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宗教和哲學思想也在不斷的影響藝術創作。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西方文化的結合,中國藝術又受到了西方的影響。同時中國藝術又影響到西方世界,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可以觀察到中國文化的影子,到了航海貿易時,中國的工藝品又出口歐洲,也對歐洲的藝術產生了影響。

時間線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僅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者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人民則把他們敬為神靈,以各種美麗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早在史前時代,舊石器時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鑽孔,符合對稱、均衡等形式美法則,初具節奏的線條的韻律美。

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國美術的早期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至公元前6世紀。早在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有玉雕的龍型及其他佩飾作品出圖,從半坡遺址中可以發現,仰韶時期已經有陶藝存在。早期的陶瓷製品沒有畫上去的圖案,但是有漆花,也有很多畫有以對稱形式展開的魚或者人的面部圖案。

新時期時代的彩陶,從幾何紋飾進展到動植物紋樣,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紋樣 最為豐富生動。除彩陶之外,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人像、動物陶塑也同時出現。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商、周和春秋時期以富有想像力和裝飾性的青銅器作為這一時期美術成就的標誌。中國目前已經發現最早的繪畫為長沙楚墓出圖的帛畫《龍鳳仕女圖》和戰國時期的《御龍圖》

漢時畫跡今已幾乎無存,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圖的帛畫,描繪了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山東肥城孝堂祠、嘉祥武梁祠石刻尚存,可窺見漢時古拙有力的繪畫風格特稱。戰國、秦漢,以秦始皇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為代表,雕塑藝術成就卓著。繪畫品類繁多,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異彩紛呈。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佛教公元1世紀進入中國。到8世紀,它在藝術領域已經展現了卓著的效應,尤其在大型宗教雕塑像方面。魏晉、南北朝,佛教藝術勃興,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相繼開鑿,大量的壁畫和泥塑,在描繪宗教內容的同事,反映著現實的生活;除民間畫工歪,士林畫家大量湧現。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是早期人物畫的代表作,該畫用筆如春蠶吐絲,緊勁連綿,形神兼備,格調古逸,內容是宣傳封建女性的德行修養。中國傳統人物畫注重「成教化,助人倫」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見一斑。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雖然南北兩勢各有朝代更迭,但依然長期維持對峙形式。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氛圍世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

在西魏時期,佛教的漢化及繪畫新風格形成,宗教壁畫融合了神話的繪本,同時寫實繪畫再現。相比北魏時期的壁畫,西魏的顏色更加豐富而強烈。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到了西魏,佛教題材的人物畫都漸漸變成漢人,外來的印度風格逐漸消失。經過了北周和隋朝,到了唐朝時代,敦煌的壁畫終於完全擺脫外來宗教的影響。

隋唐則「君子之於學,百工之於藝,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尤以繪畫、雕塑成就輝煌。就繪畫而言,唐代的仕女圖標誌著人物畫的進一步完善。山水畫已擺脫了作為人物畫背景的附屬地位而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隋代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游春圖》,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幅以風景為主題的繪畫,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已經形成了中國畫山水畫的北派和南派的雛形。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也說明花鳥畫已開始興起。隋唐雕塑最引人注目的當推陵墓雕刻,昭陵石刻中那組昭陵六駿,雕工精細,形體準確,造型生動,是中國雕塑史上的傑作。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五代、兩宋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鼎盛期。隨著畫院的設立,宮廷繪畫呈現興旺活躍的景象,後世文人畫通常將繪畫傳統回溯至此時。新的繪畫內容如民俗畫也開始出現,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長卷式構圖,生動地描繪汴京的繁華景象,如實地展示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五代時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分別以不同的筆墨技法描繪不同地域的山川景象,畫風各異,對於後世山水畫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北宋李成的平遠畫風,返款的崇山峻岭,許道寧的林木野水,郭熙的巨嶂高峰,惠崇、趙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墨戲,使北宋山水畫呈現高度成熟狀態。

到了南宋,大山堂堂的繪畫風格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留白的繪畫方式,李唐繼承前朝,但開展出了獨特的斧劈皴技巧來畫山石,後來的院畫家如馬遠、夏圭基本上追隨李唐的風格,然而在畫面上注重剪裁、大片留白渲染,呈現空氣感,被稱作是詩意山水,一變為纖巧,反映了山水畫的不斷變革與發展。

遼、金、西夏是中國北方民族所建立的國家。金代畫家魚中國繪畫史常被人忽略,但歐美學者很早就發現,古代書畫中許多佚名的宋代山水作品,可能是金人所作。而如今存有名字的畫家,如武元直、李山、王庭筠等,其山水竹石畫作,比起同時南宋院畫家的作品,似乎更顯出「文人」的品位。元代在中國繪畫發展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山水畫方面,由於蒙古朝廷輕視漢人,多所貶抑,漢人知識分子有不願出仕異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與友朋往來,其中不乏有以書畫交誼。此時的繪畫脫離了宮廷氣氛,文人畫獲得突出的發展。以「元四家」為代表,並開啟後來中國山水畫主流。明代初期,宮廷畫家師承南宋院體風格,稱之為「浙派」,另一方面,文人官僚以元四家為學習對象,出現後來成為文人畫傳統的「吳派」,與浙派為明代畫壇的兩大主要派別。

清代延續晚明以來尊崇吳派的傳統,出現所謂四王,稱其畫風為「正統畫派」。然而民間出現一種嶄新的畫風,構圖大膽,別開生面,以八大山人及石濤最為人所知。江南地區的揚州八怪書畫均不落俗套,奇特新穎。清代亦為西方繪畫逐漸進入時期,最著名的就是乾隆時期任職於宮廷的郎世寧,然而這種西方的風潮並沒有影響到民間。晚清時期,中國畫家逐漸學會透視法等西洋繪畫方式,並使用進口顏料作畫,影響傳統繪畫的風貌。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化,傳統的中國美術有隨著時代的聚變而發展。民國美術大體延續清末發展,但是西化潮流因為政治變動而加速,中國開始有畫家留學西方,與歐洲繪畫直接接觸。新式繪畫學校的建立也帶動中國繪畫西化的發展。直至改革開放以後,西方的當代藝術大量進入中國,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和西方交會的時代。在繪畫方面,中國的和西方的也正在融合。我們需要參考世界各國的美術,使中國原有的繪畫變得更新,也更現代化。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銀海網 — 專家專欄 — 捍衛電影藝術的純粹性
灕江畫派:大藝術家開拓的新花園
課堂提問藝術略談及其舉隅
GIT分支管理是一門藝術 | linux大棚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