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學家如何看待獨生子女現象?

每4個德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獨生子女。但在一部分德國人的心目中,傳統的家庭模式仍舊根深蒂固,他們認為,光夫妻兩人談不上是一個完整的家庭,甚至獨生子女家庭也只能稱為「一對夫妻帶一個孩子」而已,真正完美的家庭是夫妻二人再加兩個孩子,最好還是一兒一女,就像黃金時段的電視上播出的廣告那樣,兒女雙全的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花園吃早餐,這才是大多數德國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庭。

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獨生子女的家庭,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媽咪會被不同的人,親戚、鄰居、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無數次地問到同一個問題:「什麼時候生老二呀?」或者:「為什麼不要老二呀?瞧瞧你的孩子多可愛呀,又健康又聰明,再來一個吧,趁孩子還小(或者趁你還足夠年輕)。」

德國家庭社會學家CorinnaOnnen女士認為:「這種保守的價值觀存在於人們的頭腦里,不是一代兩代人就可以消除的。」尤其是在原西德地區,人們的家庭觀念更為保守,人們的共識是,養一個孩子不划算,要生就生兩個。為什麼呢?精打細算的德國人認為,養孩子花錢,不同年齡所需要的裝備價值不菲,從剛出生時的嬰兒車、嬰兒床,到以後的兒童安全座椅、名牌自行車,當然是兩個孩子輪流用比一個孩子單獨用要划算啊。另外,一些德國人頭腦里還有些懷舊的浪漫想法,這也是他們認為獨生子女不夠完美的原因,他們的腦海里還時隱時現著這樣的畫面,在綠草如茵的阿爾卑斯山上,在水波不興的月亮湖邊,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孩子們奔跑嬉戲,互相「教育」,但在Nonnen女士眼裡,這只是一種幻象,與現實格格不入,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在德國幾乎絕跡,而孩子與孩子之間互相進行教育更是天方夜譚。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德國聯邦統計局提供的有關獨生子女的數字幾乎沒有改變過,在原東德地區有35%的孩子是獨生子女,而原西德地區的獨生子女比例為23%。德國人自願選擇只生一個孩子的原因無外乎下面幾條:做父母的不願意將時間、金錢和注意力分散在幾個孩子身上,這樣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工作和休閑;有的覺得懷孕和生產太累人;有的生第一個時就已經很大年齡了;還有的因為關係破裂,分道揚鑣。在德國,一個家庭生育多少孩子,一般都是由女性決定的,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她們要孩子的多少。

與傾向於要生就生兩個的傳統想法相悖,德國當代不少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普遍認為,一個孩子的家庭絲毫不遜色於兩個孩子的家庭,甚至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有優勢。

而德國社會則對獨生子女持有偏見,認為他們被嬌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交能力。這些論調以訛傳訛,在大眾中廣為流傳,被專門研究社會和家庭問題的專家們斥為「廚房心理學」,沒有任何科學根據。

近年來,美、德等國的科學研究顯示,與上述莫須有的指責相反,獨生子女在很多方面往往具有優勢,他們從小得到足夠多的關注,不僅更自信,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學校里成績也更為優異。這些孩子從小在家裡擁有話語權,喜歡討論和發言,進入職場後,也常常擔任領導職位。科學家們還證實,從小得到更多關注的獨生子女,往往說話更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這對於他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無疑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另外一個經常會聽見的認為兩個孩子更好的理論是,一個孩子孤單,兩個孩子可以互相作伴。事實上是怎樣的呢?德國目前的趨勢是,孩子們脫離家庭,在外面接受照顧和教育的時間開始得更早,持續也更長,比如入托的時間提早,上學的時間延長等等。這對於獨生子女來講是件好事情,因為孩子和我們成年人一樣,除了與父母的朝夕相處,也需要與同齡人在一起交流,但不一定非得是兄弟姐妹。獨生子女從小就學習如何與別的孩子打交道,因為朋友不是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兄弟姐妹,他們隨時可以選擇是否繼續與你一起玩耍和遊戲,你必須從小學習重視友誼,並且維護它,否則就會失去朋友。這不同於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你扯了弟弟的頭髮,但是他還得同你玩,因為他沒得選擇。

唯一的一條對獨生子女不利的研究結果是:獨生子女超重的可能性比有兄弟姐妹的孩子高50%,這是因為他們獨處的時間長一些,而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他們之間的互動和打鬧要多一些。

有意思的是,為什麼明明有這麼多具有時效性的認為獨生子女更優秀的研究成果擺在眼前,德國社會和大眾還是用老眼光老教條來看待獨生子女和他們的家庭呢,德國專家和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德國政府和社會有意而為之,因為德國的生育率極低,政府想方設法鼓勵生育,這樣的研究成果無異於與政府的鼓勵生育的政策唱對台戲,如果大家再從理論上得到證實,獨生子女往往更幸福和更成功,那麼誰還會願意多生呢?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以平等心看待世界上不同的文明
如何看待練了很久的字,依然很醜這回事?
如何看待中西醫之爭?!
怎樣看待血肉供養
如何看待土耳其認祖歸宗,匈奴人自認「黃禍」?不怕招致西方的反感嗎?

TAG:社會學 | 社會 | 獨生子女 | 子女 | 德國 | 現象 | 社會學家 | 生子 | 看待 |